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建省至今,安徽省会多次变迁,你知道它的历史吗?
安徽省自清朝建省以来,省会历经多次变迁,是我国省会城市变化最多的省份之一。
一,
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纵贯南北,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一个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的地方。
1368年,安徽人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后,将南京附近的淮北、淮南、江南等地划为完整的一级政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其版图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及上海市全境。
朱棣迁都后,这一带有了新名字:南直里。
整个明朝,南直隶的经济、文化都是全国的佼佼者,全国田赋收入的十分之三来自这里,全国进士的一大半来自这里,“南直隶”犹如巨人。
1645年,清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但南直隶在经济、文化上仍然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令清朝统治者苦恼的是,这一地区的反清斗争尤为激烈。
因此,清朝必须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顺治年间,清廷撤销江南布政使司,设立左、右布政使司两个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司驻江宁,右布政使司驻苏州。
康熙初年,清政府将江南地区划分为江苏、安徽两省,并在安庆府设立安徽巡抚、安徽按察使,安庆成为安徽省省会。
至此,安徽省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泸州、凤阳、颍州八府和滁、河、广德三直辖州。
江南分治之后,安徽、江苏仍是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尽管安徽省的经济不如今天的江苏发达,但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其年税收都位居全国前五位。
安庆,安徽省省会,历来与武汉、南京等城市并称为“长江五虎”。清代建立的中国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安庆兵工厂就设在安庆。这家兵工厂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轮船,标志着中国整个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抗日战争时期,安庆失陷,安徽省政府被迫内迁金寨、芜湖、合肥等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于1945年12月将安徽省会迁至合肥。
解放战争时期,安徽省省会几经迁移,安庆、芜湖、屯溪等都曾短暂作为安徽省省会。
二,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合肥,当时皖南大片地区尚未解放,中共中央在合肥临时设立了皖北行政公署,并在合肥附近的肥东成立了渡江战役总指挥部。
严格地说,解放战争时期,安徽省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省会城市的,这是因为皖南、皖北解放的时间不同,所以在南北分别设立了两个不同的行政公署。
皖北行署署府在合肥,皖南行署署府先在屯溪,后迁至芜湖,均直属华东局,但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安徽省会。
这一局面并未维持多久。1949年2月16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向中央报告,筹备在合肥成立中共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宋任穷任省委书记、省长,曾希生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委驻地在合肥洪家花园旧址。但中央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保留皖北、皖南两个行政办事处为好。
曾希胜
当然,中央政府对建立统一的安徽省并非毫无准备,于是1951年12月,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华东军政委员会决定将皖南、皖北行政公署迁往合肥,这也预示着新的安徽省委、省政府即将成立。
1952年1月2日,中共安徽省委员会成立,皖北、皖南两个行政公署合并,行使省级政府职权。同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皖北、皖南人民行政公署;
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正式成立,合肥成为新安徽省的省会。从此直到今天,安徽省省会始终设在合肥,从未变动。
这并非合肥首次成为安徽省会。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太平军势不可挡,于1853年攻克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清政府无奈之下,只得将安徽省会北迁至合肥。这也是合肥首次成为安徽省会。
但合肥作为安徽省会的历史并不长,1861年清军占领安庆后,安徽省会又迁回安庆,直至清朝末年,安庆仍为安徽省会。
三,
客观地说,安庆的地位和规模当时是远高于合肥的。
清朝分江南省后,安庆成为安徽省省会和安徽巡抚、安徽按察使驻地。乾隆二十五年,安徽省治所迁至安庆,安庆成为整个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代,来自安庆的桐城派称霸中国文坛达二百余年,涌现出方苞、姚鼐、刘道容等一大批伟大作家。
乾隆年间,安庆著名戏曲大师程长庚率“四大徽班”进京演出,徽剧与昆曲、秦腔、民间曲调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庆可以说是京剧的故乡。
更不要说清朝“学夷易近”的洋务运动时期,安庆更是成为洋务运动的“主战场”,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安庆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机动轮船,安徽省第一家发电厂、第一家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家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份报纸也诞生在安庆。
安庆不仅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发祥地之一。1907年,革命家徐锡麟在这里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并与秋瑾筹谋在皖、浙两省同时发动起义,不幸失败,徐锡麟英勇就义。
1908年在安庆爆发的马炮营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安庆城却打响了新军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拉响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清朝、民国时期,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安庆五市经济极为繁荣,是当时中国长江流域城市经济的领头羊,被统称为“长江五虎”。
长期以来,“长江五虎”各有特色、各有优势,但进入近代,其他四座城市依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而安庆却未能跟上发展的步伐,逐渐衰落。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安庆的兴盛与衰落,都与其独特的战略位置有关。
安庆自古为交通要冲和军事要塞,有“长江咽喉、吴楚分治第一州”之称。
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太平天国起义时,太平军和湘军围绕安庆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长达七八年之久,最终湘军大败太平军,攻占了安庆。
然而长期的战争毁掉了安庆,战火烧毁了这座城市,加上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占安庆后,又在安庆烧杀抢掠,再次毁城,安庆也陷入了平庸与衰落。
近代交通的变化,公路、铁路的兴起,使得水路优势减弱,安庆掌控长江的交通优势被大大削弱,加之安庆地处偏僻,对外交通不便,发展不顺畅,被其他“四小虎”远远甩在后面。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与合肥相比,当时的安庆还是遥遥领先。
四、
从地理位置上看,合肥既不临江,也不在淮河沿岸,在当时公路、铁路、航空运输还不发达,对水运依赖性较强的条件下,合肥在这方面不具备优势。
那时的合肥还只是一个小县城,连一栋像样的高楼大厦都没有。
如今已是繁华街道的合肥淮河路,当年却两旁遍布着低矮的平房;九石子河只不过是一条脏兮兮、臭气熏天的“龙须沟”。
所以当初选定合肥为省会时,安徽一些官员和民众就不太理解,很多人认为省会就算不放在安庆,也应该放在另外一个临江城市芜湖,轮不到合肥这样一个小县城。
芜湖地处长江沿岸,交通便利,是安徽省第一个开埠的通商口岸,也是当时安徽省最大的城市。
这种观点并不只存在于少数人心中,关于安徽省政府应该设在哪儿,中央政府也曾有过不少争论。
就连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胜也曾提出“合肥交通不便,不如将省会迁到芜湖”。
由于当时合肥的交通不发达,曾希胜有一次需要坐飞机去北京开会,但天公不作美,飞机在合肥三里街机场过于简陋的跑道上无法起飞,曾希胜只好从蚌埠坐火车绕道到徐州再去北京开会。
经过此事,曾希胜也成为了“省会迁出合肥”主张的支持者。
经过这次小事情,曾希圣给中央和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讨论了请求迁省会的想法。毛泽东收到信后,十分重视。老人一直主张“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于是1958年9月,毛泽东亲自到安徽视察,解决了安徽省会的争议。
五,
毛泽东是一位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战略大师,他始终认为,我们应该做最困难、最坏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工作方式、领导方式,无论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应该始终坚持下去。这种思维方式,是别人所不具备的。
1958年9月16日下午,毛泽东从湖北武汉乘船抵达安徽安庆,在安庆参观了安庆一中、安庆钢铁厂后,乘汽车去合肥,晚上住在省委稻香楼宾馆西苑。
当晚,毛主席乘机提出安徽大学的名字,并回信给曾希圣:“曾希圣同志:我按指示给学校写了四个名字,请您从中挑选一个。放眼望去,充满着生机。一定有希望,很大的希望。但您也不要骄傲。您看怎样?合肥也好,在安徽中部。要不要迁到芜湖去?从长远考虑,比较合适。您看怎样?毛泽东 1958年9月16日。”
毛泽东之所以把安徽省会留在合肥,主要是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新中国抱有敌意,台湾岛上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也一直叫嚣着要反攻大陆。
安徽地处长江咽喉要地,如果把省会放在安庆、芜湖这样的长江沿岸城市,将存在很大的战略安全风险。
一旦失陷,敌人就可以依托长江便利的交通条件,迅速顺流直抵武汉,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攻占我两个省会。
但如果安徽省会设在合肥,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合肥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为平原,无论大军向东、向西还是向南集结,地形都十分理想。
此外,合肥地处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区,可以缓冲敌机械化军团的进攻,具有很大的军事价值。
将省会设在合肥,有利于将安徽其他地区的资源集中到合肥,安徽省也将成为一个很好的军事缓冲区。
毛泽东始终站得高、看得远,他坚持把安徽省省会设在合肥,不仅考虑经济发展,还考虑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居安思危。
毛泽东这封信的重点就是“为了安徽”和“考虑长远”这八个字。第一句点出了合肥的战略地位,第二句则体现了老人居安思危、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这种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
即便没有战争,由于安徽是长江、淮河贯穿南北的省份,位于皖中地区的合肥也可以兼顾南北,并向周边地区辐射。
同时,安徽是皖北、皖中、皖南三种不同特色文化的交汇省份,位于中间的合肥作为省会,可以更好地发挥凝聚作用。
这是地处皖西南和皖东南的安庆、芜湖所不具备的,论文化聚集度,安庆、芜湖都比不上合肥。
六,
从毛泽东选择了合肥之后,合肥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崛起。
合肥成为安徽的政治中心后,安徽的工业、公路、铁路等都集中到合肥,合肥逐渐成为全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
合肥地势平坦,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肥西县、东部的巢湖市、南部的庐江县。市区地势十分平坦,没有大江大河,非常适合城市建设。
2019年11月8日,科技部公布2019年度“中国最具吸引力城市”评选结果,合肥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一同跻身前十,这是合肥连续第三年上榜。
近年来,合肥的发展有目共睹,从“家电之都”“中国声谷”到“集成电路之都”,如今又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引领安徽腾飞。
2020年,合肥GDP再创新高,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九位,达到10045.72亿元,成功进入全国省会经济十强。
这个1995年GDP仅为167.58亿、位列全国第九位的城市,在短短25年时间里成功实现GDP增长56倍,并在人均GDP、产业、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保持领先优势。
近年来,安徽明显加快了拓展合肥都市圈步伐,合肥市还提出“引领带动合肥都市圈做强做优,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等生’”。
从长远看,合肥地处长三角西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上海、苏州、杭州、南京等城市不少产业正在向合肥转移,如今合肥已被列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之一,将成为长三角辐射中西部的前沿。
迈入万亿城市俱乐部后,雄心勃勃的合肥已将打造世界知名科技城视为自己的“星辰大海”。
安徽省委书记郑查杰在中共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说:“我们要敢于对标国际先进城市,提高对标,争当第一,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力争用3至5年时间迈上新台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努力成为世界知名的科创城。”
合肥取得的这些成就,都离不开毛泽东同志的远见卓识,合肥没有辜负毛泽东同志的期望,合肥的明天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安徽建立三级联动机制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累计授信超4000亿元
新华社于 3 月 24 日在合肥发布消息。记者吴慧珺称,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其中包括建立省市县三级协调机制以及创新数据化服务模式等。安徽省...
-
2023世界电信日大会在合肥召开 聚焦信息通信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5 月 17 日,中新网记者刘育英和吴兰报道,当天在安徽合肥召开了以“时代新征程历史新起点行业新使命”为主题的 2023 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
6月22日多地有高温天气,安徽已连续7日橙色预警
局地可达 40℃以上。 安徽省气象台在 2022 年 06 月 22 日 08 时 40 分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在 24 小时内,沿淮淮北地区的最高气温能够达...
-
菲洛嘉医学运营咨询会议多地召开,安徽成立品质联盟
运营咨询大会是一个平台,医美机构的优质咨询师、重量级品牌培训顾问,还有杰出的运营管理人和业界精英会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学习、交流、探讨菲洛嘉医美项目的运维创新及实战技巧...
-
安徽7市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黄山、蚌埠、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这 7 个城市正式被吸纳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自此,安徽实现了全面“入长”。同时,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也达成了对长三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