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中国人吃鸡:从营养价值到情绪价值,鸡的魅力与脆弱

时间:2024-09-10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416评论:0

撰文 | 文静

编辑 | 龚政

肉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变硬变硬,但中国人仍然把它作为家庭中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如果你吃了它,一只鸡不仅有营养价值,还有情感价值。

资本和数千万与鸡肉相关的餐饮品牌也瞄准了它,希望它能创造财富。从第一家顶级鸡肉连锁店肯德基,到近年来爆红的鸡肉品牌正信鸡排,每个都开了数万家门店。然而,鸡肉也是脆弱的,很多人吃鸡肉后都遭受过心理创伤,比如黑点、血丝、不明内含物等。有商家无奈“表态”:那是鸡打架造成的。

#01

中国人吃鸡

春秋末期,鲁国有一位名叫田饶的人,把鸡称为“德鸟”,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对鲁哀公说:“鸡有五德。头戴冠冕,代表有文化;足健,代表有武术;敢于与敌人作战,代表勇敢;共享食物,代表有仁德;守时,代表有信德。”

说完这话,他就跳槽到了燕国,做了相国。这句话,是为了讽刺鲁哀公没有看到这个“贤鸟”的才华。

到了后世,大众或许依然不会记得鸡的功力,却记得它的营养,平时很多人可能会看不起更贵的羊肉、牛肉,但一旦身体或者精神受到伤害,还是会首先想到鸡。

这种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饮食心理,直接导致了鸡肉在我国拥有“家庭第二大食物”的地位。

在统计学领域,有各种数据来源可以显示中国人吃鸡的水平有多高。

首先在我国,养鸡量和消费量几乎是相当的。近几年,我国平均每年出产110亿只鸡,而这些鸡几乎全部直接进入了中国人的肚子里,全部实现了内部循环。我国还需要进口粮食。

具体来说,广东是鸡肉消费量最大的省份。仅 2023 年,就消费了 8 亿只鸡(据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统计)。确实,“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广东”。

《中国统计年鉴2022》显示,2021年广东人均禽肉消费量为49.2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省份中,广东的消费量是北京人的3.2倍、上海人的1.2倍,是全国禽肉消费量最低的青海的1.7倍,更是青海的6倍多。

广东之后还有广西、海南,都属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按照中国传统食疗方,我国南方地区三伏天长,气温高,人出汗多,容易出现体质虚弱的情况。鸡肉具有温中益气、益精填髓的功效。鸡肉性味甘平,食用后不易咽喉肿痛,更适合炎热天气食用。

中国人吃鸡的方法有很多种。

例如山东德州扒鸡不仅是中华老字号,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史料记载,卤鸡的制作方法始于清康熙年间,德州西有一家“贾建才烧鸡店”,一位不靠谱的店小二把鸡烤过头后,店主贾建才偶然得到灵感,想出了一种新的烹饪方法——先大火煮,再小火煨;火候要先大后小,大火和小火并重。卤鸡之所以叫“卤”,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从此,德州扒鸡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为百年畅销菜,2021年,德州扒鸡销售额达7亿元。

图|德州扒鸡总部大楼前的雕塑

在上海,当地人最愿意与北京烤鸭相提并论的菜肴是上海油鸡,又称白切鸡。油鸡皮黄亮,肉白,以鲜嫩的口感而闻名。它起源于清朝,但第一次流行起来,是在上世纪 40 年代。

据说上海现在还有六大鸡店:小绍兴、张氏、小浦东、秦皇鸡、王中王、真定鸡,不知道味道还在不在。

广东省最擅长烹制鸡肉。

白灼鸡、姜葱鸡、豉油鸡、猪肚鸡、盐焗鸡、窑烧鸡、酥烧鸡、老母鸡汤……只要有鸡,广东人就能大摆宴席。”清远散养鸡也成为国宴菜单上的保留菜品。

图|土窑鸡,广东人的童年经历

老一辈人吃鸡有讲究,但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来说,吃鸡不仅要刺激味蕾,最重要的是要让人开心。

80、90后年轻的时候,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考好成绩、吃肯德基,而现在,交朋友、谈恋爱、疯狂购物,韩式炸鸡成了年轻人的新宠,每一家店都人气爆棚。

有年轻人把自己对吃鸡的热爱称之为“猪瘾”,“众所周知,减脂期最推荐的饮食就是鸡胸肉,裹上面包糠,就是优质脂肪+蛋白质,再加上肥宅开心水,就像没吃饭一样,一点热量都没有摄入。”

看不懂在说什么,但从文字中却能溢出喜悦,不过年轻人距离成为全球顶级吃鸡主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不足10公斤,仅为美国人均鸡肉消费量近50公斤的五分之一,从全球来看,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在全球也处于较低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不过如果乐观地看,虽然我国吃鸡人均规模不如肌肉发达的欧美,但差距就是机遇,吃鸡依然有很大的潜力。

#02

中国最赚钱的餐馆全都是做鸡肉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吃鸡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可观的产业,很多人已经从中赚到了钱。

这一行业背后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是各大鸡肉餐饮和零售品牌。

过去,80后父母们吃鸡肉,都是到菜市场买一只活鸡,然后宰杀,但随着将鸡肉烹制成各种成品的餐饮品牌的出现,鸡肉也变得更加商品化,售价也更高。

2020年,有市场调研机构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鸡肉产量约60%被团餐、快餐消费掉,不少财富故事由此诞生。

1987年,第一代中国PUBG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那是北京前门开的第一家肯德基餐厅,至今还在,当时店名叫“肯德基家乡鸡”,开业后就人气爆棚,很多人去吃它的炸鸡和汉堡。

据新闻报道,肯德基首批79名员工是从2000多名申请者中挑选出来的美女和帅哥,随后还从新加坡请了一位运营经理来培训。

开业三个月,前店日均销售额就达到4万多元(在当时,能成为百万富翁还是很了不起的),每天要卖出1300只炸鸡,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肯德基连锁店。

照片 | KFC 家乡鸡开业

三年后的1990年,麦当劳也来到中国,在深圳罗湖东门商业街开设了大陆第一家门店。

如今,肯德基和麦当劳早已成为中国市场的巨头,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占其全球门店总数的34%,麦当劳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占14%(2022年数据)。其背后的母公司百胜中国每年约75%的收入依赖肯德基,其余20%则依赖必胜客。

肯德基、麦当劳两大国际巨头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引得一些博主纷纷探究其为何如此赚钱。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海外巨头改变了中国传统整鸡购买方式,而是将鸡拆分成各个部位,高价出售。

以肯德基为例,一整只鸡售价29.9元,而如果单独购买其他部位,鸡翅12.5元一对、大鸡腿22.5元一只、鸡块12.5元/5块、爆米花鸡12元,再加价都比买一只鸡贵。

肯德基、麦当劳的分拆式销售方式盛行多年,却被温州的华怀玉、华怀庆两兄弟推翻。2002年,他们在福建师范大学门前创办华怀玉,开始推出当时售价仅为几十元的“整鸡产品”,靠着“便宜”攻下下沉市场,成为炸鸡界的拼多多。肯德基的整鸡产品直到2009年才上架,华怀玉称其为模仿,公众只能笑笑。

最终,靠着高性价比定价+合作伙伴店开业+下沉市场三件套,华莱士到2023年在全国拥有超过2万家门店,年营收突破70亿元人民币。

图 | 可能因为绰号的关系,它比华莱士更出名

不过,与肯德基的高毛利率模式相比,华莱士的毛利率令人感伤。据其披露,2022年,华莱士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5.96%进一步降至4.24%。其基本不是靠卖鸡给消费者赚钱,而是靠卖半成品给自家的2万家门店赚钱。

单是原料、干货和冷冻品的销售额就占到了总收入的97.55%,这与米雪冰城的模式十分相似——2022年,米雪冰城85%的收入来自于向自营门店销售食材和包装。

华莱士之后,炸鸡发家的故事还没完,行业趋势就是把鸡的某个部位做成爆款,最有潜力的爆款当属鸡排——经过高温煎炸,很容易让皮脆肉嫩。

2000年,温州人陈传武在家乡开了一家小店,市场上什么卖什么。2006年,正信鸡排正式成立。2020年,全国正信鸡排门店超过2.5万家。虽然后来关掉了1万家门店,但2023年,媒体普遍报道正信鸡排年营收已达70亿元。

照片 | 正信鸡排

除了炸鸡,市面上也有以其他烹饪方式起家的鸡肉品牌,如2003年,安徽肥西人束从轩在合肥创办老香鸡,目前已有1000多家门店,以鸡肉为主打菜品,营收达43亿元。

2018年,束从轩宣布收购武汉永和,直接收购了后者30余家早餐店,在餐饮行业竞争激烈的武汉引起了极大关注。

总体来说,年轻人玩绝地求生获得的是情感价值,而这些大佬们获得的是情感价值的货币化。

在合肥开早餐店赚钱吗_合肥开个早餐店需要多少投入_早餐合肥赚钱店开门了吗

#03

鸡肉产业背后的赢家

鸡的财富故事看起来非常诱人,吸引了更多玩家加入游戏。

以炸鸡为例,继正信鸡排之后,又涌现出“霖宇炸鸡腿”(2010年创立于秦皇岛)、“家乐阁炸鸡”(2013年创立于上海)、“家乐阁炸鸡”(2014年创立于上海)、“乐至炸鸡”(2017年创立于湖北)等多个品牌。

它们当中有些不仅名字类似,其发展模式也多为品牌路线模式——即先把品牌知名度打响,然后在开设专卖店的同时,通过加盟的方式迅速收回成本,从而形成规模收益效应。

2023年临朐炸鸡腿店数量达到1490家,炸鸡店2967家,炸鸡店3640家,从这些店的数量也可以看出广大小微创业者对于加入食品行业,以及对炸鸡行业的热情。

这背后是很多人对于创业从事炸鸡行业的判断:投入成本低、回报快、受众面广、老少皆宜、价格实惠又美味。

《真实故事研究室》根据正信鸡排、霖雨炸鸡腿、家乐阁炸鸡、家乐志炸鸡四家公司的公开市场信息,制作了他们的加盟成本与回本周期的图表。

这一切看上去都很好,但吃 PUBG 创业真的像品牌宣称的那样就一定能成功吗?答案当然是不一定。

以正信鸡排为例,2020年正信鸡排在全国有2.5万多家门店,但后来关门1万家,关店原因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从选址到加盟,个人的经营能力,各种风险因素综合起来。

一篇文章称,2022年至2023年间,正信鸡排门店的关闭率为19%,远低于目前市面上新兴炸串品牌近30%的关闭率。

只能说,这种数据对投资者来说或许有用,因为关店率越低,越证明品牌有创业价值、有融资价值。但对千万普通创业者来说,如果经营不慎,损失将是巨大的。但那可是自己的真金白银。

虽然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是各行各业都存在的,但对于鸡肉食品行业来说,公众最担心的还是“食品安全”。

在黑猫投诉网,搜索“正信鸡排”关键词,有近600条结果,其中半数以上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2022年,福建福州有消费者爆料,自己在吃到一半时发现鸡柳上附着大量黑色沉淀物,立即返回店里要求解释。“店家没认真看,就说是血栓。我问血栓是怎么来的,店家告诉我,鸡在笼子里打架受伤了,这种问题难免。”

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品牌身上,事实上,自从鸡肉逐渐进入快餐零售业以来,人们对鸡肉也“了解了很多”。

2012年,最受全国人民关注的话题是“45天速生鸡”,即一只鸡从出生到上桌只需要45天。

人们第一次知道鸡可以养得这么快,纷纷表示担心,不知道这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和辛苦。

虽然此前曾有不少科普报道指出,快生鸡与后来被曝光的激素喂养的鸡并不一样(据农业部门介绍,快生鸡其实就是肉鸡,也叫快速生长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肉鸡出笼时间已由原来的60多天缩短到30多天,平均每年缩短1天,具体时间取决于品种和养殖技术),但直到现在,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很多人的态度都是适量食用。

有闲暇的消费者会继续关注品牌的供应链建设,会发现像肯德基这样的品牌背后,还有“隐形赢家”——鸡肉供应链公司。

比如中国最大的肉鸡生产企业圣农发展(1999年由江西省资溪县人傅光明在福建南平创立)的第一桶金就是通过进入肯德基的供应链体系发家致富的,类似富士康和苹果,这几十年肯德基在中国发展得越好,圣农赚的钱就越多。

2023年,圣农发展营收18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亿元,其透露,在白羽肉鸡市场,圣农发展的目标是占据40%的市场份额。

基本上白羽肉鸡占据了我国鸡肉消费量的一半,我国肉鸡产量以白羽鸡、黄羽鸡、小白羽肉鸡为主,2023年白羽肉鸡占55.3%,黄羽肉鸡占27.6%。

现在,圣农的目标是继续在消费者中强化“圣农=炸鸡”的品牌认知。为什么呢?

原来,圣农集团近几年就已决定直接从事鸡肉产品生产。

更确切地说,它想大力开发面向消费者的鸡肉预制菜市场。很多人可能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都看到过。2022年下半年,圣农发展推出了“霸气手枪腿”,披露的销售额已突破1亿。

这让一些曾经购买其产品、培育其成长的终端公司心情十分复杂。

事实证明,养鸡也会有问题。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