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包河经开区:抢滩智能网联新赛道,重塑汽车产业新优势

时间:2024-07-14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94评论:0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那么智能网联汽车则是这颗明珠上的新宝石,也是当今各地技术和商业竞争的重要战场。

从产业发展看,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格局初步确定,但“智能化”市场下半场仍有潜在突破机会。年内,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围绕“1+3+1”产业体系,着力做强、做补、做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相继引进威度科技、巨石科技等企业,已成为安徽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这也预示着,作为全省唯一拥有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创意文化)的省级开发区,包河经开区正以巨大的决心和勇气拥抱新浪潮,抢占智能网联新赛道,重塑汽车产业新优势。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赛道”上,包河经开区如何率先从“江淮汽车谷”跨越到“智能汽车谷”?

智能“在路上” 角逐智能网联汽车赛道

每天早上,家住包河经开区的杨女士都会乘坐L4级自动驾驶公交车前往园区,全省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已经成为了她的通勤线路。

“每次到站只需要算一下时间,不用花太多时间等车。”在杨女士看来,每天的“定制化出行体验”让她感觉很舒心。这是包河经开区积极拓展智能网联汽车新商业模式、不断丰富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

园区内应用先进的自动驾驶服务。图片来源:包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自动驾驶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也是未来重要的应用场景。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包河经开区持续“提速、加大投入”。

今年2月,安徽省首条基于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常态化的5G+C-V2X公共交通体验线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市民可通过小程序预约乘车。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经过数月的道路测试和试运行,目前智能公交车的驾驶技术已相当于有两三年驾龄的司机。

以上图片均来自位于包河经开区的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包河经开区依托此地,让园区企业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从“试验田”走向“应用田”,一批创新试点项目“落地开花”。

在合肥高铁南站,由无人洗地机、无人扫地机、无人消毒车等组成的“自动驾驶车队”负责日常保洁消毒工作;在合肥港码头,自动驾驶集装箱卡车自动完成接货、堆放货物等动作;在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游客可以乘坐自动驾驶观光车游览,也可以通过无人售货车购买零食。

包河区有哪些公司_合肥 公司 包河区_合肥包河区有哪些厂

通过造“智能车”、建“智能路”,包河经开区正在把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成为一张亮丽的“未来名片”。

全“链”赋能擦亮智能网联汽车“活字牌”

从项目诞生到落地,包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杨辉是该投资项目的见证者,他深有体会:“包河经开区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平台,产业基础扎实,测试场景丰富,营商环境优越。”

园区招商工作的快速推进,不仅需要“智路”,更需要“地图”,杨辉总手里有一张“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地图”,还有一张厚厚的汽车电子产业链全景图。

该地图立足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呈现汽车的能源、转换、管理、应用、感知、决策、执行、车内交互等各个环节,对汽车各功能模块、底层芯片及基础元器件、国内重点龙头企业等进行了详细汇总,并以清单、条目的形式呈现。

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慧园。图片由包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供

“我们有什么?我们想要什么?有了这个‘使用说明书’,我们就可以按照地图,像拼拼图一样吸引相关企业。”据悉,围绕“1+3+1”产业体系,园区编制了产业链地图,梳理了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建立了招商引资资源库,重点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

2018年,包河经开区携手中关村,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打造智能网联产业孵化基地,这也成为包河经开区招商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有72家,包括行云互联、智行者、宇驰智能等一批清华系初创企业,产业链覆盖环境感知、决策控制、云平台、车联网、人工智能、高精地图、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已成为合肥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主战场,对区域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合肥中关村协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长春介绍。

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高科技项目,向外界传递着包河经济开发区不仅“大”,而且“有”。

包河经开区立足大产业、大环境,逐步构建智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大生态圈。

“我们紧紧抓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吸引和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核心技术先进、产业链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合肥包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沈先才说,企业选择包河经开区,就是选择与这个充满活力、韧性十足、特别开放的市场共同成长。

产业协同打造智能网联创新高地

在这股浪潮之下,汽车产业各个环节都面临深度整合与变革,目前传统汽车强国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这场“持久战”中寻找到适合自身深耕的细分领域和差异化优势。

走进包河经济开发区国家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建设现场,随处可见高耸的吊车、忙碌的工人正在进行施工,一派辛勤耕耘的景象。

沈先才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第三方检测服务平台、技术与产品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高层次人才培训平台,可实现精准招商,推动合肥乃至全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国家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图片来源:包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从更深层次看,对于包河经开区来说,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不仅是一项产业质量提升工程,更是一项城市提升工程。

包河经开区依托区域经济主战场、产业主平台、创新主基地的多重优势,围绕“1+3+1”产业体系(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检验检测、新一代信息技术、总部经济),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动能、拓展发展动力,打造“千亿级创新型智慧园区”。

截至2022年底,包河经济开发区集群企业160家,集群总产值152.5亿元,产业范围涵盖整车制造、新能源“三电”、汽车电子及汽车软件、车路协同、汽车零部件、检验检测等领域,拥有安凯客车、国轩高科、巨一科技等代表企业。

作为一条备受瞩目的新赛道,包河经开区交出的亮眼“成绩单”折射出产业的潜力与活力。

据悉,2023年,包河经开区将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明确双向约束,通过增加租房补贴、提高一次性奖励金额等方式,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招大引强、引才引智、转型升级、平台招商等。

“按照规划,包河经开区将继续以智能化、网联化为重点,加快推进互联网新技术与产业融合,积极融入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高标准推动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向‘下一代汽车’升级换代。”沈贤才说。

如果说过去20年,包河经开区汽车产业由“单木成林”发展到“群木成林”,那么未来,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河经开区汽车产业将从“依靠大树”转变为“主动出击”,奋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