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家公司欲做存储器,谁能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
相互竞争
根据目前的报道,国内有四家公司想做内存,分别是武汉长江存储,一期投资240亿美元,生产10万块,目标是自主研发3D NAND闪存;另一家是泉州金华,投资约60亿美元, 做利基 DRAM,技术来自台湾联华 (UMC);还有一家合肥智聚,投资80亿美元,已于2016年6月启动,由王宁国博士领导,计划在今年年底左右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谁可以留下来?
从目前公布的进展来看,除了南京紫光集团没有具体规划外,其他三家公司的进度似乎相差不大,基本都会在2018~2019年进入量产阶段。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可能有两个指标值得关注,一是公司何时能实现超过 10 亿美元的销售额;另一个是产品的市场份额。因为从全球的市占率可以看出真正的能力,所以台湾的 DRAM 目前占据了全球市占率的 5% 左右。
至于公司何时会盈利,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但并不焦虑的目标。
显然,长江存储有国家资金支持,实力雄厚。但是,根据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特点,依赖政府资金有其缺点,依赖度越来越大,在关键时刻没有人敢承担责任。
对于地方政府等扶持项目来说,难度很大,首先,变数很多,涉及的因素太多,所以缺乏过硬的技术和产品特性,要有产业发展的头脑,并且能够坚持下去可能有点困难。
启动中国内存产业的决定非常困难,但现在想要突围的企业可能不止四家,这让人感觉有点“突兀”,太急于获胜,更别说集中力量了。不过,与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轨迹相比,似乎非常相似,而这样的过程在现阶段几乎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冷静,充分利用“资本和技术”两个轮子,理性地把技术突破放在首位,牢记产能扩张要适应市场。
因此,中国存储器行业发展的关键时间点可能会推迟到 2020 年左右,现阶段无法预测。
耐心和毅力
观察中国台湾储能启动的过程,可在短时间内投资 300 亿美元扩大产能。所以,对于中国大陆来说,只是时间问题,迟早会做出内存产品。中国内存产业在台湾最终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自主技术,总是想依赖别人,结果不可行。
此外,内存行业的周期性起伏是明显的,每 2~3 年后总会有涨跌时期,这反映在其价格波动上,比如服务器用的 DDR4 32GB 模块,每块都突破了 200 美元大关,2017 年第一季度的平均合约价格上涨了 25% 以上, 而大容量组件的增幅接近 30% 以上。第一季度,标准 DRAM 上涨超过 30%,移动 DRAM 上涨约 15%~20%,服务器 DRAM 上涨 25%~30%。在 2016 年 6 月触底后,内存市场从每单位 1.31 美元的低点上升到年底的 1.94 美元,预计在 2017 年供应有限和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将继续反弹。
ICInsight 乐观预测,未来五年(2016-2020 年)全球内存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7.3% 的复合年增长率,从 2016 年的 773 亿美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099 亿美元,预示着未来的内存市场将是光明的。
所以,只要中国内存产业能够赶上行业的上升周期,就有可能实现盈利,这显然取决于竞争实力和足够的耐心和毅力。现阶段,有多达四家公司想要突破内存开发的问题,很明显,几乎不可能全部成功。
此外,中国的芯片制造业几乎都是从代工开始的,现在内存应该转型为IDM模式,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与代工相比,IDM模式更依赖于市场和技术快速转换的特点,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中国半导体行业走向IDM模式是大势所趋,但其难度不容小觑,因此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决心。
根据 WSTS 和 ICInsight 提供的 2014 年数据,全球内存销售额为 800 亿美元,其中中国消耗了约 250 亿美元,占比 31%。中国的内存市场巨大,未来有很多替代的机会,虽然这是推出内存生产线的原因之一,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市场属于世界,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去占领。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方向已经定下来,几乎没有出路,只能努力工作,但要减少非市场因素的干扰。要充分认识到,半导体产业的成熟度可能由综合因素决定,不仅仅是“钱”,还有产业环境的快速改善。因此,未来需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有序前行,想急就达不到”。二是要聚焦“骨干企业”,只有把“骨干企业”集中精力做好,中国半导体行业才能真正有希望。
春天已经到来
中国内存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可能还不该多说。准确地说,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必须踏入全球存储器的行列。至于我们未来能做多少,就看我们的努力和创新了,但我们必须在研发上有所突破,或者能够在内存生产线的运作中掌握其独特的规律。
中国半导体行业将内存作为 IDM 模式的突破口,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因此,请务必建立信心并保持耐心。经过 15 年的发展,中芯国际的年销售额刚刚达到 30 亿美元。所以到 2025 年,回顾中国的内存行业可能还为时不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合肥的发展:从投资内生性到高校优势与省份战略的影响
因为1990年以来,经济模式、发展模式发生了变化。 投资已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指标。 过去投资基本都是分配,谁分配谁就能发展。 但1990年以后,投资变得高度内生,招...
-
写真集的历史与发展:从肖像画到果体相片的演变
photo的中文原意是画一个人的肖像。它是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画写肖像,要求形神相似,故称肖像。 “相册”一词的中文词源来自日语中照片的名称(相册,源自古汉语“相...
-
合肥逆袭翻盘:抓住唯一机会,从孤岛省会到科技之城
更糟糕的是,虽然合肥已经成为省会城市,但与扼杀京沪干线的诸城市蚌埠、占据长江黄金水道的江城芜湖相比,合肥一度名声大噪。作为“孤岛”省会。 因为以前所有重要的火车线路...
-
2019 合肥都市圈发展论坛:地产大咖深度解析城市价值与发展
昨天下午两点,多位地产大亨来到合肥,对长三角城市群、合肥城市布局、城市价值与发展进行深入剖析。它们充满了有用的信息。 1. 8位专家齐聚 深度剖析合肥发展 昨天下午...
-
德国高等教育:综合大学与应用科学大学的特色与发展
图片和文字无关 作者 | 李振南 德国高等教育以其高价值、高认可度享誉全球,为“德国制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德国高等教育机构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综合性大学(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