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庐阳:70 载砥砺奋进,荣获多项荣誉,展现强大综合实力

时间:2024-09-28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62评论:0

70年砥砺奋进,70年成功

在合肥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鲁阳人的改革精神得到充分展现。安徽省第一家手工艺品生产合作社,安徽省第一家商业上市公司的诞生地,安徽一号路,“中国著名商业街”、“中国著名商业区”、安徽省外商投资安全区、全省保险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全国首批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开发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先后荣获“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小城市百强”、“中国商务名片区”、“中国商贸旅游文化示范区”、“中国最佳营商环境城区”等荣誉; 2019年,该区还荣获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百强区5个,其中4个位居全省前列。

民族品牌名片,安徽第一、合肥第一,绘就庐阳主城最美风景!

岁月流逝,季节更替。中共庐阳区委宣传部与合肥晚报联合推出“庐阳,走上第一好路”专题策划——“70年最美庐阳”专栏报道,图文并茂记录鲁阳发展的重要事件,共同见证70年。这几年,鲁阳勇敢地站在跨越发展伟大征程的最前列!

打开记忆的时空,回望时光的沧桑。

鲁阳子弟以坚韧创业,

敢于创业、敢于尝试、争创一流发展的勇气

实现了区域跨越式发展,

经济社会领域

不断刷新发展高度——

画卷浩瀚澎湃,俯身如春般温暖。

鲁阳70年走过的历程,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奋斗史。

传承繁华旧城,保护更新,探索城市“再生”

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的华尔街、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每个城市都有一条承载着整个城市梦想的道路,成为城市繁荣的象征。

庐阳区还有这样一条路,那就是长江中路:作为安徽第一马路,它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与城市的发展相得益彰,从青石板路到柏油马路,从地铁立体一条条通道到精雕细琢的高品质道路,从繁华的主城到老城的保护更新,长江中路记录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庐阳的巨变。

70年前,长江中路仍被称为“钱大街”。那只是一条连接四牌楼和三小口的青石板路。一根长竹竿可以连接长江中路的南北两端。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中路开始经历多次改造,长江中路也“走进”了合肥人民的心中。 1958年,毛泽东主席乘坐敞篷车,在合肥长江路接见了20万群众。从此,长江中路既成为安徽的政治中心,又成为全省的商业聚集地。随着长江中路的重生,合肥这座千年古城正在逐渐觉醒,迎来重生。

曾为多位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的东风照相馆,被老合肥人称为“三八老布店”的长纺老布店,每天人们排队等候的工农兵纺织店。买,还有经营合肥四家著名餐厅的“张顺兴号”。百年老店、著名的淮商酒楼……这些具有传统合肥特色的老店承载着这座城市世代的记忆。长江中路不仅是城市的主干道,而且聚集了合肥乃至安徽省最繁华的商圈。以红旗百货、龙图商厦、汇通商厦为代表的三小口商圈已悄然崛起。

进入新世纪,合肥正在迎来跨越式发展。合肥的每一次大型城市建设都是从长江中路开始的。从“违章大拆”到“大建设”,从拓宽改建到精细化管理新时代,长江中路路况越来越好,道路立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从未停止过。 2017年12月26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投入运营,标志着长江中路开始由地上向地下扩建,为长江中路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如果你想领略合肥这座城市的变化,不妨到长江路走一走。机动车道开阔笔直,行驶平稳舒适;宽阔的人行道让您漫步,欣赏城市之美;智慧道路系统,让出行更加精准便捷;路灯、中央隔离栏等公共设施全部变成了高档灰色,凸显现代气息;机关分离区两侧边石上镶嵌着融入包公文化脸谱、展现徽州篆刻文化的“鲁”字,彰显传统文化……

事实上,长江中路的变迁只是庐阳老城变迁的一个生动缩影。 2018年,立足合肥历史根源、老城基础,庐阳区启动了旧城保护更新战略,并将其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点,以“微设计、微循环、以“微更新”为切入点,在合肥环城河环绕的5.2平方公里老城范围内,通过实施城市保护与更新的系统性工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城市。

层叠的红砖楼、色彩缤纷的涂鸦墙、隐藏在高大梧桐树荫下的各种小商店……隐藏在庐阳老城区的红星路,承载着很多老合肥人满满的青春记忆。今年国庆节前,红星路改造工程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更加时尚、酷炫、宜居、年轻的红星路已成为合肥人新的网红打卡地,也将延续新一代合肥人的记忆。 。

在庐阳古城的另一端,拱辰街的改造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合肥人熟悉的北门大街,充满了浓浓的百姓情怀。街上的美食摆满了许多合肥老餐桌。未来,改造后的拱辰片区将打造成邻里中心,为记忆中的怀旧提供更多场所。

老挝四中历史文化区规划以城隍庙和老挝四中区域为中心,部分重建具有四大家族特色的历史建筑,修复文庙,与城隍庙相连;淮河路步行街已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步行街申报单位,将打造最时尚、悠闲的江淮国际街;逍遥十八巷等各街巷,将根据原有文化特色、现有设施、商业条件,对历史典故、市场民俗进行整合、再创造、包装、弘扬。 、传统建筑等文化元素打造“一巷一品”,凸显地域文化文脉……作为“合肥之根”,庐阳区的城市保护与更新思路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挖掘和振兴老城独特风貌。历史古迹、文化典故、老街、老字号等资源延续着城市文脉。

同时,庐阳老城的保护和更新不仅仅局限于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还体现在城市软环境的打造上,比如管理手段:智能停车系统、交通违法行为技术监控等手段。都是用来畅通老城区的交通的。它起到微循环的作用,使人们的生活舒适、方便。

建筑形态有记忆、产业业态有特色、历史文化有传承、地域生态有支撑……庐阳老城保护更新,通过“四种形态融合”,提升“面貌” ”感受当下城市,感受最好的老城情怀,彰显主城文化底蕴,彰显新发展理念,迎来更幸福、更美好的新鲁阳!

园区升级奏响产城融合“加速歌”

合肥汇通小额贷款_肥东小额贷款公司_合肥有哪些小贷公司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明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思路,从“腾笼换鸟”到坚持产城融合示范区定位……近年来,庐阳区深入实施“园区升级”战略,依托庐阳经济开发区、大阳工业园区坚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将园区升级为适宜发展的园区。 “大产业”聚集、“大平台”引领、“大服务”保驾护航的商旅宜居。

2002年建立庐阳工业园; 2006年更名为庐阳工业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2017年3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庐阳工业区更名为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看似简单的更名,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破茧成蝶,她的精彩成绩单诠释了从“小公园”到“大产业”的华丽蜕变:17年来,她用亮眼的成绩单诠释了从“最小区域”的精彩蜕变以“最快的速度”,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8800万元爆发到2018年的13亿元,实现近15倍增长。

为解决土地资源有限问题,让园区产业相对集中,庐阳经济开发区搭建“大平台”,围绕不同产业定位和特色,大力发展园内特色园区,引领新业态格式,将原来的水平空间转变为垂直空间。寻求发展。目前已形成兴鲁科技产业园、ICIC创新天地、中辰创富、新汉科技园、富邦国际、中科大校友创新园、IE果园等十大科技园区。

为进一步加快园区转型升级,为企业落户发展搭建更好的“大平台”,庐阳区还加大力度清理区内大阳工业园区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积极探索园区制度创新,努力拓展城市综合新功能空间,为企业提供更好服务。如今的大洋工业园区正以“腾笼换鸟”为重点,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力度,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产业发展重点,统筹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全面升级。

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产业园区,走产城融合之路,写出“大服务”,最终让产业园区融入城市一体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2019年,庐阳区深入实施园区升级战略,推动城市产业园区发展转型,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下一步,庐阳区将坚持“1341”发展思路,立足全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整体,统筹庐阳经济开发区和大阳工业园区两个区域,统筹规划大科学装备集中区、拓展区和产业城一体化联合发展示范区,规划引进一批战略创新平台、科研机构和重大科研项目,逐步构建从基础到完整的创新链科研、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到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冲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一方阵。

立足优势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合肥,如果要选择一个安静、悠闲的地方,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庐阳区桑岗乡。 “健康水源,慢城三十山”,合肥西北的这片土地如今已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最美乡村”。

“小康社会能否小康,关键取决于村民。”作为庐阳区城郊生态村,桑岗乡近年来依靠“生态+科技+文化”独特的乡村振兴路径,发展成为合肥市乡村实施村。振兴战略新名片。

对于合肥人来说,每年春天去桑岗乡“赏花之约”是春游的必备项目。这个“约会”起源于2013年3月,一群城市居民涌入桑岗乡一睹“十里桃花”的美景。也正是从那时起,桑岗村的人们在“中国·合肥”桃花节上,以“花”为媒,为致富铺路。春天赏花、夏天吃瓜、秋天收获果实、冬天赏景……“赏花经济”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村民的腰包日益壮大。 。数据显示,自2013年庐阳区举办首届桃花节以来,七届桃花节累计吸引游客约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4亿元。

乡村振兴既需要塑造,也需要铸魂。如何锻造灵魂?用文化振兴,用文化引领,全面提升农村“气质”。这是庐阳区桑岗乡通过实践探索出的一条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沿着乡间小路,就进入了翠岗艺术小镇。艺术家工作室、当代美术馆、咖啡馆、画廊……各种文化元素把一排排闲置农舍装点得魅力十足。 “没想到我们偏远的村庄能这么繁荣。”三四岗乡翠岗村村民丁本起说。就在七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偏僻贫瘠的“半空心村”。

如今,翠岗艺术小镇拥有艺术家工作室38家,已成功举办6届翠岗艺术节。 2015年,艺术家与村民共存和谐的“崔岗现象”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中宣部“全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的案例。 2017年至2018年,翠岗艺术小镇先后荣获安徽省省级创意文化服务集聚区、合肥市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合肥潜力地标等荣誉。 2018年11月,“崔钢现象”成为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江浙皖沪)政治学会联合学术会议暨案例研讨会的主题改革开放40年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回顾与分析。典型案例引起了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机构40余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更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坚持绿水青山,终于给桑岗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7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正式确定落户桑岗镇; 2018年12月14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变堆园区项目正式开工,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在此成立……未来大科学装备集中区将聚集技术等创新要素投入、资金、人才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备集群,并与东圃国家湿地公园、桑三岗乡生态绿地等自然风光相结合,形成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科学研究的圣地。

安徽版“陆家嘴”金融腾飞势不可挡

青田大厦鳞次栉比,金融企业竞相入驻。该地区的吸引力来自于创新引擎随着时代节拍奏出的发展声音。从1.0时代,依托主城区发展传统金融业,到2.0时代,立足北一环,拓展金融总部集群,再到3.0时代,打造合肥金融广场,打造合肥新地标,庐阳区金融之花浇灌实体经济。 ,见证鲁阳的伟大跨越。

城市的蓬勃发展需要“金融强国”,金融业早已成为庐阳区发展的金字招牌。全省第一个获得省级“金融总部集聚区”的县、全省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华融消费金融、安徽的“陆家嘴”——北一环金融街、全市首家获批商业设立的保理公司——正奇国际商业保理、全省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安贞小贷、正在建设中的合肥金融广场即将展翅高飞……金融企业纷至沓来,庐阳区正在发展成为全省第一金融总部聚集区,有着悠久的自然历史和“天时、地利、人和”的改革创新。

一座城市仅1%的面积承载着99%的声誉。从被誉为“安徽第一路”的长江中路,到半径仅约两公里的北一环,庐阳用“1%的面积”打造全省金融金字招牌总部集群。

长期以来,长江中路沿线传统金融业聚集,五大银行云集庐阳。 “皖一路”是名副其实的宝地。它见证了庐阳区乃至合肥市金融业的发展,也是庐阳区金融业发展的起点。传统1.0时代。传统1.0时代得益于庐阳区作为合肥主城区的天然优势。这是一座城市独特的历史积淀,为庐阳区金融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路径。

财富广场位于庐阳区北一环,被誉为安徽版“陆家嘴”,是安徽名副其实的金融总部聚集中心。随着北一环沿线一批批高端写字楼的拔地而起,庐阳区金融业的发展也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

合肥金融广场位于庐阳核心腹地,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20亿元。分三期建设,投入使用后预计将雇佣员工2万余人。目前,金融广场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将于2020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合肥金融广场建成后,将成为庐阳区金融业“3.0时代”的重要载体和展示合肥“大湖城市、创新高地”美好形象的新地标。

凝心聚力,诠释“城市长子”事业新高度

安徽省首家商业上市公司——合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最长的文化商业步行街——

淮河路步行街……近年来,作为全省最强商圈,“城市长子”庐阳区社会消费总量持续稳居全省第一,并先后荣获“城市长子”称号。 “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区”和“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区”。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100强”、“中国著名商圈”、“中国商务旅游文化示范区”、“中国最佳营商环境城区”等荣誉; 2019年,该区还荣获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百强区5个,其中4个位居全省前列。

历史的累累硕果,既是积累,又是动力。如何保持核心城区的商业繁荣和竞争力,是时代赋予鲁阳的课题,也是鲁阳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庐阳区围绕“1341”发展思路,把中央商务区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商务区、特色街区、特色建筑、特色电商,持续增强中央商务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合肥有哪些小贷公司_合肥汇通小额贷款_肥东小额贷款公司

合肥的根,它的根在哪里?在庐阳!合肥的贸易起源于哪里?在长江中路。长江中路沿线的老城区是庐阳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合肥历史文化的源头。四牌楼、三小口、十字街、城隍庙都是合肥人熟悉的地方。他们见证了庐阳经济的繁荣和大型购物中心的出现和成长,直至成为全省唯一命名的省级中央商务区。

未来,庐阳区将“定位全国知名商圈,打造高水平四牌楼商圈”。今年以来,庐阳区实施四牌楼商圈改造升级计划,重点完善三大群:依托百达、商之都、银泰等七大百货商场以及淮河路步行街、逍遥十八巷等区域,四牌楼将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商圈;依托2号线、5号线沿线商业以及拟出让土地,建设地铁上盖物业,重塑三小口商圈繁华。依托城隍庙、老寺中学的连片保护性修缮。将城隍庙片区打造成为新旧对话、古今融合的文化旅游休闲商圈。

庐阳区在精心打造以“四牌楼商务区”为代表的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同时,也通过引导产业集聚等方式,推动一环以北地区新商务区发展。方法。我们还大力发展老字号,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老字号企业开设社区连锁店,走进居民;以农贸市场、社区综合超市为基础,配套居民商业服务,持续打造集餐饮、娱乐、时尚百货、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微商圈。

铿锵步伐,唱响良好教育最强音

唯一三次荣获“安徽省教育强区”称号的县、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全省学前教育先进区; “庐阳最长的经济社会事业”、合肥义务教育的“压舱石”和“辐射源”、安徽基础教育的高地和风向标……一路走来,庐阳的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与时俱进,成为全省基础教育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

如果说鲁阳近年来的发展浓缩成一首壮丽的诗篇,那么教育产业一定是寓意丰富的“诗眼”。如果说,鲁阳这些年来的风风雨雨,谱写出时代的辉煌篇章,那么教育产业一定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强大”篇章。声音”。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庐阳区教育经费支出已达52.93亿元;新建学校和幼儿园31所,改扩建2所,异地重建1所;全区中小学新建面积41.7万平方米。其中,幼儿园新增面积17.6万平方米。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家上名校,庐阳区用“火车头”带动高质量均衡发展。

整合资源,群策群力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名校”的引领作用,是庐阳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巧妙之举。今年4月,万众瞩目下,庐阳区18个中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期待已久的集团化办学理念完成了实践转型。这个集聚学校的“教育天堂”,使全区团办学校覆盖率从33%提高到88.9%,进一步缩小办学差距,填补了“农村空、城拥挤”和“强城市”的空白。南弱北弱”。鲁阳从“基础平衡”到“高质量平衡”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硬件配置是基础。要实现教育均衡,教师的流动更为关键。 2018年,庐阳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启动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双向交流。该地区16名公共和私人幼儿园中的16名幼儿园老师一年“旋转”。今年秋天,交流进一步扩大,共有48位教师参加。

高质量的教学团队为卢阳区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驱动力。自1990年代以来,卢阳地区开始积极探索优质教育并丰富教学模型。在21世纪初,它逐渐实施了实验改革,以使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富有活力。目前,Luyang区已建造了31个学童宫殿和283个各种各样的功能室。

学校会在中午饮食足够多,您不必担心下午下午出门。 2016年8月,Luyang区领导该省,以全面覆盖“小学和中学生的午餐服务项目”,并实施了免费的中午护理服务和免费的“安全班”项目下午的服务。到目前为止,这两个“受欢迎的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其中100%的学校报道和45%的学生承保范围。

卢阳教育站在教育改革与发展时代的缘该国强制性教育的高质量和平衡的发展领域,以便Luyang教育可以绽放和繁荣。花园里充满了春天的景色。

专注于人们的生计并为人们的幸福生活“增值”

从旧的三个“听诊器,血压计和温度计”到高科技诊断和治疗设备,例如“ MRI,B-耗时和生化装配线”;从卫生员穿过携带药品盒的街道到家庭医生到互联网远程诊断和治疗;从简单的卫生中心到现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一个发展成就之后的背后都是卢阳的“健康守门员”的辛勤工作和智慧。

基于家庭,依靠社区并由机构补充,这是一种具有多层开发,专业服务和中等普遍福利的新老年护理服务系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已经努力建立具有Luyang特征和该省最前沿的老年护理服务的“ Luyang模型”……老年护理服务质量的每一个改善都为成千上万的老年人及其家人带来了更多的幸福。

人们的生计事务是一个接一个地处理的,年复一年,结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经过70年的辛勤工作,卢阳的人民的生计工作一直坚持将人们放在首位的生动实践,专注于司法管辖区对更好生活的新期望,继续增加各种人民的生计服务的有效供应,并为人民的生计工作写了一个温暖而快乐的答案。

“医疗联盟”,“家庭医生”,“智能医疗助理”,“综合医疗和护理”……这些曾经遥远的新术语现在在卢阳人的生活中很普遍。近年来,Luyang区继续深入改进医疗改革工作,从1985年的“医疗改革的第一年”到成为该省主要医疗和卫生系统的全面改革的前32个飞行员单位之一2010年;从2017年开始,该省领导实施初级医疗机构为每1,000名服务人群分配1.5人进行工作验证,很明显,家庭医生的付费合同服务收入中有60%应用于奖励(此比率现在已经有了被提高到70%)。医疗改革政策的“双重突破”;如今,许多高端医疗设备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已由整个人共享。卢阳地区一直在努力保护其管辖范围内人民的健康。

此外,为了进一步缩短群众服务之间的距离,卢阳区还领导着驾驶智能医疗助理辅助诊断和治疗,指导司法管辖区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引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人工智能可穿戴血压监视器和其他设备……“智能医疗保健”以及使用“大数据”意味着不仅允许管辖区的人们享受附近的专家级高质量医疗服务,而且还允许该地区逐步实现“扩大全面健康愿景并成为该国第一个的目标”。

不要忘记在晚上看到桑树,天空仍然充满云。多年来,Luyang区主动根据旧城区的实际条件来改变其思维,并建立多层综合的老年护理服务系统,使该地区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内部快乐的老年生活。”一碗汤”。

什么是“一碗汤的距离”?也就是说,最好的距离是将一碗汤发送到仍然温暖的地方。为了进一步促进所有老年护理服务的范围“在一碗汤中”,卢阳区创新地开发了“社区”的“老年护理”模型,并改善了多元化的老年护理服务系统,例如机构,医疗保健和智能护理。

随着对老年护理服务的社会需求的升级,Luyang区还积极建立了一个平台,以鼓励和指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护理服务的发展。目前,该管辖区有15家有执照的老年护理机构,其中9个是私人的。共有1,594张床,总占用率约为50%。老年护理机构的数量和床位的数量在城市中排名第一,累积建筑区域达到44,000平方米。

同时,该地区目前正在积极探索该地区,街道和社区层面的三级社区家庭老年护理服务系统的建设。它已经建立了54个标准化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站,可以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日托,全面护理和挨家挨户的服务。服务覆盖率约为90%,该比率在该市所有县中排名第一。

70年的青年,

回顾我们的来源,通往第一件好事的道路是宏伟而光荣的。

展望未来,主要城市的发展前景非常广泛:

旧城市保护和更新,公园升级,农村振兴

骑风和波浪,在歌曲中行走

Luyang的明天会更好!

•结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