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与德国的 30 年不解情缘:从雪松林到设计合作
■光辉70年奋斗历程和新时代基层工作
五月的江南,万物生长。走在合肥学院校园里,人们的目光立刻会被艺术楼前那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雪松林吸引。走进林中,会发现每一棵雪松树上都有一块铭牌,上面刻着种植者的名字。细看之下,种植者包括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统、时任下萨克森州州长克里斯蒂安·武尔夫和德国罗斯托克市市长罗兰·马特林。
为何众多德国朋友要在当地一所本科院校栽种雪松,以象征友谊长存?这还得从合肥学院与德国30年的情谊说起。
我和德国学生一起设计已经17年了。
对于艺术设计系2015级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曹晨晨来说,去年她和四位来自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的同学为合肥青松食品集团设计的早餐车项目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德国学生对中国企业很感兴趣,他们手绘能力强,设计前期思路开阔,考虑周全,提前做好规划,设计流程有针对性、有条不紊。”谈起这次学到的经验,曹晨晨立刻敞开心扉。
项目十多天里,他们和德国学生一起集思广益、一起参观企业、一起熬夜画图、一起汇报方案。“共同的专业语言、相互学习后的共同进步,让我们成为了好朋友。我们计划下半年再邀请他们来中国。”曹晨晨对下一次见面充满期待。
事实上,在曹晨晨之前,该校工业设计专业已有17个班的同学享受过与德国学生一起做设计的乐趣。2001年,该专业与德国汉诺威应用技术大学设计与媒体系启动了首个工作坊合作项目,17年来从未间断。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2016年,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也加入到该项目中。
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产学研项目总负责人苏文婷认为,本次活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项目主题都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制作一把智能锁、设计一个便携式旅行水壶、设计一个中国茶叶的包装等,德国教授和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苏文婷说,德国在装备制造、汽车、物流等方面优势明显,与安徽经济互补性强。“希望通过项目合作,推动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实现设计理念、教学理念的改革提升。”
天生具有德国基因
合肥学院成立之初,德国基因便已注入学校的血液中。
1985年,安徽省与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了“采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模式,共建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协议,合肥联合大学由此成为德国在华重点建设的两所示范性应用型大学之一,合肥学院与德国的不解之缘就此拉开。
2002年3月,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三校共建合肥大学。共建过程中,德国下萨克森州提供400万马克无偿援助,其中300万马克用于实验室建设,100万马克用于师资培训和学科建设。中方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配套资金,支持学校对德合作。
30多年来,这所怀揣德国基因诞生的学校,在对德合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目前,合肥学院在德国已结成19所友好学校,累计选派教师赴德国进修研修420余人次,选派学生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学习1700余人次,接受德国学生来校实习、完成毕业论文、参加研讨会、学习汉语1200余人次,接受德国教授短期授课、研修520余人次。
2015年,李克强总理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同参观合肥学院,李克强总理在参观中明确提出在合肥学院建设“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由此揭开了合肥学院对德合作的新篇章。
“当前,围绕把学院打造成为中德教育合作示范校这一主题,在合肥学院已有的中德合作基础上,着力打造中德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平台、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平台、德国应用科学院平台等‘六大平台’。”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缪群道说。
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合肥学院学生郭涛是第一批体验创业孵化中心平台红利的人之一。
时间回溯到17年前,2002年,在学校的支持下,郭涛获得了到德国霍尔斯明登应用技术大学留学的机会。8年后,他不负众望,带着建筑化学、材料科学两个硕士学位回国。
凭借在德国学到的宝贵工程经验,郭涛于2010年在合肥创办了一家能源与环境科技公司。如今,借助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的平台,他带着整个创业团队回到了母校。
重回校园的郭涛,就像是获得了广阔天空的鸟儿。“学校的科研平台和团队是公司的宝贵财富,为公司的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借助学校的科研实力,他的公司目前已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0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项,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的发明专利60项。
学校与城市的协同效应
人员往来架起友谊桥梁,地方合作打开开放大门。2007年,合肥学院成立了“中国安徽-德国中心”,目前已成为安徽开展对德、对欧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合肥学院帮助下,合肥市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市、罗斯托克市结成了友好城市,黄山市与德国施特拉尔松德市结成了友好城市。
友好交流中,许多在合肥学院任教的德国教授、专家为学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的德国基因也让众多德国企业、科研平台、学术活动“选择”合肥。
近年来,学校先后联系200多批德国工商企业代表团、行业协会来校参观访问,促成德国大陆轮胎集团、德国韦斯特韦尔等企业在合肥落地。
春风吹来春风又来,花开在我枝头。合肥学院扎根当地,依托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德国科技创新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依托中德校企协同创新平台,一大批德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带着自己的项目来到合肥。“比如德国生物质研究中心主任勒莱斯教授与学校共建的中德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以及德国毕克化学公司带来的《纳米氧化铝助剂开发与应用》产学研合作项目,相信都将对合肥乃至安徽当地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苗群道说。
中国教育报 2019年5月9日 第1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合肥学院迈向一流应用型大学:合肥大学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记者从Hefei大学的官方网站中学到了 为建立“ Hefei University”的准备工作成立了两年多前 Hefei College已获得 重要的突破。 9月1...
-
合肥经开区举办2022年首场高校招聘会,30家企业提供1383个就业岗位
XIN'AN晚间新闻Anhui.com Da'an News在2022年5月6日下午,Hefei College举行了Hefei经济和技术发展区的“...
-
卫生间装修 5 大误区,你中了几个?快来看看吧
浴室装修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其后续的日常生活使用。浴室装修需要体现实用性和宁静感。浴室装修设计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很多。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直接影响以后的家居生活质量,还会...
-
合肥楼市调控措施落定,限购政策不在其中,6 月 29 日将出让 23 宗地块
我们每天都会为您提供第一手的楼市资讯,并由一批购房专家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多位接近政府人士透露,合肥楼市调控措施已经敲定,即将公布,但不会包括限购政策。 6月21...
-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中心湖区设计:奥雅的重要起点与成就
电话紧急响起,虽然是周末,但深圳奥亚的办公室里依然是一片议论声,一名设计师转身接了电话。 电话那头,是千里之外的合肥。当时,合肥刚刚启动政务文化新区建设。按照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