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外国人眼中的安徽故事:合肥学院德国籍教授霍恩的亲身经历与感受

时间:2024-09-09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689评论:0

编辑寄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淮人民以五大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安徽迈出新步伐,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安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朋友圈”不断扩大。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以外国人的视角、亲身经历、真情实感讲述“安徽故事”。

霍恩教授指导学生设计。(资料照片)

中国有句古话:“人无三日不出,必遭人刮目相看。”合肥学院德籍教授法尔克·霍恩对此深有感触。

合肥学院德国合作院校_合肥德国应用科学学院_合肥学院德国

“每次从德国回到合肥,我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在短短几个月内的发展和成长。”身材魁梧的霍恩教授满脸笑容地迎接记者,并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合肥德国应用技术学院是名片上的“关键词”。

2007年,应省教育厅邀请,时任德国汉诺威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的霍恩教授来到合肥学院工作,成为全省高校第一位“洋校长”。霍恩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生活在安徽的外国人,他对“安徽速度”感触颇深。

“安徽越来越国际化,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无限活力。”霍恩教授告诉记者,1999年,霍恩教授第一次来到合肥,接送他的车从骆岗机场开到市中心,颠簸的道路、灰色的建筑让他对合肥的“第一眼”印象不那么好。

霍恩初到合肥时,想吃上一顿正宗的西餐、喝上两杯纯正的德国啤酒对他来说相当困难。经过多年的发展,合肥街头随处可见西餐厅的身影。无论是菜品的选择,还是顾客的言行举止,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国际风”。

工作是快乐的。霍恩与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的老师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把德国先进的工业设计思想和方法引入到我省一些企业的产品设计中,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市场的青睐。为了方便和中国朋友交流,他经常随身携带一本汉语词典。

工作之余,霍恩喜欢戴头盔、骑摩托车出行,尤其是体验徽州文化。即便是独自出行,他也不用担心人身安全。“安徽人很友好、淳朴,社会治安环境让人很放心。”霍恩说。在一些古村落的入口处,霍恩总会在百年古树旁流连忘返。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树旁竖立着多种语言的标识牌,这在他去过的其他国家并不多见。

霍恩在安徽住得越久,就越喜欢这里。前不久,他的90后女儿也随他从德国来到合肥,她不仅喜欢安徽美丽的风景,也羡慕这里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

“这里的生活太方便了,哪怕在街边小店买根冰棍,用手机就能支付。”霍恩的女儿说。欧洲人还习惯用现金或信用卡,但中国人早已用一部智能手机来应对各种日常消费。不仅如此,网购、共享单车、滴滴打车、城市地铁等,都赢得了众多年轻“老外”的无数赞誉。

安徽欣欣向荣的景象、日益美好的生活,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关注和赞叹。犹如安徽的名片——迎客松,广纳天下英才的开放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让五大发展的美丽安徽日益为世人所瞩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