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将至,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为何频上热搜?
文|宇宙神探、作者|随笔
距离新一轮高考报名截止还有几天,家长和孩子纷纷在网上寻找方法和“攻略”,担心孩子报错,错过冷门但不错的专业,错过报考好时机,耽误孩子入学。相比网上填报的各种攻略,一个“副产品”就是微博上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调侃,甚至有网友直接建议高校取消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微博有人建议取消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高考报名日益临近,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近期频繁登上微博热搜……
有网友好奇这两个专业具体从事什么工作?另有网友回复称“实习就是铺床、端高跟酒杯、倒酒”。还有网友评论说自己以前读酒店旅游管理的同学“毕业后都没找到工作”。甚至有网友表示千万不要报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因为没有门槛,毕业后哭都来不及。公务员考试也没有限制,“建议高校取消旅游管理专业”!
基于这些现象,Space Spy的观察发现,这些微博评论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内容比较枯燥,只适用于基础服务业,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职业某种程度上被视为服务业的代表,对“服务业”的印象也与“为人民服务”紧密相连。
工资低,找工作不容易。这个专业找工作很容易,每年酒店、旅行社都会大量招人,但本科、专科甚至高中毕业生的起点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基层做起,这就导致门槛低,底薪低,很难找到行业外的工作。
考研和公务员考试的限制。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在公务员考试中不受限制,可报考的岗位不多,竞争激烈,很可能辛苦准备后,没有合适的岗位可选,最后一切努力都白费。考研只能报考旅游管理硕士,名额总量不多。考上的话,就业方向会好很多,比如大中专院校教师、旅游规划师、科研教学人员等。
很多网友根本就不知道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到底是啥,空间探秘调查发现,除非是业内人士,大部分人不仅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抱有偏见,对这个领域也十分陌生。
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都属于旅游管理范畴,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酒店管理等基础知识,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吃、喝、玩、住、文游”一条龙服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3年版)旅游管理专业
通常有葡萄酒、茶艺、咖啡、古筝、插花、礼仪等课程,培养内在和外在的才能。
毕业后主要进入现代酒店、移动公司、房地产公司、实体管理公司及高端服务行业,在前厅、客房、餐饮、酒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岗位从事一线服务、基层监督管理等工作。
50万酒店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困难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不仅涵盖面广、知识全面,而且就业岗位众多,但为何网友们并不看好呢?
据有关统计,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同时,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79万人,比去年增加21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高校毕业生中,仅有一半收到工作邀请,仅有一半被用人单位录用,继续留校深造的比例由去年的4.9%上升至6.5%,更多本科生通过考研、考博士来规避就业压力。
智联招聘发布2024年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
但近5年来,研究生新生数量增长近一倍,研究生数量也在增加,再加上3年的疫情导致大量研究生进入就业市场,高学历者就业变得困难。
虽然现在毕业生就业困难,但旅游及酒店业的人员流动率很高,一直缺人。
据多家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统计,2023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为1.6-1.8万人/年,职业满意度得分为3.6,就业率仅为45%。而根据过往统计报告,每年50万酒店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仅为15%。
而且,我国一般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在5%至10%之间,旅游酒店业最合适的流失率在8%左右。但中国旅游协会人才培训发展中心对全国二至三星级酒店的调查显示,旅游酒店员工流失率高达23.95%,部分酒店人才流失甚至达到45%以上。
人才的流失给行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体现在给旅游业、酒店业带来成本损失,进而影响行业的服务质量,造成行业声誉下降,导致员工士气低落等问题。
根据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酒店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酒店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报告(2023年)》显示,2022年酒店业在人力资源方面面临的挑战是招聘难、用工成本高、薪资水平低。
为何在就业环境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旅游酒店业的人才流失仍然如此严重?难道只是因为报道所指的薪资水平低?
第一,专业“服务”导致偏见。我国有着浓厚的重制造轻服务的观念和制度环境。从旅游酒店的发展来看,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人才引进门槛较低。努力大学毕业后,还要和大中专毕业生竞争,学历优势不明显。这也决定了旅游酒店行业从业人员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入行门槛低、人员背景复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氛围,行业转行、跳槽风险加大。另外,对服务业的偏见由来已久,全社会对这一行业仍然存在偏见甚至歧视。
二是该专业成为高校的“弃儿”,不仅毕业生不选,很多高校甚至在取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我国,旅游管理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相继实行“周末双休”、“黄金周”制度,加速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人们从解决温饱到开始享受生活,旅游业缺乏大量相关人才,旅游规划、酒店管理、导游等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
专业是随着时代而生的,目前全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有841所,包括内蒙古财经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等,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校有247所,为我国旅游酒店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随着国内旅游业人才逐渐饱和,特别是2010年以后,公务员、事业单位、景区等事业单位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需求下降,相应专业的就业率也随之下降。旅行社导游、旅游计划调度员、酒店前台人员、服务员等成为主要就业方向。
10年前,教育部公布了2012-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旅游管理名列其中。此后10年,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也不断下滑。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审批结果,撤销专业1670个,主要集中在管理类、艺术类。
旅游、酒店管理相关专业也逐渐向“高职”方向发展。据相关统计,2022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有515所;2023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022所。虽然旅游院校数量较多,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一半,但取消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趋势仍在加剧。
从2016年南京大学开始申请取消,到2020年,共有5所985高校取消了旅游管理专业。受疫情影响,高校取消旅游管理专业的速度正在加快。
2023年4月,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与审批结果》显示,全国共有11所高校取消酒店管理专业。
这些数据都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在学校发展和未来就业市场中举步维艰。不仅得不到社会认可,学校大量专业被取消,甚至不少学旅游、酒店管理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被转学其他专业。据不完全统计,该专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学习一年后要求转专业,或者毕业后直接转行,进入奢侈品、航空服务、主题公园、餐饮等行业就职。
酒店与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真的没有机会吗?
2023年,随着疫情的结束,全球酒店及旅游业将强劲复苏,据相关统计,到2028年,旅游及餐饮业年均增速预计将达到10.24%,国际旅游住宿量也将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即90亿间夜。
预计 2024 年旅游支出将达到 8.6 万亿美元,约占当年全球 GDP 的 9%。国内游客住宿量预计每年增长 3%,到 2030 年将达到 190 亿间夜。
世界旅行及旅游理事会(WTTC)发布最新《2018年全球经济影响与问题》报告,报告显示,旅行及旅游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产业之一,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出口,实现了经济繁荣。
这些数据表明,旅游和酒店行业也呈现上升趋势。不仅如此,包括游修、养生旅游、宠物旅游、虚拟旅游等新出行方式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此外,酒店类型繁多:精品酒店、商务酒店、公寓酒店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各种现代化住宿,也增加了更多细分岗位。
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
现代酒店在产品和服务上逐渐趋于同质化,但随着Z世代、千禧一代逐渐成为旅游主力军,年轻人对旅游和酒店的品质化、多样性、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精品品牌纷纷落地,为宾客提供越来越专业的服务,助力宾客享受生活。
前段时间,一位从事民宿行业的朋友来杭州出差,认识了我。我很惊讶地问,你经营独立民宿,怎么需要出差?她笑着回答,他们拓展了沙瓶画的业务模块,这次来就是为了学习这门手艺,想着让在景区玩累了的客人回来也能体会到艺术的乐趣,带回家当纪念品。
现在看来,不仅精品酒店,很多特色民宿也开始不只是提供住宿,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营养师、设计师、私人教练等岗位空缺,文化艺术领域的人才也成为打造旅游酒店特色的“名片”,让寻求酒店相关职业的人得以在不同领域游走。
旅行中还催生出了许多新的职业,包括为旅行者提供一站式拍摄、化妆、编辑服务的随行摄影师;白天旅行,晚上记录所见所闻并发布到OTA、社交媒体平台的旅行体验师;策划、制定和执行游学计划,组织、指导开展游学体验活动的人员的游学指导员等等。
同时,国际酒店中人力资源、市场、销售、财务、综合管理等岗位也非常多,酒店的这些部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司的发展,你也可以加入某个部门慢慢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内部调动或者晋升到公司其他高层职位。
服务技巧由“面子”向“实质”转变
信息技术、大数据、云存储、5G、AI等技术的发展,为旅游和酒店行业带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机会。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定制化、私密性和品质化的要求逐渐提升,旅游和酒店管理中的服务技能是否需要重新定义?还是只是记住学过多少导游的讲解?整理床铺的速度是快是慢?服务过多少客人?
其实并非如此,近年来,“司机导游”这一新型混合型旅游职业风靡一时,其本质依托的是“导游+网约车”的服务模式,游客通过平台一键预约导游讲解+司机接送服务。在厦门,同时拥有“网约车驾驶证”和“导游从业资格证”的司机导游约200人,为游客提供一车一导、专属服务、行程灵活多变的旅游体验。
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用较少的成本体验更高品质的定制服务是非常划算的,对于司机、导游来说,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让他们安心带团。
相比以前导游在一大群人围观、抱着“小蜜蜂”的情形,现在“散客”、“小团”的个性化导游服务,更能让游客体验到游玩的乐趣。导游不仅以职业形式出现,更成为景区的文化使者和传播者,让游客在各种旅游场合中学习知识。可见,将职业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真正理解游客的需求,通过扎实的专业知识拓宽未来的职业道路,服务技能才能由“面子”向“内功”转化。
学习能力由“显性”到“隐性”的结合
过去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多以“高素质、高技能”来描述,这种描述或许被认为更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但现在我们不仅要继续培养熟练的服务运营技能,更要开始培养“隐性”能力。未来数字化住宿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更快得到应用,酒店与旅游专业的学生对商业逻辑、管理思维等高阶能力的要求会更高,需要具备深度分析数字、管理运营的能力。
学习能力由“显性”到“隐性”的结合,也意味着这个时代,行业需要的不是工厂里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有温度的智慧人。
所以葡萄酒旅游业有很多可能性,跳出葡萄酒旅游业的传统思维,跟着时代节奏而变化,职业、岗位只是在这个行业扎根的一种方式,你能开创多大的世界,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学习、不断挑战的过程。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也有“星星大海”
在这个消费需求日新月异的时代,旅游与酒店专业也随着行业的变化而变化。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还有机会吗?它的优势是什么?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对旅游与酒店行业理念发展的深入思考。
职业的“变”与“不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游或酒店服务员,而是带领你走进美好生活的向导,具有发现美好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比如传统媒体人往往转型成功,其实就是得益于新闻媒体本质核心的优势。曾经深耕纸媒行业,后来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没落。但纸媒和现在的新媒体唯一变化的就是文字媒介,而媒体人严谨的写作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始终不变。
旅游和酒店行业亦是如此,不断挖掘消费者需求,为旅行者呈现最好的服务。变化的是日益细分的需求体验,不变的是观察、塑造和传递美好生活的先锋身份。
成为一名强大的专业人士
后疫情时代,考研、考公务员的热度从未消退。大多数人都想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但在一个领域无休止的内卷真的适合所有人吗?在内卷中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额外的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与其在一个被大众认可的行业中竞争,何不找一个垂直领域去深耕?
行业千千万万,找到自己喜欢的赛道去学习、去努力,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但年轻的时候不去尝试,岂不是太可惜?把握创造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无论是酒店旅游赛道还是其他赛道,静下心来,迈出突破的步伐。想做就做自己专业的“强者”。
职业里也有“星辰大海”
以前交通慢,人一生只能爱一个人。现在交通快,只要有时间,人们就可以到处旅游。人们逐渐把旅行当成一种缓解压力、体验生活的新方式。科研人员通过旅行学习新知识,旅行从业者通过旅行休养生息,宠物旅行通过旅行加强与宠物的感情……人们把美好、令人向往的事物与旅行联系在一起。当人们向往美好生活、向往“星辰大海”时,葡萄酒旅行者成为两者之间重要的纽带。
从投资理财角度来看,过去单一的短期快速投资模式将不复存在,酒店旅游投资逐渐成为一个稳定、可持续的投资领域。毕业生进入酒店旅游行业,也能从行业中学到很多投资理财知识,真正领悟投资的真谛,提升财商,或许也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总结一下,微博上那些封杀旅游酒店管理的评论只是一种情绪,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找到自己学习和就业的方向。旅游酒店行业或许不是所有人的选择,但如果你热爱文旅的未来,你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衡水滨湖新区公开招聘18名工作人员公告
【衡水职来职往】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为大家搜集分享衡水事业单位、国企、知名企业最新招聘信息,您关注并置顶或者星标后即可每日收到衡水最新招聘信息。我们旨在为大家搜...
-
衡水滨湖新区公开招聘18名工作人员公告
衡水湖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岗位招聘18人公告 衡水湖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衡水滨湖新区下辖的国有独资企业,主要负责衡水湖景区的运营和管理。经营范围涵盖景区商...
-
2024最佳东方教育论坛:聚焦旅游服务业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
旅博会动态:2024年11月14日,由贝斯特东方与杭州绿云软件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24贝斯特东方教育论坛”在中国苏州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抓住。本次论坛聚焦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