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市政府的投资神话:从京东方到蔚来,十年磨一剑成就产业龙头

时间:2024-07-08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605评论:0

还有地方政府的高官,一向低调的安徽省会合肥,突然火了起来。

一位私募大佬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句玩笑话,其中写道:转发:中国最厉害的创投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拿出全市财政三分之一押注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百多亿。2011年拿出百多亿押注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赢了,上市后预估浮盈千亿以上。2019年又拿出百亿押注新能源,投了蔚来,结果大众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

此举立即引发网友讨论:这简直是神操作,合肥市政府里肯定隐藏着一位股神。

我查了些资料,现在我要告诉大家合肥政府有多厉害,如果有人说南方有深圳,那么中部就有合肥!

十年耕耘

京东方已成为国际显示行业领先企业

一家深陷困境的企业,在“合肥模式”的催化下,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从苦苦奋进到实现“史诗级崛起”,不仅企业本身跻身世界顶尖水平,还使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完成了从跟随、并驾齐驱、引领的三次跨越。这家企业就是京东方。

“京东方陷入困境,对这个项目不看好。”

2008年,京东方落户合肥的消息刚传出,就引发了不少争议,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对京东方打击很大,加上国外液晶巨头降价,导致京东方当年亏损,资金压力巨大。

引入京东方,对于合肥市政府来说是一次豪赌,是一次“敢为天下先”的冒险之举,建设第六代TFT-LCD面板生产线所需的175亿元资金,得到了政府的全额支持。

除在土地配套条件、地价、能源供应、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外,合肥市政府投入60亿元,战略投资者投入30亿元,若未能引进战略投资者,剩余85亿元将在合肥市政府支持下通过贷款解决。

那一年,合肥市财政收入仅有300亿元,连地铁项目都暂停了。

合肥与京东方的合作价是196亿元,虽然时间没这么晚,但也有150多亿元。合肥市政府历史上,从来没有为一家企业付过这么多钱。如果项目失败了怎么办?对地方政府来说,押注企业就等于是为民间投资者冒险,因为好机会不多,一旦认定了,就要承担风险。所以,为了扶持一家企业实现产业梦,地方政府都是拿“真金白银”去扶持。

在2007年决定落户合肥之前,京东方一度陷入亏损。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合肥区域总经理张宇表示,在京东方合肥六代线之前,公司的五代线和四代半线表现并不理想,公司经营和市场销售都很低迷。合肥六代线成为京东方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合肥是我们和合作伙伴的福地。”他表示。

京东方合肥项目的成功被称为“合肥模式”: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把投资引领产业发展放在第一位,把握市场需求,遵循产业逻辑,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小投入大收益,并能把控“募资—投资—退出”的全流程。

“为推动该项目建设,合肥市承诺投入每年80%的财政收入。”合肥市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经过充分的行业调研和慎重考虑,面对社会质疑和多方面阻力的巨大压力,合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排除万难,最终敲定了合肥京东方6代线项目。

此后,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全球最高世代10.5代线等也在合肥建成投产,同时一大批显示屏企业也纷纷效仿。

合肥京东半导体有限公司招聘_合肥京东方半导体_合肥京东方半导体有限公司

2017年年底,京东方合肥10.5代线下线前,合肥新闻联播连续制作了三期以“合肥有一家京东方”为主题的新闻联播。

京东方给合肥市政府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是声誉上,2010年6代线的投产,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其次是可承受性上,京东方在合肥不仅投资了生产线,还投资了智能制造工厂和数字化医院等项目。截至2017年底,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额已超过1000亿。即便按照10倍的乘数效应,京东方一年所能带动的GDP总量就已经超过了合肥的GDP总量,而这还不是按照半导体产业100倍的乘数效应来计算的。

毫不夸张地说,京东方支撑起了合肥整个经济,而最重要的是,合肥的高科技生态已经变成了“鸡生蛋,蛋生鸡,鸡和蛋都留在合肥不想离开”。

在《合肥有京东方》新闻联播中,京东方配套供应商合肥三力普光电科技厂长任海东发声称,公司曾犹豫过是选武汉还是合肥,但最终还是选在了合肥,现在三力普光电给京东方供货可以实现零库存。

据悉,有人算过,仅合肥市政府平台持有的京东方股份,在巅峰时期浮盈就超过100亿。

押注半导体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是计算机处理器中用于实现最佳功能的一种半导体存储器。随着云计算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的应用,DRAM 的市场需求正在扩大。

这个市场从来就不是中国企业的舞台,长期以来,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科技(MU)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被称为“DRAM三巨头”或“D3”,都是高墙铁板。

如今,裂缝已经出现。

5月14日,合肥长鑫推出了自己的DRAM芯片产品,这被视为中国企业在该领域从0到1的突破。

早在2014年6月24日,国务院就印发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促进纲要》,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9月24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成立。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国家率先发起冲击。

当时DRAM市场格局是这样的:三星以45%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地位,其次是海力士,占有29%的份额,加上美光的21%,美韩两国占据了DRAM市场95%的份额,剩下的份额则被台湾的南亚和华邦瓜分,中国则是从零开始。

当时,中国大陆的芯片产业被韩国、日本、欧美、台湾等国的芯片产业逼入了“芯片产业困境”。

2017年年底,合肥开始“破题”,并取得“先机”。

合肥用诚意打动了兆易创新:既愿意在当地设立生产线,又愿意共同出资购买专利。

当时兆易创新就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合肥,你知道研发生产DRAM需要多少钱吗?一年的启动资金至少要100亿元!

合肥用京东方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很多年前,合肥斥资60亿元打造京东方。

合肥京东方半导体_合肥京东半导体有限公司招聘_合肥京东方半导体有限公司

于是,合肥开始书写“中国芯片”崛起的故事,合肥市出资75%、兆易创新出资25%,成立合资公司合肥长鑫,专门从事DRAM芯片的研发和生产。

2019年,长鑫从加拿大知识产权公司Wi-LAN Inc.购买了全套专利许可,同年9月,合肥长鑫宣布量产国产8Gb DDR4内存。

随后,长鑫生产的内存条悄然上架京东,一上架就迅速售罄。合肥立足于什么?立足于高科技、高性价比,立足于中国芯片、中国制造的口碑,立足于“施与受”的诚信,立足于“四全服务”的诚信。

由此,“中国芯”在合肥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芯—屏—器件一体化”的宏大格局让合肥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高新”万亿产业集群,带动了数十万“蓝领”的就业。

有网友评论:自从光威发布国产内存之后,金士顿、三星工厂突然就不再起火、水淹了,员工不再罢工,产能充足,价格也突然下降,毕竟合肥长鑫给他们压力很大。光威逸Pro正式上市,首款纯国产DDR4内存条,让整个科技圈都激动不已。性能还不错,价格也绝对有优势,8G只要218元。

以前国外厂商卖的内存条都是1200多元,内存可以做期货,天天一个价,什么紧俏就贵什么!现在国货出来了,直接便宜1000元!这时候金士顿也坐不住了,雷电系列8G内存价格直接刷新两年来最低价,还在努力低于国内,已经降到215元,比国内便宜了3块钱。国外品牌因为国内品牌的竞争,把价格降到比国内品牌还低的水平,这是要拖累国内品牌,然后价格还是他们说了算。我们自己人要是不支持国货,总有一天外国人还是会骑在我们头上。

2019年,合肥GDP为9409亿元,距离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请注意,这是2000年的30倍;此时的合肥,是与上海、北京并列的“国家科学中心城市”(比区域中心城市的价值高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说南有深圳,中有合肥更为恰当!但合肥的故事更令人羡慕。为什么?因为,作为一座不靠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合肥有着明显的“先天不足”(且不说资金、技术、优惠政策等“要素”无法与深圳相比,就连改变内陆省份的旧观念也“难上加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合肥“从无到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是真正创造了“中国芯”的“合肥奇迹”。

新能源汽车企业押注合肥

据第一财经报道,5月29日,大众宣布将向国轩高科投资约11亿欧元,取得26.47%的股份,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同时,将投资10亿欧元收购江淮汽车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江淮集团”)50%的股份,并将其在电动汽车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江淮大众”)的持股比例增至75%。

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众此举是传统国际品牌真正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里程碑事件。

“没有哪家公司像大众这样狠辣、咄咄逼人”,梅松林说。在他看来,大众此举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是大众在全球的重要战略市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迫使大众必须重视并迅速做出决策。另一方面,特斯拉对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征服也给大众带来压力。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过大众,直逼丰田,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战略要地。特斯拉国产让大众感觉自己的奶酪被触动了。大众若想在中国拓展电动车市场,单靠大众南北两家合资公司是不够的,必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表示:“当我们与安徽省政府及江淮集团讨论时,我们的策略是大幅发展新能源汽车乘用车业务,而不是专注于重卡和商用车,所以我们决定将合资公司的投资比例提高到75%。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好地发挥与江淮集团的协同效应,与其股东安徽省国资委共同持股。”

国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国轩高科占比约5%,仅次于宁德时代、比亚迪,位居行业第三位。

“通过投资国轩高科,我们可以参与到电动汽车和电池单元生产的完整价值链中,共同加强电池领域的研发。这对于大众汽车电动化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也有助于实现我们的电池供应链多元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冯思翰表示,未来江淮大众将推出小型电动汽车产品。在该类电动汽车产品中,磷酸铁锂电池在其瞄准的价格区间具有优势。

目前,大众位于合肥江淮大众的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2023年会有部分全新车型投放市场。大众希望这些小批量车型与大众南北两侧的新能源汽车一起,更快地占领各个细分市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