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五月天 25 周年演唱会完美收官,假唱风波后市场依旧火热

时间:2024-08-17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360评论:0

周杰伦、五月天、陈奕迅、张学友……2024年的演唱会市场依然火爆。

6月1日,五月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回到那一天”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完成最后一场演出,并将从5月18日起进行共计10场演出。主唱阿信表示,25周年演唱会结束后,五月天将进入短暂的休息和沉淀期。

2023年年底,五月天深陷“假唱”风波,其在内地的演出也随之停摆。今年5月11日,据扬子晚报报道,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对五月天“假唱”事件作出回应称:“2023年11月五月天上海演唱会期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执法总队安排执法人员对演唱会现场进行监管。经核实,未发现你举报的违法行为。”

虽然“假唱”事件告一段落,但五月天等头部艺人在演唱会市场却面临新的挑战——二级售票平台票价暴跌,更多演出因“不可抗力”影响延期或取消。繁忙的演唱会行程让观众的新鲜感降低,艺人健康状况频频出问题。2024年的演唱会市场在热闹的同时,开始逐渐蒙上“阴影”。

阿信再谈“假唱”风波

表示希望给予粉丝鼓励和支持

6月1日,五月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回到那一天”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连演十场圆满结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一天来到第五场演唱会现场,虽然已经连续狂欢了九天,但现场热情丝毫未减,上座率依然爆满,粉丝们怀着对五月天无尽的喜爱与期待早早来到现场。

面对粉丝最关心的“假唱”问题,五月天主唱阿信5月22日给予了正面回应。“我知道这让大家担心了,这不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是焦虑不安的半年。我打开微博、小红书,很多人鼓励我、支持我。但其实对于我来说,我希望更多的是鼓励大家、支持大家,告诉大家怪物没事的,玛莎没事的,石头没事的,冠佑没事的,我也没事的。”

五月天“假唱”风波始于2023年12月,当时有网友质疑五月天在上海演唱会的表演是否“假唱”。针对质疑声,五月天所属经纪公司相信音乐和阿信本人均作出回应。五月天随后在线直播了其巴黎演唱会,称“整场演唱会持续了3个小时,真的唱到了天亮”,但直播结束后,仍有一些网友对主唱阿信的现场实力表示怀疑。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监管部门也介入。

12月4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执法总队公开表示,高度重视有关疑似“假唱”事件的舆情,已要求主办方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配合调查。相关情况依法核实后,将及时回应网友关切。同时,该演唱会原始影音资料已报送当地文化市场稽查部门。

直至今年5月11日,据扬子晚报报道,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对“五月天上海演唱会假唱风波”作出回应:“2023年11月五月天上海演唱会期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执法总队安排执法人员对演唱会现场进行监管,经核实,未发现你举报所涉及的违法行为。”

演出市场马太效应加剧

2024年演唱会市场又会出现哪些新变化?

连续举办十场演唱会,五月天等顶级艺人继续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吸金能力。据大麦APP显示,五月天2023巡演足迹遍布全国12座城市,包括泉州、重庆、广州、武汉、南京、上海、北京等,每场演唱会都吸引数万粉丝到场。仅北京鸟巢演唱会,以单场5万人的上座率计算,10场演唱会,50万人聆听了五月天的歌声。

《2023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显示,2023年主流歌手经典内容热度大幅提升,包括周杰伦、五月天、薛之谦、蔡依林、伍佰等一大批主流歌手均启动个人巡演计划,以主流歌手为主的大型演唱会市场规模不断突破新高。

持续一年的演出热潮中,主流歌手的经典内容勾起了无数人的青春回忆,而演出前后的“预演”与“回味”歌曲成为很多人演出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肥陈奕迅演唱会2024时间_合肥陈奕迅演唱会2024_陈奕迅2024合肥演唱会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国内演出总场次将达到44.06万场,票房收入502.32亿元,均远超2019年全年水平,创历史新高。从2024年第一季度及五一假期数据来看,2024年上半年演出市场的火爆局面仍将延续。

因为票房不及预期、主办方宣传策略失误、观众新鲜感下降、艺人健康问题频发等因素,2024年越来越多的演唱会“突然取消”。比如5月31日,凤凰传奇武汉全国巡回演唱会正式取消;5月25日,陈奕迅在演唱会现场含泪宣布:原定于25、26日在杭州举行的两场演唱会延期至27、28日举行,但5月26日下午,官方宣布演唱会不是延期而是取消,将择日举行;此前,张学友因突发身体不适,宣布取消上海三场演唱会……

据扬子晚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迄今,已有近三十场音乐会推迟或取消。

《2023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演出市场呈现更强的马太效应,消费端更加理性。业内预测2024年演出票价将逐步回归正常水平。截至5月,演出市场官方票价较2023年波动不大,但在二级售票平台上呈现缩水趋势。可以预见,未来无论是与演出水平和市场号召力不匹配的艺人报价,还是与品质和体验不匹配的演出票价,都将进一步回归理性。

记者|毕媛媛编辑|卢向勇杨夏盖媛媛

校对 | 刘思齐

|原文来自nbdnews、每日经济新闻|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抄袭、镜像

每日经济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