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维权意识与成本的博弈:山寨餐厅泛滥,维权之路何去何从?
行业PK:是维权意识不强还是维权成本太高?
广州日报讯(记者林琳)昨天,杭州餐饮企业绿茶餐厅起诉广州多家绿茶餐厅的消息成为业界焦点。近年来,国内餐饮业发展迅速。当一个餐饮品牌走红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山寨餐厅”。业内人士表示,餐饮行业门槛低,最容易被模仿,而维权成本太高、难度太大。有法律专业人士认为,近年来餐饮行业维权成功案例不少,而维权之所以困难,还是因为意识不足。
采访回应:“绿茶”是行业名称
“‘山寨’版餐饮品牌的加盟费往往高达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这让很多打算进入餐饮行业的创业者受到伤害。餐饮品牌必须维护自己的权利。”杭州绿茶餐厅创始人陆岩透露,近年来,不少餐饮品牌被大量“抄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例如,绿茶餐厅的“山寨版”向投资者每家餐厅收取155万元的加盟费。据了解,目前全国有60家直营绿茶餐厅,没有加盟店。然而,北京、安徽、合肥、广东等地还有数十家其他“绿茶餐厅”。
在广州,乐丰广场的“绿茶餐厅”和珠影星城的“绿茶餐厅”都是杭州绿茶餐厅诉讼的对象。昨天,记者走访乐丰广场的“绿茶餐厅”发现,招牌“绿茶”的字体、菜品、装修都与杭州绿茶餐厅不同。 “绿茶”大牌旁边写着“三秋园”三个字。然而,我们扫描该餐厅的微信公众号后发现,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的文章中所附的“绿茶”一词与“杭州绿茶餐厅”目前使用的词几乎一模一样。
卢燕曾表示,“绿茶”二字是一种特殊字体,是她自己原创并注册的。 “三秋园绿茶”负责人陈松荣回应记者,去年10月后,公司更名为“三秋园绿茶餐厅”。 “三秋园”是其公司的注册商标,2010年使用了“绿茶”一词。因为“绿茶”是当时一个行业的名称:“就像‘贡茶’一样,当时的绿茶也不少。”当时业内300多家绿茶餐厅,都使用了这个字体。”他还表示,杭州绿茶餐厅注册成功。之后,他们立即更换了招牌,并强调他们的餐厅是一家粤式餐厅,菜品与杭州绿茶完全不同。据他介绍,“三秋园绿茶”在广州以外有数十家门店,但他不知道创始人或经理是谁。
记者还走访了竹影星城的“江南绿茶”,发现店内贴有与杭州绿茶相同的“来自杭州”的标语。招牌上的“绿茶”二字几乎和杭州绿茶餐厅一模一样,只是旁边多了一个“江南”。两个小字。记者向餐厅工作人员询问,却被告知“负责人不在店内”、“没人知道负责人的电话号码”。记者留下了联系方式,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业内人士:“山寨餐厅”也有消费群体
近年来,国内餐饮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不少中餐品牌。当一个餐饮品牌走红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假冒山寨店。 “对于‘山寨’机构来说,参与品牌造假和‘山寨’,无需太多额外的成本和代价,就能享受到正品品牌带来的品牌效应。”业内人士透露,餐饮品牌由于受业务发展规模和模式的影响以及行业维权意识和手段相对淡薄,真正意义上的维权行为很少。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餐饮品牌也越来越注重维护自身权益。
“抄袭和模仿在餐饮行业似乎已经变得非常‘普遍’。”美食评论家庄臣认为,餐饮行业门槛较低,易学难精,很容易被“山寨”。 “投资人不一定是餐饮行业的。专业人士往往会采纳职业经理人和厨师的意见,而当这些员工的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抄袭的情况。”他认为,当餐饮行业受电商冲击较大:“其他行业跨界进入餐饮行业,用其他行业的方法来运营,他们可能不了解餐饮行业的复杂性,再加上餐饮行业人才的缺乏经营者常常忽视一些关键因素或淡化极其重要的要素,急功近利地经营业务。”
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餐饮行业选择性强,市场变化快。消费者可能不太关注品牌,但经营者可以通过促销手段“争取”对价格敏感的顾客。庄臣认为,一些消费者会接受这些“山寨”餐厅,让他们拥有一部分市场份额,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种“侵权”:“不能说消费者是盲目的,但他们更关心关于味道”。
专家观点:维权的回报往往高于成本
广州市餐饮业商会会长欧友胜无奈地向记者透露了“正宗”餐厅维权的难度。作为“流花粥城”的创始人,他在广东省其他地区和国外都见过“盗版”“流花粥城”,有的甚至打着“原团队成员”的旗号。但他并没有选择诉讼之路,只能坚持做自己。原因是,不少专家也采取了维权措施,但最终却只是“盗版餐厅”把招牌拆掉了:“有些‘盗版’餐厅……他转身就贴上了。” ”他认为,目前餐饮行业的形势并不好,他也理解一些经营者希望通过“借用”别人的品牌来寻找转机,但他们未必能借鉴别人的品牌。品牌。说到质量,最终可能赚不到钱:“细节、服务、产品、环境造就了品牌,他们不一定能全部学会。”
一位考虑过采取维权措施的商家告诉记者,维权成本太高:“有时候维权的回报并不是很高。比如四五线‘山寨’版本的业务。”算一下维权所需的金钱和时间成本,确实不太划算。”一位研究知识产权的法官告诉记者,企业对自己的维权意识还是太淡漠了。重视懂知识产权的人才,但更注重如何销售产品。 ,或者他们认为“太麻烦”而放弃这个好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维权的回报往往高于维权的成本。”
庄臣指出,虽然目前确实存在“山寨”现象,但企业应不断自强不息,不断进步,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避免被“山寨”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