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贸职业学院新校区在孝感市大悟县开工建设,总投资 21 亿元
4月16日,武汉工贸职业学院新校区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开工建设。新校区总投资21亿元,占地700余亩,一期工程预计今年9月竣工开学。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微头条创作计划##见每一天在头条##头条创作挑战##揭料#
图丨武汉工贸职业学院新校区鸟瞰图
2023年10月,学校与大悟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决定从武汉迁至大悟县,仅过去半年。
继武汉传媒学院之后,岱谷县迎来了第二所高校。
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从省会迁到县城,省会是一座围城,外面的大学想进来,里面的大学想出去。
逃离省会
一个月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召开红安校区建设调试现场会。新校区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高新区,总投资10亿元,占地500亩。一期工程也将于今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
图: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推进红安校区建设
无独有偶,武汉工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军一行也来到红安县视察商讨学院迁建工作。
武汉高校的这一轮外迁,源于2020年,当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到“鼓励武汉高校与武汉周边县市合作办学、共建产业研究院”。
自此,武汉大学资源开始向周边城市乃至县区辐射。
今年年初,孝感市城乡规划局临空经济区分局公布了武汉理工大学临空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公告显示,武汉理工大学临空校区项目位于湖北省孝感市临空经济区西部,占地约1657亩,计划总投资40.37亿元。建成后,学校长清校区将整体迁至新校区。
图:武汉理工大学临空校区详细规划
此外,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相继在襄阳建设新校区,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位于武汉与湖北交界处,武汉体育学院选择在仙桃建设新校区。
随着武汉高校加速向武汉都会区拓展,鄂州、黄冈、黄石、咸宁、孝感等地纷纷吸引武汉高校入驻,采取“一校两区”办学新模式。原来,武汉都会区8个城市只有6所本科院校、8所职业院校,如今高校数量在短时间内翻了一番。
除武汉外,其他省会城市高校也走上了迁址之路。
前段时间,安徽省庐江县政府与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徽商职业学院在合肥举行了新校区建设签约仪式。三所学校的新校区将落户河陆产业新城。三所高校建成投入使用后,河陆产业新城未来将聚集4.8万余名大学生。
图丨合肥三所高校落户庐江县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也将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黄路镇大学城。
位于郑州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信阳市罗山县江淮新区建设的江淮校区正式投入使用,5129名学生在新校园开启新的学习阶段。
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向周边城市搬迁,太原理工大学甚至将校本部迁至晋中市。
双向运行
省会高校为何要逃离省会?
在中国地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柯友祥看来,武汉地价较高,办学成本也较高,对于高校来说,向城市圈内拓展,可以降低办学成本,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发展联系,甚至可以成为城市圈内某个城市的文化教育地标。
武汉工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林军在开工仪式上也提到,大悟县营商环境良好、自然环境优美、红色底蕴深厚、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毗邻武汉,非常适合办学。
“武汉高校向城市圈的拓展,其实也是缓解城市圈在竞争上压力的一种方式,在城市圈积累实力之后,也可以反哺到武汉校园,这是一个积极的方面。”
与此同时,高校迁址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密切相关。
大学作为高端人才的蓄水池和地方建设的排头兵,能够增强城市内生动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为此,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土地免费、运营补贴等各类优惠政策,吸引大学落户。
2017年1月,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印发《建设首都高校迁建集中承载区工作方案》提出:为每所北京高校无偿提供2000至3000亩土地,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给予适当资金支持。
图:唐山曹妃甸区建设首都高校安置区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江淮新区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无偿提供土地2000亩,负责筹资建设教学、科研、办公、体育、生活等所需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
太原理工大学还与晋中市签署了合作协议,晋中市将把太原理工大学晋中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纳入该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连续十年每年筹措不少于1亿元用于双方合作项目。
政策、土地、资金的吸引,对于困于省会城市空间狭窄的高校来说,无疑是因祸得福。
同时,在建设全新校园后,后续的配套设施、文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大学的内涵发展,本质上还是教育质量、以人为本,不应该以牺牲师生的便利为代价。
继续浏览有关 武汉工贸职业学院新校区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红安校区武汉轻工大学临空校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