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不死鸟京东方浴火重生: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 45 倍,市值超 2100 亿

时间:2024-09-06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532评论:0

“凤凰”京东方浴火重生。

10月30日晚间,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725.SZ)发布三季报,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4.08亿元,同比增长51.41%;净利润64.76亿元,同比增长45倍。京东方A收盘报6.22元/股,市值逾2100亿元。

而用真金白银撑腰的安徽合肥市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目前,京东方在合肥的6代线、8.5代线、10.5代线以及智能整机制造、数字化综合医院等项目总投资已超过1000亿元。

合肥市发改委人士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1至9月,以合肥京东方为龙头的该市新型产业基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2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4.5亿元,同比增长34.8%。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合肥国资在这方面的净投入不超过300亿元,而京东方此次定增投入的80亿元浮盈却超过了100亿元。

合肥市正复制京东方模式,全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之都”。

支持京东方

2009年4月13日,京东方6代线项目在合肥新站区开工,但该项目当时被业界认为是一场赌博,因为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几乎所有厂商都过得很艰难。

京东方合肥六代线项目总投资175亿元,其中,合肥市政府自筹资本金90亿元,银行贷款85亿元。

事实上,2007年合肥市财政收入仅为215亿元,全市自有财政收入才100多亿元,用于发展的资金不到30亿元。

但合肥市创新增发方案,通过资本市场募集60亿元资金,2009年6月,合肥新城、合肥蓝科以2.4元/股的价格参与京东方A股发行,各认购6.25亿元,此次增发股份支持京东方合肥6代线项目,总投资额达30亿元。

2010年,为支持京东方在北京8代线项目建设,另一家合肥企业合肥荣科以3.03元/股的价格参与京东方定向增发6.6亿股,斥资近20亿元。

合肥京东配送站点查询_合肥京东_合肥京东方85代线

2011年,京东方每10股转增2股,合肥新成、合肥蓝科共持有7.5亿股,持股成本变为2元/股;合肥容科共持有7.92亿股,持股成本约为2.53亿元/股。

2012年8月,合肥市与京东方再续前缘,共同开工建设8.5代线。

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285亿元,双方将共同设立合肥鑫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70亿元,其中由合肥市政府指定的投资平台、巢湖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00亿元,其余70亿元将由京东方通过资本市场或其他方式先行筹措;若筹措不及格,则由合肥市和巢湖市各自筹措。

2012年10月,代表合肥市的投资平台单方面向鑫盛光电增资43.55亿元。

2013年4月,京东方单方面向新盛光电增资60亿元,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将增至100.05亿元,增资完成后,京东方持有项目公司59.97%的股权,合肥市投资平台合肥建翔投资有限公司等持有近40%的股份。

2014年4月,合肥建翔以每股2.1元的价格发行28.5亿股京东方股份,投资近60亿元。2014年5月,京东方再次对新盛光电增资94.95亿元,从而持有其100%的股份。2014年7月,京东方以10.8亿元的价格收购合肥建翔持有的新盛光电5.1282%的股份,京东方持有的新盛光电股份增至84.58%。合肥建翔在8.5代线项目上累计投资约93亿元。

2015年4月,合肥市与京东方集团再度合作,共同投资设立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建设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是全球首条10.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是目前国内世代最高、尺寸最大的液晶显示项目,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00亿元,资本金240亿元,其中合肥市建设投资集团(下称“合肥建投”)负责该项目,目前已经设备到位,预计2017年投产。截至目前,合肥建投已为这个项目累计投入180亿元。

据接近合肥新城的人士透露,合肥目前已退出6代线定增投资,获得约30%的投资回报,合肥荣科也已收回约14亿元的投资。

目前合肥容科持有京东方A3.24亿股,保守计算,以10月29日5.92元/股收盘价计算,市值19.1亿元,浮盈逾13亿元;项氏持股不变;以10月29日5.92元/股收盘价计算,市值169.1亿元,浮盈逾100亿元。

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亿元,净利润5.8亿元;合肥鑫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亿元,净利润11亿元。

一位参与京东方成立的合肥市官员告诉本报记者,六代线刚上线时的压力之大,常人难以理解,“如果不是市领导的担当与魄力,京东方也不可能落户合肥。”

押注合肥芯片

在位于合肥市新站区的京东方10.5代线项目附近,由合肥市建投牵头建设的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合肥晶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下称“晶和集成”)进入量产。

合肥京东配送站点查询_合肥京东方85代线_合肥京东

该公司由合肥建投与全球第六大晶圆代工厂台湾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兴建,项目总投资128.1亿元,一期设计产能为4万片/月,项目针对国产面板驱动设计专业芯片,开发专用工艺,使面板驱动芯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在合肥实现。项目的投产解决了“芯片”与“屏”的结合问题,将在5年内将面板驱动芯片国产化率提高到30%,打破国产面板芯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事实上,合肥发展集成电路的野心不止于此。

10月28日,兆易创新发布公告,揭开合肥市“506”项目的神秘面纱。

公告称,10月26日,兆易创新与合肥市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市工业投资”)签署《存储器研发项目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将在合肥市工业开发区合作生产工艺为19nm的12英寸晶圆存储器(含DRAM等),本项目预算约180亿元人民币,所需投资由我公司和合肥市工业投资按照1:4的比例自筹。

事实上,该项目目前已经在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辖下的空港经济示范区开工建设,项目拟定为行业内制造工艺先进的12英寸内存晶圆研发项目,产品主要用于电脑、手机、移动设备等电子设备的存储。

据合肥产投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项目预计2018年底实现产品量产,最终实现产能12.5万辆。

事实上,包括合肥市在内的地方政府之所以纷纷投入巨资扶持集成电路产业,是因为国内每年上万亿元的市场需求。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90%的芯片依赖进口。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口额505.16亿美元,同比增长7.62%,集成电路进口额为2270.26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原油进口额仅为1164.69亿美元,集成电路进口额是原油的近两倍。

业内人士表示,半导体领域存在着“反周期定律”,典型的例子就是韩国三星,充分利用了行业强周期性的特点,在价格下跌、生产供大于求、其他企业削减投资的时候,依靠政府输血逆势疯狂扩产,通过量产进一步压低产品价格,从而迫使竞争对手退出市场甚至破产,然后在价格上涨时赚取巨额利润。京东方的成功亦是如此。

在扶持京东方并取得巨大成功后,合肥市显然志在必得集成电路产业,而两大国资“推手”也为此准备了充足的弹药。

2016年1月,合肥建投发起设立合肥鑫平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市场化方式募集资金,服务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该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注册。成立以来,先后投资了京东方10.5代线、力晶12英寸晶圆制造、安世半导体等项目。截至2017年6月,累计投资额超过170亿元人民币。

合肥产投参与发起了包括中兴合创基金、华登国际、建光基金、安徽集成电路基金、新展基金等多支基金,总规模逾640亿元,首期规模约263亿元。集成电路基金总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该基金由合肥产投代表合肥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中科院微电子所、安徽省投资集团、北京银库等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目前已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储备投资项目17个,拟投资6.05亿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