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2023Q1 中国餐饮发展状况监测报告发布,涵盖 6 大品类及融资信息

时间:2024-07-08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382评论:0

餐饮大数据研究评测机构NCBD(餐宝店)近日发布《2023Q1中国餐饮发展状况监测报告》,报告涵盖六大餐饮品类增长情况及行业融资信息,并分析Q1十大餐饮事件。

完整报告目录(上下滑动查看):

1. 2013年至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餐饮市场总收入

2. 2023年Q1中国餐饮主要品类增长对比

3.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咖啡品牌新店数量

4. 2023 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茶饮品牌新店数量

5.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火锅品牌新店数量

6.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炸鸡和汉堡品牌新店

7.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卤味食品品牌新店数量

8.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中式快餐品牌新店数量

9、2023年一季度中国餐饮企业融资信息汇总

10.餐饮融资黑板报

11. 2023 年第一季度中国餐饮主要活动

报告涵盖的品牌:

瑞幸咖啡、米雪冰城、喜茶、霸王茶记、凑凑、塔斯汀、老香记、达美乐、小菜园、巴努、半天窑、克里斯汀、花啦啦、虎头居、吉野家、吴叶拌面

完整报告: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餐饮发展概况

1、2022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达43941亿元,同比下降6.3%;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餐饮行业收入达12136亿元,同比增长13.9%

2、2023年Q1,增长最快、势头最猛的品类是咖啡,增速远超其他品类;茶饮、卤味、炸鸡、汉堡增速较为接近;中式快餐、火锅等品类增速较慢

3、一季度瑞幸咖啡新增门店近千家;预计今年上半年瑞幸咖啡门店数将正式突破1万家,成为咖啡行业首个“万店品牌”;酷迪咖啡全力发力,开启冲刺,新开门店超600家,但酷迪的激进做法或将为其带来更大风险

4、茶饮领域,上海阿姨一季度门店增幅最大,超500家;米雪冰城门店增速明显放缓;霸王茶记开始在全国大规模扩张,势头强劲;值得注意的是,喜茶开放加盟后,门店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预计上半年门店数量将突破1000家

5、2023年第一季度,呷哺呷哺集团新开门店58家,根据公司扩张计划,2023年计划新开门店超过230家,其中:120家呷哺呷哺、70家凑凑火锅、20家陈烧、20家海外事业部。

6、炸鸡汉堡行业,肯德基、塔斯汀是一季度新开门店最多的企业;其中,塔斯汀的崛起引发了一轮关于中式汉堡是否会过时的讨论。餐宝店分析师认为,中式汉堡并非新品类,本质就是炸鸡和汉堡,“中式汉堡”更多是企业的一种宣传策略。

7、2022年鸭脖三巨头集体倒闭,尤其是黄上皇,门店少了356家,虽然今年其有较大的扩张计划,但挑战巨大;加上前两年很火的新款辣炖也集体降温,部分品牌的生存不容乐观。

58合肥餐饮加盟_合肥餐饮加盟骗局名单_合肥餐饮加盟公司排名

8、受监测的中式快餐品牌中,老乡鸡一季度新开门店数量最多;广州真功夫陷入“停滞”状态,门店数量接近“零增长”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餐饮投融资概况

1、2023年一季度中国餐饮企业融资信息汇总

2.餐饮融资黑板报

(1)2023年一季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餐饮行业共发生35起融资,金额合计12.1亿元(仅统计明确公布金额的融资);

(2)咖啡为本季度最热门赛道,共发生9起融资事件,数量占比25.7%,占宣布金额的30.4%;

(3)融资轮次方面,天使轮、A轮为主要轮次,其中天使轮占比31.4%,A轮占比28.6%;

(4)3月28日,达美乐中国在港交所正式上市,成为2023年首家上市的餐饮企业;

(5)本季度最值得关注的公司是小菜园,一家低调、在餐饮行业鲜为人知的“隐形巨头”,本轮融资使其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6)本季度融资金额在1亿元及以上的品牌有:小卡住、招财猫咖啡、隅田川、摩比有创、吉得利、鹿溪河等;

(7)本季度,餐饮公司之间发生两起资本交易:绝味入股吉祥馄饨,蜀意烧仙草收购霓裳茶舞。

2023 年第一季度中国餐饮主要活动

1. 达美乐中国上市

3月28日,达美乐中国在港交所正式上市,发行价为每股46港元,收盘价为45.95港元。达美乐中国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人民币11.04亿元、人民币16.11亿元、人民币20.21亿元,同期合计亏损逾9亿元,其中2020-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约人民币8.4亿元。从门店规模来看,达美乐中国门店规模从去年10月7日的547家增至今年3月6日的604家,增加了57家门店。

餐宝店网认为,达美乐中国提前上市,让其成为中国“披萨第一股”,也是2023年首家上市的餐饮企业,这对餐饮行业意义重大。而对达美乐来说,中国市场有强劲的竞争对手,未来的路还十分艰难。

2. 巴努土豆高价引发争议

2月22日,话题#火锅店18元一份土豆只有5片薄片#登上热搜。消费者投诉巴努18元一份土豆只有5片薄片。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款产品是富硒土豆,与普通土豆不同。24日,巴努创始人杜忠兵表示,土豆蕴含多重价值,暂时不考虑降价。

3月15日,巴努又发布声明称,自2月底以来,巴努已多次将“富硒土豆”原料和成品送检,发现成品因浸泡导致硒含量损失,部分批次产品硒含量不达标。巴努对此表示歉意,并决定下架门店销售的富硒土豆。然而,4月13日左右,有消费者发现,巴努已将高价土豆重新摆上部分城市门店的货架,并改名为“乌兰察布土豆”。

灿宝店分析称,土豆是大众熟悉的日常产品,消费者无法清晰感知巴努提供的“富硒土豆”的价值,这也是争议产生的原因。

3. 坂田瑶烤鱼曝光

3月17日,新京报记者在合肥两家坂田窑门店卧底发现,厨房使用的鱼均为冷冻产品,不少鱼已解冻保质期,但仍被端上餐桌。有餐厅负责人甚至要求“只要不发臭,可以继续使用”。此外,坂田窑火锅菜品也存在明显的短斤缺两现象。店员还将倒进垃圾桶的火锅牛肚捡起来重新加工后再次端上顾客餐桌。3月24日,坂田窑烤鱼发布声明,称涉事两家门店将永久停业,不再对外营业。

△2月20日晚,合肥唯品会奥特莱斯坂田姚烤鱼店,厨房工作人员正在加工火锅肚全家福,火锅肚被从旁边的垃圾桶捡起,稍加加工后端给顾客吃。新京报卧底调查组 摄

餐宝店认为:坂田窑作为“烤鱼行业第一品牌”,在门店数量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匹黑马,其快速发展离不开门店合作模式。坂田窑烤鱼发生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食品安全是一条红线,不尊重市场、不尊重消费者,必将被消费者抛弃。

4. 克里斯汀的总部空无一人

3月19日,知名烘焙连锁品牌克莉丝汀被曝冷清,位于金沙江路33号的克莉丝汀上海总部一楼仅剩一名保安。据保安介绍,三、四楼曾是克莉丝汀的办公室,现在空无一人。保安的工作是看守仍在店内的物品。今年3月,克莉丝汀在公告中提到,公司存在拖欠店租、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等情况,截至2023年2月28日,拖欠金额约5700万元人民币。克莉丝汀创始人罗天安多次对记者表示:“再开起来很难,希望它尽快破产清算。”

灿宝店认为,“烘焙第一股”如今的命运令人惋惜,产品创新不足、品牌老化,让其逐渐疏远年轻人、被消费者抛弃,更重要的是公司内部的纷争,最终导致了如今的命运。

5. 华拉拉深陷“提现难”困境

自2022年11月起,餐饮SaaS服务商华拉拉就陷入了“提现难”的危机。2023年1月31日原本是华拉拉向商户提取历史交易的截止日期。然而,同一天,华拉拉却发布公告,将历史交易提现截止日期推迟至2023年3月31日。餐饮商户拿到钱的期待再次破灭。而到了3月31日,仍有不少商户未能成功提现。有律师指出,华拉拉所谓的系统升级导致无法提现,极有可能只是一个挡箭牌。

灿宝店认为,餐饮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现金流的行业,哗啦啦的“回款难”给一些商家增添了巨大的压力,屡屡违背承诺也极大透支了自身的信誉。

6.虎头局被传“破产”

3月底,据爆料,虎头居渣打面包店自去年4月起已裁员1000余人;从11月至今,累计拖欠工资4个半月;欠款金额或高达2亿。去年12月下旬,虎头居被曝拖欠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装修费等。对此,虎头居回应称“网店正常运营”。

灿宝店认为,这两年非常火爆的中式烘焙,迎来了它最大的挑战。不少模仿虎头居、陌陌点心居的中式烘焙品牌,也都遭遇了倒闭潮。当消费热潮消退、资本离开,真正考验的是产品和运营的硬实力,如果单纯依靠营销炒作,最终会一团糟。不过,虎头居的困境也和其在疫情期间的激进扩张有关。

△图片来自网络

7、小菜园完成A轮融资

3月9日,小菜园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融资。小菜园成立于2013年,目前已在安徽、江苏、上海、北京、浙江、湖北、广东等省市开设400多家直营店。2022年公司营收近40亿元,预计2023年门店数量将突破500家,营收突破50亿元。

灿宝店认为,小菜园此前较为低调,在餐饮界甚至很少有人知道,是典型的“隐形老板”,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规模,和其“合伙人模式”不无关系,这再次验证了合伙人模式在中式餐饮发展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此次来自中金资本的投资或将加速其上市进程。

8.吉野家“蟑螂事件”

3月14日,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昌平店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被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6.5万元。处罚明细显示,1月13日,该店销售的米饭中就混入了一只蟑螂,而执法人员于1月16日再次检查,此时距离该店上次消毒仅5天。经查,涉案门店虽然每月都会进行消毒,但环境消毒不彻底、不干净是食物中混入异物的主要原因。

灿宝店分析认为,近年来吉野家等日系快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已大不如前,作为知名企业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9,

3月份,媒体报道称,甘肃省政协办公厅提出的将《兰州牛肉面产业发展条例》纳入立法规划的立法建议,已列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研究项目。相关部门和单位将加快立法调研、论证、起草。目前,兰州牛肉面已遍布全国50多万家面馆,年销售额超过4000亿元。

△图片来自美食指南

餐宝店网认为,全国的“兰州拉面”店大多是青海人开的,与甘肃兰州无关。近两年兴起的一些新兰州牛肉面品牌,如陈祥贵、马继勇等,也与甘肃兰州无关。甘肃推动对兰州拉面“立法”,或许意在扶持本土牛肉面品牌。

10.

根据五爷拌面官网公布的数据,2021年11月,其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此后的15个月(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五爷拌面新开门店超过650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3月2日,五爷拌面门店总数仅为1059家(数据来自寨门残岩)。这意味着,在过去的15个月里,五爷拌面关闭了近600家门店。

残宝店认为,五爷拌面的差评很多,存在一定的不足。各地关店需要企业重视,及时优化打磨产品和店面,提高店面存活率。对于一直在扩张的五爷拌面来说,是时候停下来修炼内功了。

#预告#“2023(第四届)中国餐饮金奖”评选活动已正式启动,欢迎大家自荐或推荐优秀企业、人物等评选对象,详情请点击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即可免费获取本报告完整PDF版(免费条件详情请咨询客服)。2023餐饮加盟必修课现已上线(适合人群:餐饮新手、正在选项目的餐饮创业者、对餐饮感兴趣的其他人群)。另外,已经发布,有兴趣的请添加微信:

先前文章:

商务合作:130544169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