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工业立县,从最短木板到中流砥柱的崛起之路
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年来,肥东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毗邻合肥的地理位置,工业立县,发挥规模集聚效应。如今,从县城到田野,从工业园区到互联网生态园,放眼望去,随处都能感受到这座沐浴在改革春风中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增长1000倍,“最短木板”成主力
按照木桶定律,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作为“农业大县”,肥东县农业一度位居经济首位,工业占比最低,工业经济成为全县经济最短的“木板”。1978年,肥东县共有工业企业175家,年产值仅为6049万。
因此,肥东决策层于2000年就提出了“工业强县、工业富县”战略,并广泛借鉴各地经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肥东县如今已完成由农业大县向以工业为支撑的经济大县的转变。
据了解,到2017年,肥东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017亿元,是1978年的1695倍,完成工业增加值226亿元。
同时,2002年以来,肥东县连续跻身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活力十强县”行列,并多次荣获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实力十强县称号。
在“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肥东位列第74位,比去年上升3位;在“2017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中,肥东再次上榜,位列第59位;在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县市榜单中,肥东位列第84位,比去年上升3位。
如今,肥东县工业经济发展以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和传统产业扩张工程为抓手,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力争在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掌握一批全国领先的工业核心技术、关键装备和技术标准,助力工业经济由注重规模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同步发展转变。
十大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5%。
产业发展要发挥聚集规模效应,必须建设发展园区。1991年,肥东成立了第一个工业园区——龙港综合经济开发区。此后,又相继成立了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三个工业园区。同时,还成立了稠镇、店埠镇、梁园镇、袁疃镇、中兴乡、八斗镇、白龙镇七个乡镇工业集聚区。
如今,这十大工业发展主战场,集中了肥东县的土地、资源、人才、科技优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了肥东工业史上的奇迹,全县95%以上的工业总产值集中在这一区域。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作为巢湖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之初是为了承接中盐、马钢等合肥主城区一批化工企业“迁出城、进园区”发展化工产业。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杨文宝介绍,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园企业已达132家,投产规模以上企业36家。如今,园区更着力打造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力争各产业链企业间形成原料、中间产品、废弃物的互供互用,实现上下游企业“无缝对接”,打造“皖江新材料产业基地”。
先树梧桐树,再引凤凰。肥东县在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坚持把工业招商作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从2005年起,肥东县组织5批298支招商团队开展境外招商,到2017年,在县级单位和乡镇园区组建了14支工业招商团队,形成了县级部门招商任务全覆盖。
去年肥东县新引进金阳环保、中巨辰、百迪乳业、红星机电等项目75个,总投资202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38个,投资过5亿元的大型工业和服务业项目6个。这些项目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利用电子商务打造互联网生态产业园创新转换经济发展动力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面对更加激烈的商业竞争,企业该如何选择发展?走访中,记者来到位于中国(肥东)互联网生态产业园的合肥荣事达小家电有限公司。在展厅里,记者看到种类繁多的小家电、各式各样的家居用品。让人吃惊的是,这些产品最大的销售渠道并不是实体店,而是电商。
合肥荣事达小家电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守祥介绍,荣事达每年有近2000款小家电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这些产品已入驻京东、苏宁易购、卓越亚马逊、天猫、微信商城等国内知名线上平台,成为热销产品。
“以前我们通过批发、零售、连锁的销售额不到20亿元,2013年以后,我们增加了电商渠道,销售额迅速增长,去年销售额达到46亿元。”刘守祥说,转型升级没有现成的路子,也没有完整的经验可以照搬,一切都要通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去探索实践,才能加速推进。
随着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肥东正实施经济发展动力创新转换,借助互联网,立足自身优势,吸引、整合多方资源,让其他产业在肥东卖资产。2017年,通过与阿里巴巴合作,大力开展“农村淘宝”项目,目前已建成县级服务中心1个、村级服务站56个,依托菜鸟物流优质资源,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在中国(肥东)互联网生态产业园,记者发现,通过电商平台,不仅把电风扇、料理机、电水壶、压力锅等适合农民消费的产品送到了基层百姓手中,还将肥东多种本地农产品销往全国,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带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未来,随着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产业园还将向周边辐射,形成更大的区域生态。
改革开放40年肥东工业经济发展时间轴
第一阶段,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978年至1993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肥东工业企业扩大自主权,分两步实现利税转化,实行厂长(经理)目标责任制,为逐步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适应市场竞争奠定了基础。
第二是体制创新阶段(1993—1998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县级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进入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阶段,打破了“一大三铁”(大锅饭、铁工资、铁饭碗、铁椅子)的劳动制度。
第三是企业改革阶段(1999年至2005年)。2003年5月,县域企业改革全面启动,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企业规模逐步做大做强。民营工业企业逐步成为支撑肥东县县域经济的支柱。
四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2015年)。这一时期,合肥市“工业强市”战略确立,肥东县工业经济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初步形成了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电器、机械制造、新材料、新型化工等支柱产业。
五是转型升级融合阶段(2015年至今)。2015年,肥东县出台了《肥东县委、肥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实施方案》,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发展方向,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立足现有形势,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4月26日安徽食品行业大会 迎驾贡酒获多项殊荣
4 月 26 日,安徽省绿色食品供应链大会暨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在合肥举行。此次大会的目的是表彰我省绿色食品的发展成果,并且进一步培育形成食品行业的新...
-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化学气体泄漏事件:居民凌晨被呛醒,环保热线接多起投诉
5月17日上午,工作人员在事故现场抢修。 凌晨三点多的时候被一阵刺鼻的气味熏醒了,心里想着不会是燃气泄漏了吧?被一股刺鼻气味熏得头昏脑涨的,一直都在疑惑到底附近发生...
-
肥东工业集群发展,书写 40 年辉煌历程
集群发展,肥东产业谱写辉煌篇章 从6049万元到1017亿元,这两个数字,一个是改革开放以来肥东工业发展的起点,一个是肥东工业发展的现在。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是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