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肥东工业集群发展,书写 40 年辉煌历程

时间:2024-08-26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333评论:0

集群发展,肥东产业谱写辉煌篇章

从6049万元到1017亿元,这两个数字,一个是改革开放以来肥东工业发展的起点,一个是肥东工业发展的现在。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是肥东工业40年来的艰辛历程。40年来,荣电实业、中盐红四方、金阳环保……一个个投资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大型企业落户肥东,肥东工业由弱变强;40年来,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相继成立,10个产业集群在肥东扎根,产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民富。自2002年以来,肥东县连续跻身安徽省综合实力十强县、活力十强县行列,多次荣获省民营经济发展奖。在“2017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肥东位列第74位,比去年上升3位。

创造辉煌,永不止步。立足现有基础,肥东正从注重规模、速度转向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益同步发展。新兴产业不断落户肥东,产业核心技术不断诞生,产业正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集群发展

十大“摇篮”培育华东地区工业增长

改革开放40年,肥东县工业历经风雨后重新崛起(图片来源:合肥在线王晓峰 摄)

1991年,肥东成立了第一个工业园区——龙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尝到甜头后,肥东县又陆续成立了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两个工业园区,形成了粗镇镇、店埠镇、梁园镇、袁疃镇、中兴乡、八斗镇、白龙镇等七大乡镇产业集群,十大工业发展主战场,集中了全县的土地、资源、人才、科技优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了肥东工业史上的奇迹,全县95%以上的工业总产值集中在这里。

说到肥东工业园区的集群发展,不得不提位于县城内的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06年3月,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合肥化工企业搬迁工程”在园区奠基,合肥化学工业园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前身)就此诞生。建设该园区的最初目的是承接合肥主城区一批中盐、马钢等企业“出城进园”,发展化工产业。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

多年来,园区始终坚持循环经济产业链招商理念,重点打造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努力使各产业链企业之间形成原料、中间产品、废弃物的相互循环、相互利用,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无缝对接”,同时形成各产业之间的循环环节。

近年来,随着最严环保法的实施,作为污染大户的化工、化肥企业意识到环保是否达标已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一道门槛。而环保设备的购置,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大挑战。为此,园区管委会建设了10万吨/日工业水厂和3万吨/日工业污水处理厂,同时沿园区铺设了12公里长的园区道路、管廊,用于输送蒸汽、工业气体、液体等。园区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企业发展减负,插上腾飞的翅膀。

与此同时,循环园区还积极鼓励和帮助企业实现转型。中盐安徽红四方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谢忠平表示,作为进驻园区的大型央企,中盐安徽红四方有限公司积累了不少经验,勇于率先垂范,通过实施“退城进园”“三个结合”等战略,积极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二次创业”新路径,成功走出了一条“安全第一、绿色发展”的转型突破之路。

“十三五”以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调整发展定位,重点发展新材料、重大装备制造、高端智能化和生产性物流,走出了一条脱胎于化工、依托化工但不依赖化工的路子,依托化工产业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优化结构,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

铝模板智能机器人生产线(图片来源:合肥在线,王晓峰 摄)

产业集群的发展,让肥东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拥有了更多优势。目前,肥东县已形成机械加工、新型化工、食品加工、新型家电等支柱产业,各具特色,各具特色。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肥东县以产业集群发展为方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以骨干企业、特色品牌产品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核心,以动力为动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型创新

新兴产业助力肥东工业腾飞

合肥肥东撮镇化工园_合肥肥东化工园地址_肥东县化工园

在极低的气温条件下,输送液体的管道经常会结冰堵塞。在工业领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管道外面铺设自限温加热带,对管道进行加热,防止结冰。加热带的设计和生产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如今,位于肥东经济开发区的安徽环瑞电热设备有限公司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

惠环瑞电热设备有限公司

“以前国内输油管道使用的自限温加热电缆全部从美国进口,由于我们没有这个技术,进口价格高,每米大概要2000元。现在我们公司掌握了这个技术,自限温加热带的价格已经降到每米20元左右。”安徽环瑞电热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成志说,虽然目前公司规模不大,但凭借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他相信公司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一定会成为行业内的“独角兽”。

2015年以来,肥东县连续三年出台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紧紧围绕省市政策热点和县域产业发展实际,从工业企业人才培训、贷款贴息、小微企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建设、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多方面给予企业支持,三年来,县级政策扶持资金已超亿元。在发展战略上,我们聚焦改革创新,用政策扶持带动一大批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5年,肥东县出台了《中共肥东县委、肥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工业经济发展要把培育新兴产业和壮大传统产业作为重点,以增强创新能力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重点,努力攻克和掌握一批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产业核心技术以及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关键装备和技术标准。

肥东经开区聚集了荣事达、荣电等一批优质企业(图片来源:合肥在线王晓峰摄)

肥东县在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该县在加快优化制造业结构、助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等方面,启动实施以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主的“万十万”创新工程,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由基础应用、单一应用向集成应用、创新应用、产业链协同应用转变。目前,全县已有2家“智能工厂”、34家“数字化车间”通过市级认定,8家企业获得国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实施试点。

如今,肥东县正按照强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融合驱动,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思路,努力构建与现代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工业发展新型格局,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朱振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