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合肥!长三角见证安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天,人民日报刊发了《抢抓机遇 闯出新路:长三角见证高质量发展——安徽篇(上)》一文,多次点赞合肥。以下是具体内容。
抓住机遇,开拓新路
(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安徽(上))
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1日第1版)
秋季的江淮依然郁郁葱葱,放眼望去,现代化的建筑、田野、湖泊、山脉交相辉映,景象秀丽。
2016年4月,***总书记到安徽调研时强调“唯一出路就是改革,改革要不断讲、不断更新”,鼓励安徽“加大改革创新,努力开辟出一条新路”。
三年多过去,安徽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跃居3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403家,产值10947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成为拉动安徽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呈现“加快向好”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位居全国第六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第六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列全国第三位和第四位。
新的机会
时间紧迫,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并取得突破
“抢抓机遇,奋起直追,时不我待!如果错过高质量发展的列车,对不起同胞,对不起子孙后代!”不少干部在安徽采访时这样说。
这种紧迫感源自深刻的反省。
安徽人很直率:“这么多年,我们好像一直在跟随,不快也不慢,不热也不冷。”
认识自己的缺点,然后弥补它。
近年来,安徽省进行了几次关于思想解放的重大讨论,每次讨论都推动了安徽省向前发展。
特别是***总书记考察后,安徽全省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大讨论。
“经过这次洗礼,我们认识到,仅仅解决‘有没’、‘够不够’的问题还不够,还要解决‘好不好’、‘优秀不优秀’的问题,找到‘被动跟风’的思想症结,真正更新观念,增强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宁国市委书记王普感触颇深。
地处长三角,处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朋友圈”中的安徽,更加清醒地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确实有差距!”宣城市委书记陶方奇感叹。2018年9月,宣城市调研组到江浙考察,“高淳、溧阳、安吉、临安……我们在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上都落后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真的不能坐以待毙!”
铜陵、安庆、芜湖……各个市县纷纷走出去,学习借鉴、对标先进,查找差距。
——视角需要转换。
“上海与江苏、浙江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围绕生产力发展需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决策者敢于破旧立新,管理者愿意弯腰服务。”芜湖市委书记潘朝晖认为,上海的“服务员”精神、江苏的“不开会就审批”、浙江的“最多上门一次”等,表面上是政府在强化服务意识,但更深层次是思想解放。
——我们要打起精神来。
去年8月,安庆干部到江苏南通海安县考察,对海安干部“争第一、夺奖杯、扛红旗”的精神印象深刻。“我们队伍就需要这样吃苦耐劳的人!”海安之行,安庆干部不服输的精神迸发出来。
除了观念、精神上的差距,还存在产业、市场、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差距。
难道就没有优势吗?显然没有。
从区位上看,安徽地处祖国东西南北,兼具东西南北优势;从资源禀赋上看,全省煤炭、铜、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资源丰度在长三角首屈一指;从产业体系上看,福布斯“世界500强”中的49个行业,大多数在安徽都有良好的产业配套。
江淮区域人文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省会合肥是与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并列的三大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之一;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占全省63%,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38人……
这些都是优点,关键是如何利用好。
另一大优势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都汇聚在这片土地上,给安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正视差距、抓住机遇,新时代的安徽人正在寻求新的突破。
新变化
勇于冒险尝试,突破瓶颈,注入活力
与长三角其他省市相比,安徽农村面积广阔,要实现这一跨越,首先要夯实农业基础,谋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头人之一闫金昌,从来没放松过自己的勇气和进取心,他在村里第一个开办了农家乐,这几年生意红火,年收入几十万,还带头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份、农户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在村里如火如荼地展开,日子越来越好。
农村改革一直是安徽改革的重点。2016年,提前一年完成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改革试点任务;目前全省承包农地流转率已达47%;全省11731个村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占村总数的73%;全省48.1%的村参与“三改”改革,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传承改革基因,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改革夯实基础。
合肥植物园花草树木繁茂,是个散步放松的好去处。500亩的南扩工程正在建设中,这里是东铺水库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以前是城中村,需要拆迁改造、重新造林,但由于涉及自然资源和规划、财政、司法、镇等多个部门,过去进展缓慢。
“两年前林长制改革实行后,这一项目由市林长挂职负责,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将该项目纳入巢湖流域治理三期工程,解决了多年未能解决的拆迁、征地、资金等难题。”公园主任周云峰说。
2017年,安徽省建立省、市、县、乡镇、村五级护林员制度,配备各级护林员5.2万余人,明确了护绿、增绿、用绿、管绿、活绿五大任务,用长效机制、刚性机制推动绿色与繁荣共赢。
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才能创“样板”;有韧劲,才能攻克“硬骨头”。几年来,安徽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出台“三个保障、一个底线、一个补充”健康扶贫政策体系、积极开展省属文化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齐头并进,为“开创新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破除瓶颈制约。
政务服务“一个网站、一个门、一次”改革,企业和群众办事如同网上购物一样便捷,省、市、县三级办事材料分别压减51.9%、57.7%、56.2%,96.1%的省级事务可实现网上办理,企业3个工作日内即可开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去年省高院公布了8起涉民营企业典型案例,立案审查了8起涉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财产权纠纷案件,这些做法给民营企业家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改革激发活力。
“今年学校通过轮岗转制引进了60多名青年教师。”安徽大学人事处处长赵小明说,事业单位“轮岗”给他们带来了实惠。安徽省已实行这一制度,已为22所本科高校新增6130名事业单位“轮岗”。
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使用权,探索实行首席科学家全员负责制,完善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启动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管理改革……每一项改革举措都极大激发了各类主体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新优势
勇于创新,技术领先
“大家来了,一定要去安徽创新馆参观,感受江淮区域创新的坚定步伐。”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说。
安徽创新厅
合肥滨湖新区创新馆内人头攒动,高温超导电流导线、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郭守敬望远镜焦平面定位装置模型……这些高端科技成果展品,彰显了安徽在中国创新版图中的突出地位,让参观者赞叹不已。
李国英省长介绍,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大省。进入新时代,安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先行先试,取得了务实成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等研究院
——建设重大创新基地。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下蛋”,那么重大创新基地就是“母鸡”。
谈及创新平台,省国资委主任李忠一一列举:紧密对接中科院,共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院;推进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启动合肥先进光源和强光磁一体化实验装置前期工作,加快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以安徽创新厅为带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滨湖科学城……
量子信息与量子技术国家实验室一期规划图
一系列国家创新基地的规划布局,彰显安徽争当科技创新领军者的雄心。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今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为此次月球背面探测提供了软着陆关键产品缓冲杆。今年5月,该所牵头研制的新型“霾探测”激光雷达项目,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激光雷达核心技术的垄断,可实时监测10公里高空范围内霾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成分。
去年全省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214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78项,解决新型显示、电子信息等关键技术难题,13个项目荣获年度国家科技奖。今年又在靶向药物、纳米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拓展了一批新项目,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研发团队,全力攻关。
“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攻城略地’,工业领域不再遭受‘卡脖子’之痛,为安徽高质量发展增添信心和动力!”安徽省经信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刘成全说。
——前沿领域取得突破。
在距地球50万米的太空中,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展翅翱翔,携手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成功打通北京至奥地利洲际量子保密电话,使我国量子通信技术走在世界领先地位。
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
安徽全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多点突破,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结出硕果。
信息领域,18个量子比特纠缠打破世界纪录;能源领域,被誉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实现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健康领域,红外光感知与红外图像视觉技术首次让动物“肉眼看到红外线”;环境领域,高分五号卫星搭载的三大大气环境观测核心载荷研制成功;生物领域,中国茶树全基因组密码被破解……这些勇闯“无人区”的科技创新,为安徽建设“科技强省”赢得了优势。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在合肥高新区,有一条著名的“量子大道”,聚集了国盾量子等一大批量子科技企业和600余名从事量子领域的科研人员。
“栽一棵梧桐树,引一棵凤凰来。”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说,合肥安排专项资金、储备土地,确保大科学装置集聚区、中科大高科技园、合肥先进光源等项目顺利实施。“我们将不遗余力建设更多‘科学大道’、‘科学城’,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瞄准前沿技术,持续发力原始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新趋势
动能转换,产业迈向中高端
安徽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省向新兴工业省的历史性跨越。
从数量看——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31.8%提高到2018年的38.9%,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主动力、主引擎作用日益增强。
再看结构——机械工业位居全国前三,汽车产销量居全国第六位;全国每三台冰箱、四台洗衣机、五台空调中,就有一台是安徽制造的;贡献了全球20%的智能手机液晶屏、30%的平板电脑显示屏;工业机器人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1/10……先进制造业已成为安徽工业的支柱。
走在安徽,处处都能感受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迈向中高端,创新驱动发展犹如长江日夜奔腾。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是带动全板块高质量发展的先机。
走进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大湾村,一排排光伏板映射着阳光,给翠绿的山谷披上了金色的光芒。200公里之外,被誉为“创新高地”的省会合肥,在光伏太阳能、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新兴产业中已建立起先发优势;京东方10.5代液晶、康宁玻璃基板、长鑫存储晶圆等项目,正在构建新的千亿产业链。
“转弯、加速,是不是感觉跑起来很顺畅?”在安庆江淮汽车分公司,公司总经理龙开锋自豪地向大家推荐两款轻型SUV电动车。在当地政府的带动下,去年该公司汽车零部件本地供应商有6家,今年将达到12家,配套产值约15亿元。
驱车穿过皖西北的太和县,满眼青山绿水、令人心旷神怡。这个全国绿化模范县,曾经一贫如洗、名不见经传。近年来,太和大力发展中药产业,2018年现代医药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以上企业产值233亿元。
瞄准规模发展,安徽正加快建设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语音五大产业,做好“长链”“补链”“强链”,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3.9%。
——孵化“未来产业”。
安徽正在部署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一大批城市和企业瞄准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前沿即“未来产业”,力争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等领域抢占先机。
会“说话”的智能语音鼠标、能“问天气、查乐谱”的钢琴、能自动识别、审查交通违法行为的摄像机器人……在合肥“中国声谷”体验中心,科大讯飞研发的人工智能“黑科技”产品格外引人注目。“2018年,我们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领域获得了12项国际第一。”该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告诉记者,“中国声谷”目前有孵化团队3800余个,430家企业2018年实现产值650亿元。
中国音谷
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已然兴起,安徽省首个省级单位成立数据资源局,同时加快推进“数字江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建设,1500家企业实施“安徽企业上云”计划,“智慧+”应用试点拓展至多领域,合肥、芜湖、马鞍山入选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在铜陵金冠铜业电解车间,车间主任王万军带领我们参观了电解槽,并讲解了电解铜的工艺流程。
金冠铜业采用先进的绿色冶炼技术“双闪”工艺后,帮助母公司铜陵有色扭转了颓势,公司趁势扩大生产。“另一家工厂达产后,公司年销售收入可达到300亿元。”副总经理张劲松信心满满。
千百年来“铜城”铜陵正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铜陵人在企业转型中不断探索,逐渐明确城市转型的路径:一方面将目光投向铜深加工、铜冶炼升级或半导体等与铜相关的产业;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动能,当地非铜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31%提升至去年的45%。
“抓住铜,延伸铜;不止于铜,超越铜。”铜陵市委书记李猛这样总结。
安庆、阜阳、六安……走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大型管廊纵横交错在道路之上,连接着各个企业,挤压着资源。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园区循环改造,安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省实际、促进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无论是培育新兴产业,还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都要以创新引领、集群带动,一句话,要挑挑拣拣,以我为主,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发展。”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何泽群说。
回首过去,改革创新已成为安徽最大的优势、最美的名片、最强的音符。展望未来,李锦斌信心满满:“我们要争当改革先锋、创新领跑者,着力实现量的有效率增长和质量的显著提升,努力走出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人民日报记者吴伟政朱思雄高云才曲哲瀚冯华)
往期
▶合肥这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示范基地!
▶今日起,商杭高铁北段将正式投入试运行!正式开通时间为……
▶ 凌云在京会见布隆迪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祖穆蒂马
▶2019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会开幕!首个国家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揭牌
▶震撼!昨晚巢湖渔灯太美了!
主办: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合主办:安徽新传媒集团
相关文章
- 同名不同命!快递王卫和生鲜王卫,一样的名字,不一样的人生
- 合肥一中教育集团包河分校:从新出发,凝新聚力,展现新面貌
- 暴风影音创始人冯鑫涉嫌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90 后的互联网回忆还剩多少?
- 合肥招聘 | 合肥达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 湖南耒阳女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引热议,农学毕业生讲述多彩农业生涯
- 合肥市幼儿师范教育中心2024年教师招聘公告
- 红子和小可的乡村生活:跟着植物走,享受宁静与美好
- 南通招聘会计,大专及以上学历,45-55 岁女性,6 月 19 日-25 日报名
- 2024年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笔试成绩及资格复审公告
- 合肥住房租赁便民新举措:租赁合同网签备案电子签章功能上线
猜你喜欢
-
安徽建立三级联动机制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累计授信超4000亿元
新华社于 3 月 24 日在合肥发布消息。记者吴慧珺称,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其中包括建立省市县三级协调机制以及创新数据化服务模式等。安徽省...
-
2023世界电信日大会在合肥召开 聚焦信息通信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5 月 17 日,中新网记者刘育英和吴兰报道,当天在安徽合肥召开了以“时代新征程历史新起点行业新使命”为主题的 2023 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
6月22日多地有高温天气,安徽已连续7日橙色预警
局地可达 40℃以上。 安徽省气象台在 2022 年 06 月 22 日 08 时 40 分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在 24 小时内,沿淮淮北地区的最高气温能够达...
-
菲洛嘉医学运营咨询会议多地召开,安徽成立品质联盟
运营咨询大会是一个平台,医美机构的优质咨询师、重量级品牌培训顾问,还有杰出的运营管理人和业界精英会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学习、交流、探讨菲洛嘉医美项目的运维创新及实战技巧...
-
安徽7市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黄山、蚌埠、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这 7 个城市正式被吸纳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自此,安徽实现了全面“入长”。同时,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也达成了对长三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