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庐阳工业区景湾社区老公交车站:见证时代变迁,承载居民记忆
在合肥市芦阳工业区井湾社区,一座已有50年历史的公交站静静地矗立在合肥市第一条柏油路上,它避开了时代变迁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车站曾经熙熙攘攘
三十年前,卖冰棍的老太太、茶摊、西瓜摊、卖报摊都离不开这个车站。后来,城市管理理念兴起,摊贩被清理出去,围绕车站和公交车诞生了一种新的业态。市场经济的萌芽需要一棵大树来遮风挡雨,车站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车站除了挂着站牌的钢管,现在还有不锈钢棚子,广告灯箱一年四季都在更换,以前的车站是什么样子的呢? “现在这里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孩子和老人。”这里是5路公交车的终点站,这条公交车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运营,共有13辆。现在听起来13辆公交车可能并不多,但在50年前,5路公交车绝对是乘客最多的线路之一,每趟总共载客100人左右。门前的这条路是合肥市第一条柏油路,以前是206国道,以前也叫合瓦路,现在叫港河路。”井湾站站长刘学利在5路公交车终点站告诉记者。住在井湾站附近的居民小杨从出生到上小学,一直生活在这条路上。每次坐5路公交车到这里。“在我的记忆里,5路公交车站一直都是这个样子,从来没有变过。”如今已长成大姑娘的她回忆起小时候经常跟着奶奶坐5路车去城里,印象最深的是满满的货车上的农民,他们挑着扁担、挑着筐子,“挤得水泄不通,整车都飘荡着各种蔬菜的香味。”
他已经开5路公交车21年了
“如今城里人无法体会到这种与家乡人的熟悉感,而对周边的居民来说,5号公交站就像是自己家的一部分。”
李祥坤师傅从1992年起在公交集团开5路,一直到2013年,他对5路井湾站很有感情。
驾驶5路公交车21年的李祥坤是井湾社区居民的老熟人了,“站台前后的居民我都认识,即使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也记得他们的脸。我们见面都很友善。”乘客的服务周到,李祥坤开完车准备回家时,经常会收到乘客送来的小礼物。
“农民经常会从自家菜园里给我送来一些白菜、西红柿、黄瓜等,一路上说谢谢农民的辛苦付出。当我逼迫他们归还蔬菜时,农民常常把蔬菜放在车门口就跑。价格本身不高,但每次看到农民对我的肯定,我心里就暖暖的,会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李祥坤说。
1992年,合肥下了一场大雪。“如果是在其他地方,可以给轮胎装上防滑链,慢慢开。但井湾站前有个坡,上面全是冰雪,车一开上去就打滑。”第一辆车早上六点出发,外面刚亮,路上还没有路灯。面对这种情况,李祥坤和同事们很着急。
居住在附近的农民又一次为这座小站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当时周边的农民都带着锄头、铁锹,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来帮忙铲雪。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可能当天的5路公交车就无法运行。”李祥坤说。
这里的高峰时段不是 9 点到 5 点
“以前乘坐这辆公交车的人很多,但水库修建后,很多居民搬走了,人流就少了很多。”合肥市公交集团七队队长王安年告诉记者,现在5路公交车每千公里的载客量大概是2700人。如果完全商业化运营,这条线路早就停运了。现在一个月只有2000多人次,再加上老年卡、学生卡等各种优惠证件,这辆公交车完全是赔钱的。但5路公交车一直保留了下来,足见群众对它的喜爱和依赖。这里的居民只有5路公交车,虽然现在人少了,但还有很多农民需要它。”
与其他线路不同,这里的高峰时间不是早高峰、晚高峰,而是早上的第一班公交车。李祥坤说:“一大早,车站就挤满了人,车厢里的27个座位对农民来说根本不够,很多人都要站着。再加上每个乘客都带了不少东西,车厢里挤得水泄不通。”
李祥坤2013年开始在45路干活,他的徒弟陶惠民、郑秀、罗梅等人接过了这根神圣的接力棒。“到现在,每天早晨的首班车还是满满的,跟50年前一样,车厢里还是像以前一样飘着菜香味。如果坐其他公共交通,那么多扛着扁担甚至养鸡的农民可能都不愿意上车,但在这里,他们总是受到欢迎。”
“修车需要扳手的时候,对面的居民都会借给我们。有一次水管冻住了,没法洗车,当地人就拿来热水和铁锹,帮忙疏通水管。”李祥坤说。
激情已逝,温暖仍在
陶惠民笑着说,他们的工作量总是比其他公交线路重一些。“每次公交车回来,车上都是泥土、烂菜叶、菜茎,甚至还有几根鸡毛,味道自然怪怪的,我们要清洗得更彻底一些。”公交车的形象,就是一座城市的形象。记者看到,这座50年前建成的车站,至今还没有配备洗车水泵,工作人员洗车需要自己去打水。车站后面的墙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干净的洗车拖把,公交车司机的右臂上都有四五颗星。这是公交集团对司机服务水平的最高评价。
家住井湾站对面的居民葛传芬坐在自家店门口,望着对面的车站说:“我们家几代人都住在这里,我爸爸一直坐这趟车。现在我46岁,今年18岁,这个公交站其实见证了我出生、成长、结婚、生子。”
门前的柏油马路两旁,种满了茂盛的梧桐树。葛传芬说,这里的梧桐树都有六七十年的树龄了,“这个地方从来都没有变过,无论是路,是树,是车站,还是我小时候的模样。”
刘学利说:“附近居住的几个智障青少年,很喜欢来我们站玩,每次他们来,我们都会把我们的午餐或者早餐分给他们一些。这些孩子其实很善良,每次吃完都会说谢谢。他们还坚持用拖把帮我们洗车或者用扫帚扫地,不愿意免费拿吃的。如果捡到矿泉水瓶,就会送给清洁工。久而久之,他们就跟我们一家人一样了。”
公交集团第七公交车队经理郑虎告诉记者,公交5路井湾站是合肥市保存最完好的老车站之一,“公交7路的终点站曙光电影院站,也是一座很古老的车站和站房,百花井、双岗等公交站也变化不大。不过,这里难得的是,不仅车站本身没有变化,车站建筑还是几十年前的模样,就连周边的居民、建筑、树木,都新鲜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