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子和小可的乡村生活:跟着植物走,享受宁静与美好
红子和小可已经在安徽省南坪村生活了七年。
每天早上,带狗出门散步是例行公事,时间长短视天气而定。春天光线好的时候,林中光影明暗的变化令人赏心悦目。树梢几乎全是绿色,往下看绿色逐渐加深。近地面处,有绿色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与红色的野果相映成趣。摘一株野草莓或胡颓子,味道酸甜可口。
在乡村里,它们的生活节奏跟着植物的步调,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植物的状态在变化,它们要做的事情也随之变化。
▲
全年的植物和食物
▲
收获豌豆、萝卜种子、茶叶
今年年初,夫妻俩回到合肥,在城里住了十天,高楼大厦下嘈杂的车流声让他们心烦意乱。红子还记得,出门坐地铁,沿着长街行走,经过各个消费场所,一天下来,心里空落落的,觉得“城市生活很累,好像在浪费时间。”
在农村,哪怕花上一两个小时看花听鸟,他们也不觉得浪费生命,乡村生活的丰富与宁静才是他们最享受的,所以他们再也不想回到城市了。
这让我想起契诃夫的小说《醋栗》:“一个人只要一生中钓过一次鲈鱼,或者在秋天看到过一次向南飞的画眉鸟,看着它们在晴朗凉爽的日子里成群结队地飞过村庄的上空,他就再也不会成为城市人了,他会向往自由的生活,直至死去。”
1996年,洪子和小可到合肥上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当时正值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浪潮,短短几年间,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几家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
2000年,国内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红子和小可毕业后选择留在合肥,在一家外企当软件工程师,从事数字电视的研发工作。可以说是一场办公室恋情,两个IT工程师走到了一起。
他们在这家外企工作了10年,干的是技术活,加班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忙到深夜,推开家门就感觉身心极度疲惫。难得不用加班的周末,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就觉得不知所措,有时候感觉“不再有自己的生活”。
▲
皖南的白墙黑瓦四合院
2012年的一次黟县之行改变了一切。春天,桑葚成熟的时候,他们从合肥坐火车到黄山市,再坐汽车到黟县。一路上,他们看到小溪绕村而过,油菜花田一望无际,白墙黛瓦的古村落隐约可见,远山雨后云雾缭绕。
工作十几年,他们也到了瓶颈期,想换个生活方式,皖南的村子春天太美了,让人想留在这里,夫妻俩都有强烈的愿望要搬过来。
也有过犹豫,也有过将近三年的过渡期,前半年他们利用周末频繁往返于城市和乡村,几经周折,终于在黟县南屏村找到了一处古宅。
这里靠近村尾,车马不得入,十分幽静。房子已有几百年历史,是典型的四合院。进门便是天井,下雨时,能看到一串串细密的雨滴。
由于多年无人居住,房子破旧不堪,空荡荡的,门楣上挂着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散发着一股陈旧的味道。
但有两点他们很喜欢:虽然在皖南有很多老房子出租,但这套房子有自己的150平米庭院,很少见,在城里就有露台花园,想象着如果自己搬进去,将来这里就变成花园;
比起徽州官宦或者商贾的府邸高大雄伟,这里只不过是旧时富豪之家,气势磅礴,多出几间房间,可以改造成民宿客房,接待宾客。
▲
院子里的绣球花、鱼塘和猫大黄
老屋的修缮断断续续持续了两年。皖南古建筑众多,村里能做修复的木匠、泥瓦匠随处可见。但由于他们以打工、务农为生,农忙时就不来干活了。整整两年,房子才修缮完毕。
小院原本是老房子倒塌后自然形成的,小克又往下挖了1.2米,形成了一个下沉式的三层小院,院内有鱼塘、花圃、长廊。一层层翻过去,来到了下层小院,这里是他们居住的地方。鹅卵石砌成的墙面、长满青苔的石阶,都是当初挖院子时就地取材做成的。
挖鱼塘的时候,小克挖出了很多古钱币,甚至还有民国时期的烟斗和伦敦产的牙粉盒,现在想起来,这些都是记忆里很有趣的东西。
2015年春天,红子39岁,小可41岁,他们辞去工作,结束城市生活,正式搬到了这里。
小可喜欢小动物,尤其是鸟类。春夏之际,皖南的鸟类进入繁殖期,无论在老屋还是在原野,总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画眉鸟叫声高亢,乌鸫小巧多变,红嘴蓝鹊属于鸦科,叫声回荡如哨,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太阳鸟,叫声温柔悦耳。
▲
小鸽子
红子热爱园艺,经过7年的耕耘,小院已成长为一座成熟的花园。
院子里有一株绣球花,原本是从城里搬来的盆栽,经过八年时间,已经长成一棵开花的大树。“这些植物在别人眼里可能很好看,但对你来说,它们几乎就像‘家人’一样。”
▲
庭院中的玫瑰、雪柳和锦带花
先从春天说起,春分时节,鱼塘边挂满白雪的柳树成为焦点;清明时节是紫藤,再往后是锦带花、铁线莲、玫瑰、绣球花;夏天过后是鼠尾草、蓝雪花、醉鱼草,这些植物不怕热,越热越长得好。
立秋后,有桂花、枫树;冬天,看的是院落的结构,用洪子的话来说,就是“桥和墙”。
一天早上,小克去野外放狗,走进山谷,听到了鸟儿的歌唱和溪水的回声。那天回家后,他对洪子说:“我们荒野的花园,为什么不叫它‘回声花园’呢,就像你往里面扔一块石头,一定会有回声一样。”
回音花园距离家不远,步行2分钟就到,原本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地,种着桑树、茶园。
▲
红子爸爸的菜园
夫妻俩先是租了一亩地,为红子的父亲做了一个菜园子,因为红子的父亲一生都喜欢种菜。后来,他们又租了两块相邻的地,建起了一个多区域的综合花园,里面有果园、茶园、池塘、小厨房。
除了老屋和庭院,回音花园是洪子和小可的另一个生活空间,下雨的早晨,他们会在这里散步,喝杯咖啡,用天然的食材做一顿简单的早餐。
推开竹篱笆的小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洪子爸爸的菜园。在小块的菜地旁边,小木板上郑重地写着土豆、菊苣、红苋菜……标示着四季的新鲜。
▲
小可的鸽子屋改造成迷你厨房
走过菜园,高高的架子上种满了粉色的玫瑰花,犹如瀑布一般。各种植物高低错落,充满生机与野性。
茶园旁边,往下几步台阶,便是回音园的核心生活区:鸽舍改建的迷你小厨房,旁边是木质的茅草屋,打开小窗,几棵芭蕉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坐在屋前的木台阶上,草地一侧是长满浮萍的池塘,远处是连绵不绝的南屏山脉。
夫妇俩早年学习园艺,从城里的台地花园开始,在园艺论坛时代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与国内花友交流经验,也研究国外园艺大师的作品,但回声花园却去掉了所谓的园艺设计。
这其实也是我来到乡下之后,在野外散步时想到的。
年复一年,他们带着相机观察记录,根据节气,拍摄植物从发芽、开花、结籽到休眠的过程。野生植物自然生长,又不失层次感,形成园艺中的“花卉景观”:紫色夏枯草长在地上,需人弯腰才能看;白色一年生草本挺拔,随风摇曳;玫瑰、金银花攀爬在不远处的树上,“犹如天作之合,人学不来。”
Echo Garden 也打算往半野生的方向发展,向大自然学习,减少人为的干预和管理。当然也和地理位置有关,这里靠近山区,远离人类居住地,土质薄而贫瘠,没有流水,比较娇嫩的园林植物在自然选择中逐渐消失。
蔓生玫瑰、山桂花、甜秋、直立酢浆草、一年生斑蝥、益母草、覆盖地面的蓝草、粉红蓼、黄荆、木槿等树木以及各种野生植物都生长得十分茂盛。
那些被风吹来或被鸟叼着落到地上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非常美丽。洪子和小可并没有把它们当成杂草拔掉。当然,园子里还是有一些“想要的植物”,比如野大豆,他们看见就会拔掉。
▲
夫妇俩带着来访的客人体验植物
▲
合肥莫奈花园业主张小平在回音花园
▲
花田里的小狗洛基
进入2018年之后,他们想把乡村生活的一切,尤其是对植物的感悟,分享给入住民宿的客人,于是邀请了上海皇后不老馆、合肥莫奈花园、扬州飞猫田园等多位国内园艺界的朋友,在回音花园里进行一系列与节气相关的植物体验活动,与大家分享。
对于它们来说,回声花园是它们的,但又不仅仅是它们的栖息地。
他们希望这个花园是一个动物和植物的世界,甚至老鼠和蛇都可以自由出入。“如果你搬动一块石头,应该就能看到蟋蟀和蟾蜍,夏天的傍晚,夜空中还会有萤火虫飞翔。”
搬到乡下后,民宿的收入一直是红子和小可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疫情爆发后的这两年,客人数量急剧下降,他们的收入几乎为零。
今年春天,村子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从三月份到现在,夫妇俩都没有见过任何人。
一开始他们很焦虑、担心,不知道情况什么时候才能好转,能做的只有尽量过简单的生活。
▲
我每天都自己种植食物。
但他们并不觉得委屈,甚至觉得也许生活就该如此,总觉得没必要的消费和物欲可以减少一些,哪怕未来疫情好转,他们也还是想维持这样节俭朴素的生活。
更积极的一面来自时间。没有民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在乡村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加速这些兴趣爱好的进展。“这个春天这么美,我们这么忙,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红子每天到野外采摘植物叶子,带回来煮水,然后准备好棉、麻或丝绸等天然材料,把煮好的植物叶子放在布上,设计好图案,包起来,继续蒸一个小时,洗净,晒干,就制成了植物染料。
▲
红子在做植物染色
一些朋友被洪子的手工技艺所吸引,纷纷向她下订单。窗帘、桌布、围巾,以及在布料上染上植物叶脉的图案,都是洪子的最爱。
他们喜欢在野外散步,乡下多冷风大的日子,小可会细心提醒红子要戴帽子,以免头疼。有时他们会在野外采摘一把金樱桃,红子会兴奋地和小可讨论早餐吃金樱桃饼,再采几朵野花插在花瓶里当装饰。
在回音花园里,曾经被遗忘的茶园也重新焕发出生机,小可按照日本工匠早川由美在书中记载的方法,尝试亲手制作红茶。
▲
小可正在酿青梅酒
▲
一对夫妇采摘桑葚并制作桑葚酱
春天桑葚成熟的时候,他们就带着自家的两只拉布拉多犬到桑园里散步,把桑葚叼回院子,做成桑葚酱,贴补家用。
初夏,青梅成熟之时,我们在草地上支起小木桌,酿酒。
小可每年都会往池塘里扔几条金鱼苗,然后看白鹭在它们面前把金鱼从水里抢走。
一年到头,有无数的事情要做,每一件事情都让人感觉到生活是踏实的、真实的。
通过植物染色、制茶和酿酒,他们与植物建立了更深层次的关系,“有点像园艺2.0”。
在红子看来,养花到一定程度,可以培养更多相关的爱好,而这些爱好最终还是和审美、艺术相关的。所以她也在努力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欣赏别人的艺术,甚至从电影、书籍中汲取养分。
“也许再过几年,人们说起我们,不再会说我们是两个到乡下盖房、开民宿的IT工程师,而是说我们一个成了植物染色的手艺人,一个成了酿酒师。”
他们的身份在变化,他们也在接受这种变化。或许这和他们回归乡村的初衷有关——他们并不是想逃离城市,来到乡村短暂度假,而只是想在这里生活。所以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总会想办法互相鼓励,继续前行。
红子觉得,在乡下生活久了,其实是需要一点天赋的,因为不是谁都能忍受这里的清静的。
他们对于目前的状况非常满足,并觉得每个人都需要先了解自己的本性,再决定是否来到乡村或是任何其他地方过上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相关文章
- 南通招聘会计,大专及以上学历,45-55 岁女性,6 月 19 日-25 日报名
- 2024年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笔试成绩及资格复审公告
- 合肥住房租赁便民新举措:租赁合同网签备案电子签章功能上线
-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以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为契机,快速发展成重要旅游目的地
- 合肥房价走势惊人,3 月新建商品房环涨 4.6%,二手房环涨 9.3%
- 招录94人!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滨湖院区招聘公告!
- 2019 年合肥楼市 11 月开盘数据出炉,省府板块四大豪强备案引关注
- 月伴湾全新皖南山水风情开拍,3299¥限时特惠婚纱照套餐等你来
- 大元泵业:屏蔽泵及燃料电池液冷泵龙头,赚钱能力持续走高
- 初入职场必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广泛就业方向
猜你喜欢
-
春游好去处:赏春花、听春雨、饮春茶、登春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去春游吧 编者注 春天是什么颜色?是迎风绽放、亮丽一季的连翘、油菜花的黄色;是满园春色、欲罢不能的桃花粉红;是大地添绿、春耕忙碌的绿;是梅花的翠绿、梨花的白,点...
-
游玩好去处合肥“无界公园”免费开放又添新成员
合肥“无界公园”免费游览好去处又添新成员。 继逍遥津、玉湖、南燕湖公园之后,合肥植物园、汇园等公园也将拆除围墙,绿化免费向公众开放。 目前,合肥市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