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在舆论场中处于弱势,有理也难发声
香烟这种特殊却合法的商品,长期以来因其“原罪”而饱受争议,就连广大烟民都曾遭受过“歧视”。原因在于消费者在吸烟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可能会影响周围人的健康,在公共环境中吸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和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要说危害,汽车尾气的危害难道不大吗?空气污染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每天在厨房做饭时产生的油烟难道不无害吗?原因实在是太多了。
香烟是合法产品,选择吸烟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烟草业也为国库贡献了巨额税收。然而舆论却紧紧地抱住了烟草业,任何批评烟草的声音似乎总能得到无条件的支持。从这个角度看,烟草业是舆论场中比较弱势的一方,即便说得对,也不容易发声。
那么,有没有办法既能保障消费者合法吸烟权益,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又能帮助烟草行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呢?国家局已经给出了答案,而香烟消费环境建设将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卷烟消费环境建设迫在眉睫
人是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不仅包括制度环境,还包括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控烟政策的发展和控烟立法直接改变了香烟消费的制度环境,也对文化环境产生了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
近十余年来,随着全球控烟浪潮愈演愈烈,作为香烟销售大国的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世界卫生组织、各类控烟组织、NGO等不断向中国控烟问题发出挑战。自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以来,中国控烟环境自《公约》签署以来愈发严峻。然而在此期间,中国控烟工作只能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中提到的“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烟警示及标志”等规定进行。但由于“公共场所”界定不清,缺乏惩罚性条款,以及法规实施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控烟力度不是很大。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那一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首次在卷烟批发环节上调税率,确保加税和提价并举发挥实效。与此同时,新《广告法》也开始实施,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发布烟草广告,禁止烟草制品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在迁址、更名、招工等公告中“含有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和类似内容”。这些政策法令的出台,对烟草行业的监管力度空前严厉,对卷烟消费的影响也日益凸显。自2016年1月份以来,我国卷烟销量进入近十年来的最低点,卷烟销量连续7个月持续下滑,卷烟销售进入“寒冬”。 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禁止烟草互联网广告,这让惨淡的香烟销售形势更加雪上加霜。
制度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随着人们接受和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的共识,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传统的敬烟习俗也被认为陈旧过时,人们对于吸烟的态度也更加谨慎。
再加上舆论环境对烟草的打压,烟草已经成为一个可以无端指责和攻击的行业,有理有据却无处发声。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烟草院士”之争。如果说“吸烟有害健康”是科学的,那么降低香烟危害的研究难道不科学吗?否则,为何一位因研究降低香烟焦油危害而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专家,会遭遇数年舆论打压,中国工程院也无奈地做出不再接受“烟草科技领域院士提名”的承诺。反烟阵营所有攻击的背后,都有彭博基金会、盖茨基金会等国际基金会的影子。从“控烟”到“禁烟”,再从“禁烟”到“反烟”,在“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旗号下,召集了多少“反科学”、“反国家垄断”的言行?
回顾控烟历史,一个明显的后果是,香烟消费环境因为健康意识、政策法律、控烟舆论等的限制,正一步步变得不稳定甚至被破坏,烟民成为众人歧视、众人诟病的对象,权益得不到保障,尊严跌入谷底。
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烟草消费环境的建设与维护已迫在眉睫。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并非两个绝对对立的群体,而是可以和谐共存的。在控烟问题上,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在室内外公共场所设立完善的吸烟室(区、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吸烟者的权益。同时,应制定立法,对吸烟室(区、点)以外的公共场所吸烟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保障非吸烟者的权益。
如何打造香烟消费环境
消费环境是指吸烟者可以合法、合规吸烟的场所,是吸烟者可以文明、得体、有尊严地吸烟,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和谐相处的环境,包括公共吸烟区、吸烟室、吸烟点等消费环境,这是保障吸烟者合法权益、践行“消费利益至上”的重要方面。
所谓卷烟消费环境建设,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积极引导零售顾客在商店附近开设吸烟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外公共场所设置吸烟室、吸烟点,并公布吸烟点引导图,营造和谐文明的卷烟消费环境,既为卷烟消费者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烟草烟雾对公共卫生和公共环境的负面影响,努力实现烟民和非烟民权益的“双赢”。
目前,多地烟草企业已开始开展卷烟环境建设。以安徽合肥为例,为倡导文明吸烟,满足烟民消费诉求,同时落实“向消费环境建设要销售”的行业要求,合肥市烟草专卖局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卷烟消费环境建设,实行众筹共建,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为消费者创造消费空间和环境,为卷烟工业企业提供消费信息收集、产品宣传推广的平台,积极建设环保吸烟室、绿色吸烟室、便捷吸烟区、露天吸烟点、终端体验区等五类场所,并取得积极进展。
再如江西宿迁。为积极贯彻落实宿迁市委、市政府创建“生态、精致、时尚”城市的理念,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江苏省宿迁市烟草局与三台山森林公园达成合作意向,在三台山森林公园设立室外吸烟亭,引导市民游客养成良好的吸烟习惯,减少吸烟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吸烟亭建设,可以有效隔离吸烟区与非吸烟区,减少二手烟危害,营造体面文明的吸烟环境,保障吸烟者的吸烟权利,维护非吸烟者的健康利益。吸烟亭的设立,聚集了吸烟行为,减少了随地乱扔烟头等不文明现象。
行业已经认识到卷烟消费环境建设的巨大作用,并在积极推进建设。但目前吸烟区、吸烟室、吸烟点等消费环境的功能定位还比较单一,仅仅是一个消费空间。放眼未来,卷烟消费环境应该是连接消费者的前沿口岸,是卷烟行业企业收集消费者信息、推广产品的复合平台。
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以玉成玉。在消费环境建设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好的例子,比如日本的“堵疏结合”,日本在全面禁烟的同时,也给予香烟消费者一定的空间。不仅机场、高铁设有“吸烟室”,娱乐场所、医院、百货、酒店、银行、车站等公共场所也设有吸烟区,但吸烟区必须有明显标识,防止未成年人、孕妇进入。此外,很多餐厅、酒吧允许客人吸烟,但会询问客人是想坐在非吸烟区还是吸烟区,并将吸烟顾客和非吸烟顾客在空间上分开,这样既减少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满足了不同客群的需求。
走进日本的吸烟室,我们可以看到吸烟室不仅设计精美、整洁,而且空间宽敞、通风除臭、没有烟雾。为了方便消费者,吸烟室里还设有饮料等商品的自动售货机、可供阅读的杂志和可供消磨时间的电视屏幕,更重要的是,吸烟室里还播放着最新的烟草品牌广告,让吸烟者文明、得体、有尊严地吸烟。
吸烟室入口
杂志区
室内空间
最新电子烟广告
公共场所是所有人的,包括吸烟者和非吸烟者,我们不能只听取某一群体的声音,考虑某一群体的需求。烟民的素质与公共政策是否友好、公共设施是否到位息息相关。很多人抱怨二手烟的危害,抱怨烟民不顾他人感受。不可否认,部分烟民素质低下,但这可以通过改善公共设施、完善公共政策等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烟民为中国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纳税人,理应享受最基本的针对性公共服务。我们应该建设良好的香烟消费环境,让中国烟民“快乐地、有尊严地”吸烟,何乐而不为?
吸烟的事情到此结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安徽移动供图联动反诈畅享放心消费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的202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年的主题是“激发消费活力”。 作为信息通信行业的主力军,安徽移动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