• 微信

联想全球产业链布局助力复工复产,CEO 杨元庆称有信心恢复全部产能

时间:2024-10-01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352评论:0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杨青青

编辑丨林红

“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已经恢复产能的海外和国内基地来满足海外需求。此外,强劲的海外需求也可以快速帮助联想中国工厂恢复产能。由于海外需求旺盛,一旦工厂工人,原材料全部到位后,联想的产能就能全面提升。”

【科技“战疫”:平台经济的第十三次力量】

制造业率先复工复产。随着500强企业平均开工率为75.24%,联想深圳工厂将在3月第二周恢复100%产能。 “我们也非常有信心,到3月中旬或3月底,我们所有的工厂都能够恢复生产,甚至达到100%的产能。”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得益于全球产业链的布局和智能“内功”的修炼,联想在这次疫情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复工速度”。复工复产、安全生产速度加快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制造业未来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方向。

在联想深圳工厂的一条生产线上,穿着灰色工作服、戴着口罩和帽子的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头的工作。

自2月5日试复工以来,工厂已运转近一个月。

“我们从2月5日开始试复工,到2月10日正式复工时,员工人数已达到1000人。”联想深圳工厂负责人刘楚春表示,截至2月底,工厂员工人数已达3000人。作为最早开工的龙头企业之一,联想深圳工厂用行动展现了“中国复工速度”。

“除武汉和成都工厂外,联想其他工厂均已开始运营。” 2月19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产能尚未满负荷,但我们还是比较乐观的。”

联想复工率持续走高。采访当天,杨元庆透露,各地工厂员工已返岗约50%。截至2月28日,据联想深圳工厂负责人透露,工厂在岗员工人数已达3000多人,接近4000人的正常产能。目前工厂产能已恢复至70%,预计3月第二周产能恢复100%。

除了深圳工厂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联想合肥联宝工厂。作为联想集团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研发制造基地,该工厂2月底恢复了70%的产能。

“深圳和合肥两家工厂是我们笔记本电脑、PC、服务器、数据中心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它们的复工对于减少对联想业务的影响至关重要。”杨元庆说,“我们也非常“也许到3月中旬或者3月底,我们所有的工厂就能恢复生产,甚至达到100%产能。”

B计划

合肥工厂地址联宝超市_合肥联宝厂区图片_合肥联宝工厂地址

不过,并不是所有工厂都能达到联想的水平。中国企业联合会近期调查显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中,已复工复产的企业平均员工出勤率为66.17%,会员企业平均开工率为75.24%,平均产能利用率为58.98%。具体来说,影响工厂复工的因素不仅包括在岗员工数量,还包括工厂本身的科技化、智能化程度。

“疫情发生以来,联想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小组,采取严格高效的全方位防控措施。”杨元庆解释说,疫情期间,联想集团的当务之急是做好三件事:保障全体联想员工的健康安全,为抗击疫情一线提供尽可能的帮助,确保联想集团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联想中国制造基地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由于安全保障到位,行动迅速,我们在中国的大部分园区、园区生产基地都在行业内率先复工复产,并逐步提高产能。”

“综合来看,疫情对生产供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杨元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第一是恢复生产、工厂重新开工,第二是需要有足够的工人回来工作。即使在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之前,但如果没有足够的零部件供应,生产也不会饱和。” ”。

对于联想来说,经验在于“早谋划、做好充分准备”。 “我们从疫情一开始,也就是春节前就看到了相关问题,所以我们一直在积极准备复工复产。”杨元庆说道。

比如在零部件供应方面,联想在节前就意识到疫情可能会对供应造成影响,因此尽全力尽快入库各种零部件,哪怕是小到产品包装。虽然联想在春节期间没有开始生产,但已经做好了数周的应对供应需求的准备,因此供应紧张的影响相对较小。

同时,联想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其广泛的全球供应链布局。

联想在武汉拥有全球最大的自有工厂之一,主要生产智能手机产品。由于湖北省要求省内企业不早于3月10日24:00复工,工厂暂时无法开工。

但联想也有B计划。“我们在巴西和印度也有智能手机生产工厂,他们最近一直在加班加点,以便我们的供应能够满足拉美和北美两大智能手机市场的需求。”杨元庆解释道,“此外,在PC数据中心和服务器业务方面,我们也在充分利用联想在墨西哥、美国、印度和日本的工厂来帮助满足当前中国市场的需求。”

从全球市场来看,联想相对均衡的业务布局也减少了疫情对自身的影响。杨元庆指出,联想约四分之一的业务在中国,其余分布在海外。虽然短期内中国市场会受到疫情影响,但目前海外业务无论是PC、电脑、智能手机还是数据中心业务的需求依然强劲。

“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已经恢复产能的海外和国内基地来满足海外需求。此外,强劲的海外需求也可以快速帮助联想中国工厂恢复产能。”杨元庆分析道,“由于海外需求强劲,所以一旦工厂工人和原材料都到位,联想的产能就能提升。”

制造人才共享

“小企业复工复产可能比我们更困难,我们也有很多小工厂的小零件、包装盒等,所以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尽快恢复生产,正在积极提供”杨元庆说,“这样,从长远来看,我们的供应会得到缓解。”

同时,考虑到仍有工人难以如期返岗、中小企业遇到困难,联想提出了“共享人才计划”。 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将提供短期就业机会,帮助中小企业渡过困难时期。疫情期间,联想集团将为武汉、合肥、深圳、惠阳、成都工厂招聘临时工,提供电脑、服务器、手机组装、包装等方面的临时工作机会。

此前,“人才共享”行为已在餐饮、消费、物流等行业出现。但对于制造业来说,联想却开了先例。

这种做法其实是相当困难的。 “理论上,成为技术工人需要一个月,上班需要一个月。如果疫情过去了,再过一个月,工人就会消失。”联想一位人士表示。 “这次招聘确实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也解决了联想的用工问题。”

在推动共享人才的同时,联想强调将配备充足的防护用品和清洁消毒用品,保障员工的健康。事实上,在疫情结束前复工时,如何保证员工的健康安全也至关重要。

“一复工,我们就给每位员工发放口罩,测量体温,实行网格化管理。”联想集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联想集团对北京总部实行垂直网格化管理,将园区组织成垂直网格状。划分六大网格,将防控措施细化到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防止交叉蔓延。在合肥联宝工厂,联想实施了“立公司、四共管、四强化”的防控办法。

据了解,所有返回联宝工厂的人员必须填写相关登记表并通过审核后才能上岗。在厂期间,联宝将员工以十人为一组,组织成“公司”,作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单位。

智能制造转型

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短期内复工复产呼声高涨。从长远来看,它也像一个棱镜,反映了中国制造业未来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方向。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联想深圳、武汉、合肥工厂组成的制造“铁三角”中,深圳率先复工、率先全面恢复产能绝非偶然。

“疫情期间,由于劳动力短缺,智能制造更加重要。”杨元庆指出。

深圳智能制造能力全国领先。 2020年1月17日,21世纪产业研究院发布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指数(CIMI)报告。报告测算结果显示,深圳超越上海、北京,成为第一。

作为深圳的代表性工厂,联想深圳工厂也拥有高度的智能制造能力。资料显示,联想深圳工厂是一家高度灵活、个性化的工厂。每天24小时接收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的数万份订单; 60%的订单少于50台,95%的订单需要定制。定制方面,有近40种操作系统语言、超过15,000个客户定制软件、700多个不同类型的标签、超过20,000个直运区域。

不难理解,从2005年至今,在深圳劳动力成本上涨10倍的情况下,联想深圳工厂单个产品的制造成本比2005年下降了50%,真正实现了低成本在高成本地区。高性价比的制造,这一切都得益于工厂多年来不断的智能化改进和创新。

当然,不仅是联想深圳工厂,联想武汉和合肥工厂也在继续发力,苦练智能化方面的“内功”。早在2013年,联想集团就启动了以数据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化转型,形成了覆盖“研、产、供、销、服务”全价值链的智能技术和管理体系,并在合肥建立了智能科技、武汉、深圳。全面应用于制造“铁三角”。

因此,在这次疫情的“大考验”下,合肥工厂的复工情况相对乐观。湖北复工政策放松后,武汉工厂有望迎头赶上。

本期实习编辑丨黄慧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