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五一劳动节,走进合肥工匠的世界:刘红建、仇多传、杨军、刘丹

时间:2024-07-19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45评论:0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

让我带你看看合肥的杰出工匠

刘洪建

HRG创新研究院设备工程师,管道探测“法宝”的提出者,参与研发了能跑能游的两栖探测移动机器人,有效解决了管道探测难题。

邱多川

合肥丰乐种业有限公司玉米公司农艺师、生物育种高级技师、地方农技推广能手,多年专注于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无数农民解决了“播种难”。

杨俊

安徽宏路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员,智能制造新工匠,他将毕生所学融入智能焊接机器人,减轻了焊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焊接效率。

刘丹

合肥大宏木雕工艺品有限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用凿子雕出世界,用自己的热情传承古老的木雕、绘画、贴金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鲜血液”。

张永安

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管道运营公司一名电工技术员,这个城市的“冷暖管家”,常年奔走在各个换热站,维护管网安全,致力于为全市供热制冷事业保驾护航。

宣明

安徽天鹅湖大酒店资深中餐烹饪技师潜心研发新徽菜,将徽菜风味传递到舌尖,烹制一日三餐烟火般的幸福味道。

合肥鸟巢美术馆_合肥鸟巢_合肥鸟巢在哪里

张杰生

合肥工匠提名人、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一名测绘梦想家,专注计算“毫米差”,填补汽车试验领域的技术空白,带出一支“硬核”测绘队伍。

自2020年起,合肥市每年开展“合肥工匠”评选工作,三年来共评选出并命名40名“合肥工匠”和20名“合肥工匠”(提名)。

今年,合肥市不仅增加了工匠入选名额,一次性物质奖励标准也较往年有所提高。

给予荣誉、奖励和支持,目的就是让这些具有足够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从幕后走到台前,变“工人”为“工匠”。

新时代的“教书育人、帮教引领”

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几乎所有城市都面临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合肥还没有一位“大工匠”,此次“合肥工匠”评选就是为了在合肥发现和培养一支“大工匠”队伍。

自古以来,“传道、助人、带人”都是培养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工匠的内涵就在于“传道、助人、带人”,意味着能够带领一群人共同进步。

合肥工匠杨俊,安徽宏路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员,初中毕业后就在家乡学习焊接,2003年加入宏路钢结构,工作中接踵而至的挑战让他意识到电焊还有不少窍门,特别是厚板焊接、特殊钢结构焊接,要加强学习,才能不被淘汰。

随公司聘请的北京鸟巢焊接技师学习,取得高级焊接师证、焊接技师证、特种设备无损检测(UT)二级等多项证书,参与过南京德基广场、阿布扎比机场、醴陵陶瓷艺术博物馆、雄安高铁站等多个国内外地标建筑的焊接任务。

随着焊接技术越来越娴熟,杨俊发现如果焊工技术参差不齐,施工质量就无法保证,于是他加入公司焊接培训中心,负责焊工技能培训,言传身教,为公司培养了200多名技术精湛的焊工。

“现在愿意和铁水、焊接火花打交道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我们要不断创新。”杨俊把多年来总结的焊接参数编进电脑,用智能焊接机器人减轻焊工的劳动强度。“年轻焊工也许不用面对闪电,但要懂得操作智能焊接机器人,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如今合肥“梯队培养”计划已初显成效,2022年发布的首批100名“安徽工匠”中,有25人被提名为“合肥工匠”和“合肥工匠”。

选拔典型,竞赛聚才

在工匠选拔方面,合肥有自己的一套办法,重点在各级职工技能竞赛优胜者、职工创新选拔获奖人才中评选出优秀工匠,以赛聚才。

高川是合肥燃气集团高压输配电公司维修中心的一名维修工人。

2014年7月毕业后的他正式步入工作岗位,担任维修工,为了尽快提升自己,他认真听取师傅的讲解,主动进行实践操作,从设备到电气仪表,一步步熟悉并逐渐掌握。

2019年他报名参加首届中国长三角燃气行业职工劳动技能(燃气管道调压)创新创优大赛并荣获金牌,2020年他凭借在大赛中的优异表现成功成为首届“合肥工匠”,跻身最年轻的工匠行列。

据统计,合肥市、县两级工会和有关单位、行业协会每年举办示范性竞赛活动千余场,带动上​​万个单位建竞赛、上百万职工参与。

合肥市还坚持每年开展一次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明确规定专项、一流项目首批承担单位可优先推荐作为“合肥市劳动模范”“合肥市工匠”候选人。

合肥鸟巢_合肥鸟巢在哪里_合肥鸟巢美术馆

今年,按照计划,3月份至11月底,合肥市将举办不少于20场市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其中一等奖获得者将优先参加“合肥市劳动模范”“合肥市工匠”评选。

技能创新高地

当今世界,区域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如何把合肥打造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地、成长之地、技能创新之地?

合肥充分给予政策“厚爱”,对技能人才给予物质、荣誉等鼓励。

大力支持“合肥工匠”创建劳模、蓝领创新工作室。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苗海波精通冰箱、洗衣机、冰柜、热水器、空调等电器维修,熟悉产品性能,并在实践中摸索、掌握了多项维修技术,从事维修工作二十余年,曾获得全国家电维修技术服务能手、全国家电最美服务工程师等多项荣誉。

合肥市支持他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苗海波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目前已培训约300人,为合肥家电维修制造行业培养了一批“精兵强将”。

截至目前,合肥已建成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长三角地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3个、省级劳模(员工)创新工作室18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90个。

此外,立足“芯片-屏幕-汽车一体化”、“急需终身智能”等重点产业链,2022年6月,《合肥市服务人才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将合肥市重点产业链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工作的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人纳入范围,并提供配套住房购买和租赁保障。

幸福是通过努力工作获得的。

纵观“合肥工匠”名单,有在“人造太阳”项目上不断攀登高峰的老工人,有在量子技术领域攻坚克难的科研人员,有在田间地头推广农业技术的农艺师。他们可能是徽菜的一线传承人和创新者,也可能是立志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授给更多年轻人的……他们来自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涵盖多个行业和工种。

劳动创造幸福!

工匠创造辉煌!

热爱专注、追求卓越,

追求完美、不断创新...

那些令人期待的“合肥奇迹”

这一切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工匠。

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合肥,充满活力。

工匠之路已全面开启。

所以,

我们一起努力吧!

合宝深媒体整合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肥新闻全媒体记者:魏小敏/文 李永铎/图片/视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