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淠河西路东段:英雄辈出,故事传颂,红色精神永流传

时间:2024-07-31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15评论:0

○前河路

在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有一条不到900米长的马路,这条路上,有520名共产党员被授予“从党光荣五十年”纪念章,有1500个“光荣家庭”,有300多人获得过国家荣誉勋章和纪念章,有330户500多人参加过“两弹一星”核试验,有3000人参加过预警机科研,有63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有10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有40多人奔赴武汉抗疫……它就是陂河西路东段,这里涌现出无数英雄,讲不完的英雄故事。

先锋传播红色故事

“这是94岁的王道明老兵,辽沈战役时被重机枪子弹击中,身上留下了五个弹孔。抗美援朝时,铁轨上安放了一颗定时炸弹,为了尽快修好路,他就坐在炸弹上,给战友们壮胆。”

“这是王小默,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位获得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的军事装备专家,他是中国现代预警机产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合肥901_合肥901军区医院怎么预约_合肥901军区医院

家住陂河路的陈祥振,被誉为陂河路英雄故事的“活字典”,2003年退役后,他一直担任合肥市第三军人退休院第三党支部书记,作为军人退休院“红色革命口述历史”第一人,被聘为五里墩街道先锋宣传队副队长。为了抢救陂河西路东段红色资源,他一刻也没停歇,查找资料、翻阅档案、走访核实,收集了大量陂河西路东段的英雄故事。

陈祥珍的家中有一个紫檀木制成的木箱,里面装满了他多年来收集的有关毗河西路东段英雄们的珍贵资料,有照片、手稿、档案和奖章等,每一件都用牛皮纸袋包着,包装得整整齐齐,待人如珍。

“一条沿淠河的道路,汇集了中国电子三十八所、军队第四退役研究所、军队第三退役研究所、核工业二二一合肥管理处、解放军第九零一医院等单位。这里有许多革命英雄,扛枪打仗的,战斗过、建功立业的,一百多位,科技专家很多,功勋模范很多。这里的团安新村,有330户,共500位从青海221基地回来的民族英雄。”

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党工委委员朱红英告诉记者:“今年,五里墩街道把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按照年龄层次组建了老英模、老战士、新生代、少先队员组成的‘四级团’。今年,陈祥珍就已做28场关于毗河路英雄故事的讲座。‘毗河路英雄们是国家的瑰宝,城市的财富,我们要让这里流传英雄故事,传承英雄精神。’”

“听了陈先生的演讲,我意识到,毗河路是一条当之无愧的英雄路,现在,每当我走在毗河路上,我都会对它心生敬意,如果看到路边有垃圾,我会自觉捡起来。”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朱迪说。

抗疫战士传承英雄精神

沁河西路东段不仅出过不少英雄专家、革命英雄和功勋模范官员,而且还有后人的良好传承。

位于毗河路南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前身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建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11医院,参加过1962年中印对日反击战、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医院历史悠久、英雄辈出,近年来红色基因不断传承,在抗击疫情一线建功立业。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武汉,医院组织40名医疗队队员支援武汉抗击疫情,他们怀着爱心打硬仗,在隔离病房里发起一次次冲锋。

杜墨勤就是医疗队队员之一。2020年2月,杜墨勤主动请缨,写下了请愿书,2月13日跟随军队医疗队进驻武汉泰康同济医院,随后进入方舱医院。支援抗疫期间,杜墨勤结合临床经验,发挥中医药抗疫救治作用,取得良好效果,在一线作出贡献,此外,医疗队还有8名队员与党同赴一线,2人荣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称号,1个科室荣获“全国抗疫先进集体”称号。

据了解,五里墩街道借助区内红色资源,专门组织员深入挖掘、编撰了《埤河东路上英雄辈出》主题演讲稿,在全省其他城市、周边社区大力宣传区内英雄们的故事和精神。通过“少年先锋讲故事”活动,街道55名青年同志到老英雄模范家中走访采访,感受老一辈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他们更好地投身工作,做好传承宣扬革命故事、服务人民的工作。此外,还在小学、幼儿园开展“童心向党”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两年来,我们已组织录制了十余场红色口述历史讲座。 今年,我们把党史学习与教育处结合起来,开展了《四代传承红色历史与党带领中国繁荣富强百年》专题讲座,升级改造了300平方米的“红色口述历史馆”,目前正在筹备“两弹一星”精神纪念展。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赵欣 袁冰 文/摄 通讯员 朱红英 朱辰辰 詹薇薇 实习生 张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