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核心载体和主要阵地

时间:2024-09-25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343评论:0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优质新生产力的核心载体和主要基地。

作为科教名城,合肥多年来凭借积极主动的“先手”布局和坚定不移的方向不懈奋进,让“芯屏汽车一体化”“急需终身智能化”成为现象级的产业地标。而今,合肥秉承长远主义理念,实干致胜,加快布局量子信息、航天技术、低空经济、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深度推进四链融合,积极抢占发展新赛道,推动未来产业在这里加速集聚。

△昆明理工大学国盾量子技术有限公司超导量子计算机系统。

合肥正依托国家量子实验室,实施“量子城域网、超融合”等应用项目,推动龙头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着力打造全球知名的“量子中心”。

在量子通信领域,研制建成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和量子信息城际“京沪干线”,合肥量子城域网投入运行;在量子计算领域,全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投入运行,超导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相继交付;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100台国产顺磁共振波谱仪已向全球交付。

截至目前,合肥已聚集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6家,位居全国城市之首,培育了以昆明理工国盾、本源量子、国仪量子、中信量子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上市运营了全国首个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4个。

根据最新的全球未来产业指数报告,合肥在量子信息领域位居全球第二(美国纽约第一)、全国第一。

合肥立志把小量子做大,也正在加速追寻“航天”梦。

依托深空探索实验室,以“天上应用”赋能“地面场景”,合肥正着力打造国家航天信息产业试验区,初步形成了“设计-制造-集成-检测-实验-示范”的产业格局,航天宏图、银河航天、零重力、北航航天、中科星图智能遥感、卫星测控、数字地球、北斗伏羲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合肥落地,目前,合肥航天信息集群企业约110家。

此外,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城市,出台了《合肥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20项专项扶持政策。到2023年底,亿航、零重力、尚飞等三个整机制造项目已聚集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100余家,累计飞行1010架次,形成待制定团体标准10余项,初步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另外还有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和生物制造等轨道。

聚变能方面,依托系列大型聚变科学设施,合肥实施聚变能商业应用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聚变能“实验研究-工程示范-商业应用”进程,着力点亮聚变发电“第一盏灯”。聚变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成立,完成首轮实缴资本12.49亿元。国科控股明确以知识产权作为入股价格,中石油拟以现金入股;BEST项目主体工程全面进入设备研发生产阶段,建成3条超导导体生产线、7条磁体绕制生产线。集聚聚变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余家,2023年实现营收约15亿元。

新一代人工智能方面,出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相关政策,培育科大讯飞、华米科技、融智日新、华云数据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的首个3200P国产万卡级算力集群“飞星一号”平台和“科大讯飞Spark”认知模型正式发布。成立合肥元宇宙产业协会,成立全国首个省市级产业元宇宙5G创新研究中心,推动商唐科技首个AR全国产业运营中心成立,吸引灵伴科技等元宇宙产业龙头企业落户合肥,目前已聚集元宇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百余家。

生物制造方面,依托生物制造技术,推动生物基材料替代化学原料,在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竞争中抢占先机。成立合成生物学创新院,构建从菌种构建到生产试验、中试的全体系,从中试放大到后期的分离提取、应用开发,全产业链布局,已成功招商洽谈20余家企业,2023年产业链总营收14.19亿元。本土龙头企业华恒生物丙氨酸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近75%),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下一步,合肥将继续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场景为牵引、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系统谋划、前瞻布局、分层培育,全力打造未来国家新型产业基地。

欢迎加入完美科技粉丝群

共同探讨技术趋势

同时,小编也会在群里

及时发布

科技政策申报、科技创业参考

合肥网新科技有限公司_合肥网络科技公司招聘_合肥科技网络有限公司

扫描二维码加入

编辑 | 杨敏

审计 | 李琼

来源:安徽省科技厅

商业合作 | 甘先生 13955177950(微信同号)

周先生 15395089587(微信同号)

上一则评论

定了!又一家央企落户合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