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路:见证城市历史与文化记忆的道路
路永远不会老,和城市一样,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却愈发生机盎然。时光流转,季节来来去去,但脚下的路却始终在,霓虹闪烁,或是香樟树下花香中吆喝的摊贩,阳光下午后慵懒漫步的路人。每一条路都在演绎着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每一个街名背后,或许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根源,或许记录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或许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未来期许。
01
芜湖路:秋风吹梧桐落,古城回味无穷
“看见了静谧的夜色,有家摆满书籍的二手书店……走在落日余晖下的芜湖路,秋叶还在飘落……”2017年,合肥本地小伙刘天阳唱的一首《芜湖路》爆红。我发到朋友圈,听着那些关于老书店、落梧桐叶、修自行车的老人的歌声,老合肥的记忆涌上心头。
本着“与全省地名、方位相对应”的原则,在合肥,随处可见以安徽各地级市命名的道路,苏州路、六安路、马鞍山路……每一条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其中,伴随合肥成长起来的芜湖路,是一条真正的文化历史之路,3公里的道路沿途分布着3处省级保护单位、6处历史建筑、安徽大剧院、安徽省图书馆、大钟楼,这些合肥的文化地标,为芜湖路的文化历史氛围增添了不少色彩。
芜湖路两旁,梧桐树繁茂。
上世纪三十年代,合肥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在这个小城市南郊的田野里,一条东西向的土路通车了,这就是芜湖路的开始。为了给当时正在修建的佛子岭水库运送物资,芜湖路迎来了第一次整修,并被命名为“南郊公路”。随着合肥的发展,芜湖路经过几次整修扩建,1955年,它的名字改为“芜湖路”,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由于历史的原因,“芜湖路”很快被改名为“延安路”,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个名字才改回来,现在,一些老人还保留着这个名字,至于“延安路”,在包公园傅庄景区入口对面的树林里,有一块印着“延安路”的石板路牌。
芜湖路作为合肥老城区主干道之一,是合肥最早建成的主干道之一,全长3000多米,东起明光路南段,西至金寨路北段,成为合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70多年前,梧桐树从南京引入合肥作为行道树,开始大面积栽培,最先栽种在长江路,很快“梧桐风”便传到了芜湖路。这些“外来”梧桐树几十年来一直与合肥的土壤共生,早已融入其中,仿佛天生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这让合肥人一想到芜湖路,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里,这里随处可见梧桐树,芜湖路也因此被誉为合肥的“香榭丽舍大街”。
市民在芜湖街头使用共享单车。
夏季,芜湖路两旁的梧桐树长得格外茂盛茂盛,穿行在摇曳的树荫中,孩子们放开父母的手,走进少年宫,探寻童年的更多乐趣。老七中学的学生们三三两两,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纷纷奔向校门口,如果时间充裕,他们甚至还会去路边的文具店逛逛,或是靠在梧桐树荫下,嚼着脆脆的烤肠,度过难得的夏日时光。每到整点,报时的大钟楼便会响起一首首动听的报时歌,走在芜湖路上的人们,都会抬头望向大钟楼,合肥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这只老钟依然勤勤恳恳地为合肥人民准时报时。
周末的芜湖路更是热闹非凡,每天早上9点之前,省图书馆门前就排起了长队。合肥的这些“年轻一代”就像饕餮,趁着空闲时间吸收精神食粮。包公园里,一位穿着宽松运动衫晨练的老人,一举一动都丝毫不马虎。安徽大剧院里,一场场视觉盛宴上演。对于老合肥人来说,能坐在大剧院里看演出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品尝五彩缤纷的文化美食,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如果你有时间穿梭在芜湖的大街小巷,或许还能看到保留着上个世纪风貌的筒子楼、苏式建筑,比如省体委办公大楼、省商务厅老办公楼、五大公司宿舍楼、省气象局办公楼、省电力公司办公楼。青灰色的墙砖早已斑驳,爬山虎爬满墙壁,楼前生长着茂盛的树木,让人仿佛置身于2000年的合肥。
抬头望去,对岸的高楼大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转身,仿佛站在合肥的两个世纪里。时光在芜湖路上交错,昔日的辉煌仿佛已经逝去。它并没有逝去,我们依然可以期待未来。
02
长江路:重塑品牌 再创辉煌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喜欢以山川河流命名道路的中国人,一定不会错过“长江”这个名字。似乎在中国,无论你在哪个城市,都会有一条路叫长江路,合肥也不例外。
曾经仅宽5米、双向8车道的长江路,被誉为“安徽第一路”,是合肥飞速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长江路是合肥长江路的名字,但在老合肥人嘴里,长江路指的是长江中路。长江路始建于清嘉庆年间,20世纪20年代初具规模。那时的长江路还只是用青石板铺成的路面,路面狭窄,车轮留下深深浅浅的车辙。一位合肥老居民回忆,长江路窄得可以挂根竹竿在马路对面晾衣服。20世纪50年代,长江路开始“转型”,拓宽道路,浇筑沥青,铺设管道,设立交通亭。这条贯穿东西的道路,成为合肥老城区第一条主干道,也是合肥市第一条铺上沥青的道路。1955年,长江路正式通车,人们称它为“长江路”。在此之前,它也叫中山路。
上世纪90年代,长江路无疑是合肥最繁华、车流量最大的道路,由鼓楼商厦、尚之都、百货、乐普盛等组成的四牌楼商圈应运而生,长江路是合肥的象征,是人们对时尚、生活品质的追求。这条3000米长的道路,曾经人气爆棚。进入21世纪,随着其他道路商圈的发展,长江路开始失去往日的繁华,车流量变大了,但道路还是那么窄,素有“安徽第一路”之称的长江路,渐渐失去了名气,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摇摇欲坠。当时的合肥也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尝到了家电的挑战。借助制造业繁荣的甜头,合肥一度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头羊,但未来是“制造”还是“智造”?合肥面临着未来发展的抉择,长江路也面临着自己的选择:维持现状还是恢复辉煌?
长江路被誉为“安徽第一路”。
在“安徽第一路”的美誉之下,在合肥人的依赖与期盼之下,长江路要重现昔日的辉煌,必须重修筋骨。进入21世纪后,长江路开始重塑道路,不断拓宽路面,优化主干道功能,原长江路更名为“长江中路”。2017年,乘着合肥建设的浪潮,长江路迎来了首个立体交通格局:地铁2号线从长江路下穿而过。随后,长江路开始大规模“整容”。从道路、绿化、立面到夜景亮化,从高楼改造到沿路历史文化建筑修复,长江路焕发新生。
如今,长江路两旁,被列入合肥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的长江宾馆依然巍然矗立,黄色的外墙几经粉刷,却掩盖不住它历经沧桑后的沉稳。1961年,长江宾馆开始营业,一度成为合肥人最负盛名的待客之所。在当时住宿费还是八毛钱一天的时候,长江宾馆半年的收入就高达50万元。虽然现在因修路而搬迁,但合肥人永远记得这个照相馆,这里保存着许多合肥人年轻的面孔。
2008年搬迁前,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会回头被橱窗里长长的黑白照片吸引。还有位于长江中路39号的旧安徽省委大院,方形的苏式建筑风格,透露着它的传奇历史。20世纪初,这里曾是合肥布商洪氏兄弟的私家花园,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院成为日军泸州警备司令部,合肥光复后,这个院子又被时任安徽省主席的桂系军阀李品贤作为私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才成为安徽省委所在地。
当然,长江路上的合肥记忆不止这些,三小口的新华书店、四牌楼的百货大楼、城隍庙的年货集市……沿着长江路走一圈,你几乎可以走过合肥成长的历史:在历史建筑的背后,是合肥不竭的活力;在时尚商圈,是合肥的包容;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是合肥接轨世界的现代主张。
03
徽州大道:千米“黄金大道”成深秋初冬网红
如果说起长江路,就不得不提徽州大道,徽州大道与长江路分别位于南北和东西,两条道路交叉,形成一个十字,将合肥环抱其中,徽州大道的变化也折射出合肥的变迁,以及家电产业的崛起。
1955年,合肥市公布了首批28条重要道路的名称,“徽州大道”这个名字就此确定,当时叫“徽州路”。“徽州路”这个名字一用就是40年。1994年,徽州路需要整修,但资金匮乏,合肥本地家电生产企业美菱公司慷慨解囊,捐资修建徽州路,为了表彰美菱,合肥市将“徽州路”更名为“美菱大道”,并同意该名称可使用10年。以企业命名道路,在国内实属罕见。
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合肥家电业初露锋芒,合肥无线电厂率先进入国内家电行业。80年代中后期,美菱、黄山、荣事达等家电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造了优异的业绩。以“制造”领跑,以“智造”迎头赶上,家电业领跑下的合肥,当之无愧地享有“家电之都”的称号。徽州大道改名看似只是换了个路牌,这几个数字背后,是合肥家电业十多年来的耕耘与突破,更是合肥对产业发展的关心与重视。
徽州大道北段两侧栽种着数百棵银杏树,深秋初冬,金黄的叶落一地,“黄金大道”绵延千米。
时隔10年,“梅岭大道”正式更名为“徽州大道”,当时合肥各大建设项目如火如荼,徽州大道南北绵延,气势磅礴。如今徽州大道南延工程北起淮河路,跨过杭埠、巢湖、罗埠河,向南延伸至庐江县城,实现了合肥人民望湖望海的心愿。随着徽州大道向南延伸,庐江县的人文景观也将为其增添不少色彩:亲朋好友可以到巢湖南岸的栖凤洲湿地春游野炊,在葡萄园享受田园生活,在文化园感受三国风情……
抛开这些或诗情画意、或古朴、或自然的风景,光是低声吟诵“徽州大道”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遐想连篇:云雾、雨水、青石、白墙、黑瓦、马头墙,一条能被称为“徽州大道”的道路,必有它的美。暖春三月,徽州大道上种满了火星花、百子莲、紫花地、夏无尽头绣球等各色鲜花,枝头间五彩缤纷绽放,仿佛路面被涂上了五彩蜡像。深秋初冬,徽州大道北段无疑是合肥最有秋日气息的地方之一,一度成为合肥秋景的热门打卡地。这里成百上千棵银杏树,秋风吹过,金黄的落叶飘落一地,在初冬暖阳的慰藉下,一条“黄金大道”绵延数千米,让车流显得温柔了许多。
04
环城公路:环绕老城,融入新城,四季景色各异
如果把合肥比作一位少女,那么环城公路就像是女孩脖子上的一串水晶项链,晶莹剔透,散发着草绿色的光芒,衬得女孩的脸庞在夏日里更显俏丽。
有人说,环城公路是合肥最有特色、最有魅力的一条路,这条路顺着老城墙的脉络修建,绕着合肥老城区一圈,走在环城公路上,一边是自然的宁静,一边是城市的喧嚣,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枪声不断,一堵墙把人与人之间隔在生死一线之间?
70年前,合肥刚刚解放,一片废墟,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老城破败不堪。考虑到城市建设,合肥决定拆除老城墙,就地修建环城公路。城墙的拆除,无疑是很多合肥人的悲哀。有句话叫“陇州城坚如铁”,说的就是合肥高大坚固的老城墙。历经几个朝代,老城墙不断加固加高,从最原始的矮土坯发展成为坚固的城墙,保护陇州人民免受炮火和枪炮的侵袭。抗日战争时期,老城墙不仅保护合肥人民免遭外敌侵袭,还成为合肥人民挖坑填坑的场所。对于合肥人民来说,老城墙的存在意味着坚固和安全。即便在战乱中遭到严重损毁,城墙已不复经受风霜,但它依然是合肥人民心中的“守护墙”。
环城公路上,车辆穿梭在绿色的“海洋”中。
拆城墙并不容易,一座能经受600多年风霜雨雪的城墙,地基必须打得深,砖必须嵌合严密,合肥人用铁锤、大锤,把城墙一层层地敲倒,用了三年时间才把城墙拆掉,环城公路也正式开工修建。
环路四季风景秀丽,春季新芽萌发,夏季飘香,秋季落叶遍地,冬季银装素裹。环路公园更是步步为营,包括西山、银河、包河、东环、西环、北环六大公园。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贯穿城区的护城河绿水盈盈。包河景区水面宽阔,碧波荡漾在水中的浮村周围,白墙倒映在绿水中,仿佛梦回古徽州。之后,就是银河景区。水波粼粼,雾气温润,绿意盎然,河西岸的“映溪亭”是一栋三层的徽派建筑,成为银河景区的亮点。继续向西行走,西山景区森林茂密,鲜花盛开;环西景区亭台楼阁、水光潋滟;环北景区毗邻南淝河,丛林野趣、曲径通幽;环东景区有新修的历史古迹,而作为合肥最早的公园——逍遥锦里,最缺的就是人气。衣冠楚楚、骏马奔驰的张辽塑像、惊心动魄的飞马桥,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城市环绕、拥抱着新旧。
环城路的魅力不仅在于街道绿树成荫、景观绚丽芬芳,更在于它的适时创造与包容性。环城路、长江路、徽州大道等道路纵横交错,汇聚四面八方的车流、人潮,将老城的乡土气息与新城的活力融为一体。它怀揣着老城历经沧桑的初心,迎接着新城蓄势待发的磅礴气势。
江淮晨报全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刘晓蓉 摄影/李福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桐城路合肥:承载城市记忆的百年老街与文化风景线
城市的记忆会通过不同的事物呈现出来, 一栋建筑,一份美食,一个巷子亦或是 一条熟悉的道路…… 图 | 桐城路现状 [id_301303697] 合肥 “ 桐城路 [...
-
合肥市启动巢湖流域防汛应急1级响应 安徽多地遭遇暴雨灾害已致27人死亡
合肥市在今天下午 17 点 10 分召开了抗洪抢险工作会议。市长张庆军宣布,将在今天 18 时启动合肥市巢湖流域防汛应急 1 级别的响应。 合肥的雨还一直在下 而且...
-
合肥市民福利:69元购马鞍山旅游年卡 10天免费游8大景区含5A采石矶
合肥在线记者韦韬在 4 月 16 日于肥召开的 2021 马鞍山(合肥)文化旅游推介会上获悉,为推动合肥与马鞍山的文化旅游合作,马鞍山市当下面向合肥游客推出了可在线...
-
土拍网房企观察:解析保利扎根合肥市场,布局中部与长三角战略意义
合肥刚刚迈入“二线”城市。在众多房企的眼中,它早已成为长三角土地市场的主力战场。对于这些房企,近期在合肥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土拍网的土拍房企观察系列将为您逐一梳理,仅...
-
4月起合肥最值得去的9个地方,中隐于市不可错过
这么好的假期,这么好的天气, 还不赶紧出门浪起?! 还在去逍遥津大蜀山植物园?腻不腻?! 还要多请假去皖南看油菜花,累不累?! 约着朋友天天逛商场看电影,烦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