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区房狂热:家长为孩子同一起跑线不惜重金购房
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梦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传说中的“天才儿童”,他们常说的是:给孩子一个和别人从同一起跑线起跑的机会。
来源: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ID:guyulab)
撰稿人:崔一凡
责任编辑:金鹤
房价几乎一夜之间上涨,张林最初想买一套200-300万的房子,后来预算提高到400万,对房子的要求也降低到“刚够我们一家三口住”。还有不少家长买的房子连蹲式厕所都没有,只能上公共卫生间。家里的木楼梯踩上去吱吱作响,“都快成历史建筑了”。
2020年至2021年,自上海正式实施中小学“民招”政策以来,学区房价格迅速上涨。热潮最盛时,一套破旧的“老公房”单价直逼汤臣一品。在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一些家长开始寻求心灵慰藉。他们更喜欢在网上讲一些故事,比如一群程序员努力“逼迫孩子”,孩子成绩提升,把一所普通学校打造成区级重点学校。
时机就是一切
张琳正在等待最后的决战。时间是2021年3月8日,这是她和学区房业主在定金合同中约定的网签截止时间。一个月前的1月28日,买卖双方看似友好的谈判结束后,张琳和业主陷入沉默。他们都知道,在金钱面前,沟通是没用的,都在等对方先违约。
故事是这样的。去年12月,上海本地人张琳跑遍了徐汇、普陀、静安各个小区,看了20多套房子后,决定买一套闸北实验小学附近的学区房。房子40平米,1982年建成,单价8.6万元——学区房的价格和附近学校的教育水平成正比。闸北实验小学位于静安区第一梯队。签定定金合同的那天,她心里松了口气,“涨跌都无所谓。”
自去年10月以来,上海学区房价格进入快速上涨通道。据平米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海优质双学区、九年制学区房价格涨幅超过20%。前不久,位于梅园二街的一套37平米学区房标价748万元,单价近20万元,与两公里外的汤臣一品相差无几。不止一位家长把买学区房比喻为“买白菜”——犹豫的时间和价格根本不成正比——虽然张琳在买房前看了很多房子,但最后她只花了一天时间就下单了,不是因为房子合适,而是因为不买就没有了。 几天后,当她再次询问时,原来看中的几套房子都被撤下了,“我每次一看(房产中介APP),房子就少了很多。”
相比焦急的家长,经纪人们显得颇为轻松。张林的经纪人告诉她,因为卖学区房,他提前几个月实现了一年赚五六十万的目标,他们店里的销售冠军赚了100万。房东成了绝对的主导方。新来上海的刘杰,就曾看中了川沙的一套学区房。他刚让经纪人联系房东,电话那头就要求“多给三五万”。张林告诉我,现在挂牌出售的房子,只有一半能签约出售,另一半的业主只是“感受市场温度”,随时准备涨价。
张琳曾看过一套破旧的公寓。她看的是一楼。图片/张琳
张琳的孩子刚一岁半,闸北实验学校的入学要求是孩子户籍满五年。五年后,孩子六岁半,就读于区一级小学。一切都恰到好处。当天,在上海家长经常关注的教育论坛上,她发文自称“成功落地”,帖子下的家长们都在“恭喜楼主”。但后来,她告诉我,她的故事已经不再是“正能量”。
交了定金之后,同类学区房的价格一路飙升,她眼睁睁地看着房子涨价到9万多、10多万,后来“有的挂牌12万,有的挂牌13万”。一个月后,同类房子涨价70多万,她有些慌了,有种不祥的预感。她联系房主希望尽快在网上签约。对方以工作忙为由推卸责任,后来干脆坦白,“涨价太多,不想卖了。” 如今,在张琳思索着如何与房主周旋的同时,她又一次踏上了找房的路,而房主希望她能够见利忘义,为了孩子上学着想,尽快在别处买一套学区房,放弃这段纠缠。
与不少上海家长一样,张林之所以做出购买学区房的决定,是因为看到了“公办民办同步招生”的消息。去年3月,上海全面实施中小学“公办民办同步招生”,规定幼儿园至小学、小学至初中,公办民办学校同时招生。与北京不同,一直以来,大家公认上海的民办教育优于公办学校,部分原因就在于民办学校提前录取学生,通过组织考试“择优录取”。
为促进教育公平,教育部在2018年、2019年的文件中多次强调实施“全民联合招生”,这意味着家长只能在公立和民办学校之间进行选择。原有争取民办、保证公办的招生模式被打破,如果选择了民办却没有被录取,就要面临调整。没有哪个家长愿意拿教育的稳定性开玩笑。全民联合招生实施后,上海民办学校的招生比例从3:1大幅下降到1.4:1,更多家长转而通过购买学区房来争取进入知名公立学校。
房价几乎“一夜之间”上涨。张琳最初想买一套两三百万的房子,后来预算被调高到四百万,对房子的要求也降为“够我们一家三口住”。她曾看到过一套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房子,一进门,仿佛回到了“穷困潦倒的80年代”。房子四周都是水泥墙,厕所是蹲式马桶。听说屋顶改造过,但大概改造得不太成功,明显有倾斜。更重要的是,一进屋,张琳就闻到一股“腐烂的味道”。“是不是里面死过一个老人?”她问,经纪人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但这并没有阻止张琳匆匆离开。张琳的经纪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据他介绍,很多家长买的房子都是上世纪30、50年代的房子,连蹲式厕所都没有,都是用公共卫生间,屋里的木楼梯踩上去会发出吱吱声,“几乎就是历史保护建筑了”。
就拿林悦刚办完房产证的房子来说吧。去年10月,她看中了浦东一套学区房,每平米不到5万元。几天后,她决定买下,价格涨到5.8万元。现在,这个数字是9万元。“幸好(房子)已经定下来了,要不定下来,我们现在都买不起了。”林悦今年30岁,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她感谢自己一贯的果断——这套房子,只看了一次就买下了。她认为,这是自己2020年最快、最果断、最明智的决定。
至少对一些家长来说,买学区房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人们并不把学区房当成真正的房子,或者真正的家,他们通常只打算在里面住三五年,等孩子毕业再把房子卖掉;或者买下“学区房”,出租出去,再在附近租一套大房子。家长选房的过程比想象中简单——在网上拉起上海各区学校的排名,排名越高的学校,房子就越贵。这与房子的房龄、房屋结构、是否精装修无关——只要顺着排名往下走,买下自己能负担得起的学区房就行了。这样,每个学区房一般只有三四套房子可以考虑,考虑一两天就会出手。
犹豫意味着金钱的损失。家住张江的上海新移民刘杰,2019年初就想着给孩子买房,原本看中致远中学附近一套三百万以内的房子,但等了两个月后,他发现房子总价涨了几十万,自己已经负担不起了。2020年底,买房又提上日程。他看中了一套川沙的房子,12月份看房时售价在240万左右,一个月后涨到了282万。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他已经预料到了更糟糕的结果,比如房东毁约或者临时涨价。在交定金前,他甚至考虑多付给房东两到三倍的定金,既表达自己十足的诚意,也增加了房东的违约成本。
总而言之,时机就是一切。飞涨的房价导致相关政策也迅速变化,即便是行动果断的林悦,也未能逃脱政策变化带来的波折。为了尽量减少一次性支付大笔款项给家庭带来的压力,林悦到工商银行办理了税贷——这是银行给予购房者的贷款补贴,利率一般低于首套房贷款。但2月2日,就在税贷即将获批的前一天晚上,林悦收到了工商银行的短信:为给上海房价降温,银行暂停办理税贷。她叹息一声,谁曾想好运就这么与自己擦肩而过。这意味着她得额外准备30万现金来支付房款,也意味着要再次向父母、朋友求助。
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切步伐都要加快。今年元旦前几天,刘杰和房东签了合同,原本约定1月20日付首付,但他实在等不及了。1月8日,刘杰凑足首付,一口气付清。之后,他带着房东办理各种手续,等待银行审核。到1月28日,过户完成,比预想的至少提前了一个月。这就像一场胜利大逃亡,在房价进一步上涨、政策变化之前,完成了家里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
他说:“我们很早就买了,否则现在就买不到了。”
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几年前,家长们或许还会为拼命买学区房的行为而感到困惑。但“民招”政策正式实施后,家长的选择范围缩小了。如果仍然拼命选择优质民办学校,就意味着家长要付出更高的“养儿成本”。
王瑞同事的孩子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准备升学,说到具体学习,辅导班多得数不过来:语文要上两个辅导班,一个阅读,一个作文;数学要上两个辅导班,一个书本知识,一个奥数。此外,新概念英语也要学,口语也要练(入学时双语面试很常见),初中的物理、化学已经可以接触到;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学一些与课业无关的东西,比如钢琴、桥牌、围棋、编程等,一定要学好;参加区、市的竞赛,拿一、二等奖——这是一些民办学校招生时的明确要求。 抛开以上这些,优秀私立学校录取学生的原则就是“优中选优”,并且有劝阻机制,如果成绩或表现达不到要求,孩子就有可能被“打回原形”,到时候再找好的公立学校就读就几乎不现实了。
林悦最早考虑买学区房是在两年前,那时她的孩子才几个月大。她在北京的哥哥到上海出差,认真和她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他的孩子比林悦大8个月。去上海之前,他卖掉了自己在京郊的房子,花了800多万在西城区买了一套40多平米的学区房——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而且北京的学区房价格也在近几个月疯狂上涨。但在当时,“确实太夸张了,有点疯狂。”
家长必须未雨绸缪,应对未来日益激烈的竞争。一位尚未结婚,但为买学区房而奔波了几个月的女士告诉我,原来获得学区学生入籍的条件是“一户五年”,但随着买学区房的家长越来越多,二孩家庭增多,一些优质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孩子从出生起就必须入读学区房,一些最好的学校甚至要求学区房房产证上有孩子的名字,并达到一定的房产自有比例。
听了哥哥的话,林悦决定买学区房。后来,林悦从一些在学校或教育部门工作的朋友那里得知,孩子想进好学校会越来越难。“以前要花钱,或者拿一些内部名额,现在没有了。”如果你再问林悦,她会告诉你,“这个(学区房)是你怀孕时就应该考虑的事情。”
林悦是东北人,在韩国留学,毕业后去上海工作,是那种能把困难化为动力的人。她有个两岁的儿子,前几天看到前同事发朋友圈,对方孩子不到三岁,就能自己拼拼图了。这种事情会给她一定的压力,促使她思考接下来半年该怎么做。她尽力做一个不落后于别人的妈妈,不管多忙,晚上都会抽出一两个小时陪孩子读绘本、读英语,哄他睡觉。她关注一些教育公众号,文章里的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去世界各地旅游。她没办法,就带着孩子去上海附近,打卡了一些景点,然后送他回东北老家住一段时间,“希望他性格能更全面一点(南北通吃)。”
人总会受环境影响,就连王瑞这样的佛系父母也逃脱不了这一点。早年他和妻子在苏州打工,买了几千元一平的房子,以为以后的生活就无忧无虑了。至于孩子,“上什么学校都无所谓”。他并不指望孩子将来能有钱。像他和孩子妈妈一样,做一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好。后来他来到上海从事芯片设计,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顺利拿到了上海户口。这座城市接纳了他和他的家人,让他感到很满足。
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他参加家长聚会,话题总是围绕着孩子,谁上什么补习班,谁买了什么学区房,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他家住的学区小学好,中学不好,他能感受到附近家长的焦虑。有一段时间,他们每次聚会,都会聊起换学区房的事情。就连晚上在小区里散步,和他同龄的家长也会不自觉地把话题转到这上面。
为了让孩子能上更好的中学,附近地区的家长曾组织起来,向教委提议,将自己居住地划入另一所名校的学区。当然,教委没有同意。前段时间,学区房价大幅上涨,家长们又组织起来投票,希望用数据让有关部门接受自己的建议。
王瑞孩子的同学家长,两年前听说某优质中学要搬迁到某地,就提前去附近买了新房,每平米五六万,想低价买下,结果消息一出,原来是谣言。后来,在一次聚餐上,家长们说起这个话题,那几个家长低着头不吭声,其他家长也不好意思继续聊下去。
在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她们只能寻求心灵上的安慰。她们更喜欢在网上讲一些“正能量”的故事,比如听说一群程序员努力“逼迫孩子”,孩子成绩进步,把一所普通学校变成了区重点学校。“也是无奈”,王瑞笑着说。
现在,王瑞和孩子同班三分之一的家长一样,已经准备好了学区房。房子的学区是南汇中学,在浦东排名11-12左右。至于房子,售价120万元,面积40平米。除此之外,他不太清楚,只去过一次,打算等孩子上学后在附近租个大一点的房子。
父母的遗憾
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梦想着自己的孩子成为传说中的“优秀孩子”,这不是自嘲,也不是面对外人的含糊其辞,他们常说的是:让孩子有机会和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林月直到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起点和别人不一样。如果你看她的简历,你可能不会认同她的说法。她从小就是个好学生,后来考上了韩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和男朋友来到上海,加入了一家成人教育公司。她是个很勤奋的员工,尤其是在2014年买了婚房后,她主动申请调到收入更高、更忙的部门,“一周七天(上班),早上10点到12点”。
她自认为是一个享受压力的人,“制定目标,然后克服困难去实现”的过程让她感到充实和快乐。但有时,她还是对自己有些不满——那种无法改变的——林悦觉得身边那些毕业于更好学校、在大城市接受教育的人,显然“修养和格局”更好。她无法给出具体的解释,只是在想这几年要不要找个地方读书。职场上亲身经历的落差,让她对孩子的教育注入了更多的热情。背负200多万的贷款,买一流学校的学区房,只是基础。孩子三个月大的时候,她就给他报了早教班,目的是引导孩子的发展。老师教他爬、抬头,再大一点,会认颜色,学磁力片(锻炼空间思维的游戏)。现在孩子两岁了。 按照计划,未来半年内,他将依次接触英语、音乐和游泳。
林悦妈妈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学区房这种东西。当她们去看到那间63平米、阴暗简陋的学区房时,妈妈根本就不想进去。但林悦觉得时代变了,她记不清在哪儿见过3岁小孩开始学奥数、考英语之类的故事——事实上,现在确实有专门针对低龄儿童的奥数培训班。接受过这种教育的孩子,和她小时候理解的“好学生”可不一样。她不认为自己是个急躁的妈妈,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达到平均水平,“如果我们不买学区房,而是让他去读‘小学校’,他以后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废人。”
在一份《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中,上海妈妈高居榜首。“学区房”和“孩子教育”问题超越了传统的“婆媳关系”,成为最让妈妈们头疼的问题。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家长们最大的心愿。
即便面临房东涨价这样的利空,张琳也从未想过放弃学区房,一次也没有,“办法总比问题多”。好在3月3日晚,上海再次加码楼市新政,要求购房网签必须登记满5年才能过户。或许是楼市持续降温的政策发挥了作用。当晚,张琳就收到了房主同意按原合同价出售房屋的消息。这让张琳喜出望外,她紧急凑足首付,预约了第二天网签。她不想再经历学区房带来的焦虑感了。
对于刘杰来说,买学区房更多是无奈之举。他在一家IT公司上班,孩子班上其他家长也大多是做类似工作的。最初听到有家长让一年级的孩子学新概念英语,他感到很震惊,但随后表示理解,“大家都想上复旦,但最终名额肯定不多。”他出生在江苏农村,上学时,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学的东西差别不大,唯一让他感到差距的是,自己永远无法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然而20多年过去了,问题从英语扩展到钢琴、奥数甚至幼儿教育,“寒门出贵子,实属罕见。”现在,听到家长反映学校作业太多,他只会想,“这个家长被淘汰了。”
别问父母值不值得,他们只想给孩子最好的。小时候没得到的,想在下一代身上弥补。王瑞是安徽人,一路上都上过“贫困小学”和“贫困中学”。他所在的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课堂上经常是斧头劈斧,一言不合就会爆发一场轰轰烈烈的打架。这对于王瑞这样的好学生来说,并不适合。他从小就喜欢数学,也曾尝试参加过奥数,但看了试卷什么都不知道,只考了五六分。后来在工作中,他遇到了一个做事干练、逻辑清晰的年轻同事。王瑞把这归功于从小培养的“数学思维”。后来一问才知道,这位同事是前省奥数冠军。
虽然他有博士学位,但他不能奢求更多,更不能说后悔。他经常和儿子开玩笑说,你的文化程度很快就会超过你的祖父、祖母或其他任何亲戚,因为上一代人的文化程度还没有一个高于初中生。
王瑞小时候,父亲常年在船上,他在长江上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多,母亲一个人抚养三个兄弟姐妹,“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至于读书、受教育,就听天由命了。
高三的时候,王瑞在父母的建议下报考了合肥工业大学。能在省城上大学,加上有个叔叔在合肥(可以照顾他),自然成了父母眼中最好的选择。至于北京、上海那些更好更远的大学,自然与他无关。后来高考成绩公布,王瑞成绩优异,他查了一下分数,发现考上合肥工业大学没有问题,心里很高兴;但再查了一下,发现自己的分数超过了当年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心里就不那么高兴了。在王瑞看来,这次错失考上中国顶尖大学的机会,只能归功于父母的“眼光”。
或许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王瑞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儿子报各种兴趣班,最开始是英语,后来是唱歌、篮球、足球、画画。更多他记不清了,但印象里自己几乎每天都送孩子去上课。他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最大的感受是后悔,自己小时候怎么没这么好的条件?如果可以的话,他也想学篮球、学奥数、学乐器,可他已经45岁了,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了。
然而从三年级开始,王瑞发现孩子开始叛逆了,上课顶嘴、在地上打滚,在家写作业时消极反抗,盯着一支笔一看就是一个小时,还解释说自己在“思考”。这个聪明的孩子还学会了在父母睡着后偷偷玩iPad,有时甚至玩到凌晨两三点。这在王瑞眼里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他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王瑞紧急调整教育计划,逐渐减少兴趣班,只留下英语、数学和唱歌(这是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着想)。后来,买学区房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毕竟,在好的环境中,对孩子总是有好处的。
让故事继续下去
父母在大城市中努力工作,也许人们需要继续这样的故事。接下来的两年。
Liu具有更强的风险,除了他的房子,他的成本不大,如果在家中,他也可以完全改变自己的工作其中,他没有太多关注孩子的英语教育,而是让他的孩子每天要花半个小时练习钢琴。
我在上海找到了一篇关于上海的学区住房的文章。 ...他们的孩子是否可以参加同一阶级的父母,或者是高等阶级的聚集是他们班级地位的重要象征,并且是他们班级安全的重要体现。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在孩子的成绩和父母的恋爱关系之前,丈夫的关系就会改变,因为她是一个好学生,她是一个好人,她的鞋子必须在他的妻子路线上及其及其及其作品。学区的替补房屋,他的妻子不再需要关注儿子的学业。
这座建于1980年的学区的房屋对局外人来说是一种安全感。每周的商务旅行,随着他的年龄,他注意到了技术人员的瓶颈,并从技术人员转移到与市场相关的工作,他需要更多的业务谈判。 当时,他也有为自己的孩子们购买学区房屋的想法,“至少在上海,对儿童的教育不是在其他人的落后。”
王瑞(Wang Rui)购买的学区房屋位于偏远地区。
他的租户是三十多岁的丈夫,在Zhangjiang的一家IT公司工作,而妻子在签下两岁的双胞胎时,与王子签约鲁停止说话。
有时,王觉觉得生活是一个很棒的过程,随着儿子的成长,他从这样的小孩开始了,他有一个幸福和麻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合肥市来返岳人员摸排管控紧急通知:防范疫情输入,保障生命安全
关于开展合肥市来返岳人员摸排管控的 紧急通知 各乡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县经开区,县直各单位: 经核酸检测,与他共同生活的四名家人均呈阳性。为防范疫情输入,...
-
济南新政禁止宣传学区房,合肥教育局发布最新学区划分调整指导意见
济南发新政:商品房禁止宣传学区房 合肥教育局发布最新学区划分 5 月 14 日,济南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和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广告...
-
合肥楼市投资指南:本部学区房为何成为下一个茅台,6年内涨幅惊人
独立评论员关注合肥这座城市的发展,希望自己的言论能对你有所帮助,你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hfzhangxian ,也可以点击上方“张弦哥”来关注我。 我们知道中国股市...
-
合肥房价突破6万/㎡大关!市中心二手房成交揭秘,小户型瞬秒成交
刚刚,合肥房价突破6万/㎡大关!市中心一套二手房的成交,直接打破了合肥房价的天花板。 据米宅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合肥市房价水平为17343万/平方米。可以值6万...
-
合肥二手房市场分析:学区房与法拍房价格差异原因揭秘
近日,合肥二手房市场出现了一组非常特殊的数据。 45中学本部+南小学学区房-人民巷21号,以60224元/㎡成交,创下合肥二手房成交价格历史新高。 蜀山区一处止赎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