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国废旧家电家具回收量将增长 15%以上,新政策助力国内大循环更畅通
到2025年,全国废旧家电、家具回收量比2023年增长15%以上。全国培育一批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城市和典型企业,废旧家电、家具回收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2月1日,商务部等九部门印发《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典型回收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新政”),提出上述目标。
“新政策是疏通消费瓶颈、推动家电、家具以旧换新的重要举措”,中国家电协会副会长徐东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23年,我国“四机一电脑”(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标准化回收处理量将突破8000万台。但缺乏必要的回收基础设施仍是当前回收体系的主要问题。新政策将引导家电、家具国内流通更加顺畅,不少家电龙头企业均有条件申请成为废旧家电、家具回收的典型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废旧家电回收基金征收将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停止。业内人士表示,结合新政策,希望未来废旧家电回收及资源再利用能够形成更加规范化、市场化的体系。
新政策将推动家电家具以旧换新
据徐东升介绍,推动家电以旧换新是今年全国促进消费的重点之一。国内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有的家电使用时间已达十几二十年,替换需求和潜力很大。同时,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产供销、上下游、政府、企业、民众、线上线下等多方协同联动,攻克替换的难点和瓶颈。
“目前,我国废旧家电回收渠道约80%来自社会回收,回收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始终难以打通,消费者无法在家中便捷地处理废旧家电,抑制了他们的消费欲望。”徐东升说。
他认为,“必要的回收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消费者和正规回收商无法便捷、经济地处理废旧大型家电,回收商管理不规范、消费者以旧换新体验差,是现行回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新政策提出要“完善回收网络规划布局”,对进一步完善回收基础设施提出了相应措施,并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合力加快落地实施。
“新政策还对回收主体多元化、规模化、规范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徐东升表示,在新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家电生产企业将积极承担生产者延伸责任,开展绿色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研发,为消费者提供绿色低碳产品,并与家电流通企业、回收企业、加工企业等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为促进家电更新换代消费和资源循环利用贡献力量。
据了解,海尔、格力、TCL、长虹、美的、海信等首批参与家电回收目标责任制的家电企业,均能满足典型企业年回收废旧家电30万台以上的要求。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彭建锋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国内家电及消费电子需求下滑,主要表现在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延长。根据相关团体标准,家电产品安全使用年限大多为7-8年。以彩电为例,实际平均更新换代周期已超过12年,全国约有2-3亿台彩电处于超服役状态。超服役产品大多存在安全隐患、能耗高、性能落后、用户体验差等问题。
“推动产品更新消费最大的瓶颈在于回收加工环节,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次九部门发文打通回收加工环节,实际上为有效释放需求、推动更新消费奠定了必要基础,也是加强环境保护、落实生产者责任的重要举措。”彭剑锋说。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促进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目标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规范有序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相比之下,此次新政策将废旧家电回收与废旧家具回收结合起来,进行行业引导。一位家电企业高管认为,这顺应了家电与家居融合的新行业趋势,比如阿里巴巴天猫、京东将家电与家居销售结合起来。今年结合废旧家电回收基金的停止征收,希望废旧家电、家具回收、资源再利用能够更加市场化。
家电龙头积极探索回收产业
新政策提出培育或引进具有一定废旧家电、家具回收处理能力的大型企业,赋能相对分散的前端回收主体。对家电、家具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平台企业、售后服务企业或回收企业申请典型企业的要求是:提供上门“送新”“收旧”服务;开展家电、家具下乡、以旧换新活动等;建设废旧家电储运场或家具回收中心仓库;推广“互联网+回收”等回收模式;废旧家电回收企业年回收处理能力达30万台以上,废旧家具回收企业年回收处理能力达300吨以上。
海尔近两年参与家电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并申报2022年回收量600万台、2023年660万台,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回收目标。海尔以家电回收为抓手,将产业链延伸至家电拆解、材料回收,打造“回收-拆解-再生-再利用”一体化回收互联工厂,年拆解能力200万台旧家电,新材料回收能力3万吨。
海尔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海尔将参与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建设的典型企业申报。海尔依托3.2万家线下门店、10多万服务兵、100多个物流配送中心,构建覆盖全国的回收体系。今年海尔智慧家庭将推进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广,提供“送拆装一体化”服务;通过数字化绿色回收平台,废旧家电在收集、仓储、运输、拆解等各个环节实现可见可追溯。
“目前,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体系仍在建设中,一方面标准化、数字化的全链条回收体系尚未建立,对二手、私拆行为缺乏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环保回收、绿色消费意识还有待提高。”海尔人士表示,海尔正构建多元化触点,协同线上线下消费者渠道开展以旧换新活动,并合作成立循环新材料研发中心,探索再生材料应用、绿色材料创新、循环新材料研究,在家电、汽车、家居、日化、食品级应用等多场景创新资源再利用。
“目前全国家电保有量大,报废家电增长迅速,但通过正规渠道拆解的报废家电规模有限。”美的集团相关人士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的作为首批申请生产企业回收责任制的企业,积极参与废旧家电回收工作,2023年美的将回收300万台废旧家电,实现回收目标。美的集团将继续推进绿色战略,积极响应新政策,参与典型企业申请。
美的绿色回收以“用户放心换新、回收渠道便捷、拆解报废可追溯”为目标,构建绿色回收体系,整合线下12万多家门店、15万多名服务工程师,布局回收服务网络,重点发展“到家回收”和“门店回收”两大模式;发放数亿元以旧换新补贴,实现跨品类以旧换新,提供拆解、送货、安装、回收一体化服务;通过“美的服务”“美的云收”“美的云售”“美的家”等线上平台,深化端到端数字化回收模式,用户可一键在线评估自己的旧机,购买新机时可直接抵扣。
目前,苏宁易购每年回收旧家电超100万台。苏宁易购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苏宁易购今年有望进一步加大旧家电回收规模、带动新家电销售,未来将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具体要求,积极申报典型企业。
2024年,苏宁零售云将围绕“以旧换新”开展2万场消费促进活动,回收旧家电30万台以上。未来三年,还将投入2亿多元补贴农村“以旧换新”,帮助100万户家庭更换家电。此外,苏宁易购今年1月在全国首批100个重点城市推出“一站式”以旧换新,针对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置换需求,一站式完成旧机回收、新机送达;并依托全国数万家客服网点,整合打通回收、送达、安装等服务履约力量,让旧家电回收和新家电更换无缝衔接。
停止收废品基金能促进市场化吗?
2024年1月1日,国家不再向生产企业收取废旧家电回收基金,过去该基金解决了部分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成本,未来相关成本如何解决,如何形成真正的市场化体系?
据企查查向第一财经记者提供的数据,我国家具家电回收相关公司共有8546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安徽目前有相关公司891家,占全国的10.4%,位居第一;其次是山东和湖南,有833家和776家家具家电回收相关公司,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9.7%和9.1%;其余省份相关公司存量均在6%以下。从城市来看,长沙相关公司数量最多,有335家,其次是西安和合肥,分别有271家和213家,之后是武汉、阜阳、临沂、赣州、石家庄等。
从新增注册数量来看,近十年来,家具家电回收相关企业新增注册规模经历了“逐年扩张再逐年收缩”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年至2019年,相关企业新增注册数量逐年增加,2019年达1354家,达到近十年来增量的顶峰,其中2015年增幅最大,达25.3%;2020年至2023年,相关企业新增注册数量逐步减少,至2023年,全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181家,同比减少33.7%。
佛山一家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公司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废旧家电回收拆解业务利润并不高,今年废旧家电回收基金的停发,会对他们经营造成影响,会削弱相关业务。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实力雄厚的废旧家电处理公司,废旧家电拆解规模是他们的几倍。
东江环保(002672.SZ)因危废处理业务竞争加剧、资源型原材料收运成本上升、无害化危废处理量价下跌,预计2023年净亏损7.2亿-6.6亿元,因此亏损持续。第一财经记者整理公开资料发现,东江环保为广东省属国有控股企业,目前拥有44类危废经营资质,年危废处理能力逾280万吨。其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29.87亿元,同比增长4.86%;2023年上半年,东江环保家电拆解业务营收6025.6万元,营收占比3%,同比下降17.82%。
中再环保(600217.SH)控股的广东华清废旧电器处理有限公司,年拆解许可证数量为300万台,其中废旧CRT电视机、电脑120万台(套)/年、废旧冰箱40万台(套)/年、废旧洗衣机50万台(套)/年、废旧空调40万台(套)/年、废旧液晶电视、显示器50万台(套)/年。其收入主要来源有两方面,一是获得废旧电器处理相应的基金补贴;二是将回收的废旧电器进行拆解、分类、部分加工,将二次资源出售获得收益。 产出包括金属、塑料、玻璃等,据中再环保2022年年报,其广东分公司营收3.4亿元,净利润1725万元。
据苏宁易购人士介绍,全国需要置换的家电超过10亿台,目前行业以旧换新服务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回收过程中,正规回收网点稀缺、回收价格低、流程复杂等都制约了消费者的“换新动力”。不同家电家居品牌、产品之间在回收流程、置换品类等方面存在“业务分工”,也制约了消费者置换需求的释放。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上游厂商、中游零售商、下游回收加工厂商共同成立家电置换企业联盟;加快推行全行业统一的服务流程规范,打破不同家电家居企业之间的置换“壁垒”,让置换更加便捷。
美的集团上述人士建议,应该给予拆解企业一定的补贴和奖励,使得正规拆解企业的回收价格与其他渠道持平,保证旧家电能够顺利进入正规拆解渠道;还要增强公众对旧家电危害性的认识,对再生料的利用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据了解,2024年1月1日停止征收废旧家电回收资金后,中央财政将后续安排专项资金继续支持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并优化支持方式。
徐东升认为,废旧家电回收基金成立12年,经过多年运行,存在诸多不适应现状的问题,也加重了制造企业的负担。原则上,废旧家电回收将按照回收处理的成本和收益计算,适当补偿消费者,如果收益不足以覆盖成本,消费者应承担部分成本。
(实习生黄文洛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
- 2022 年最后一个月,海南多地优化防疫政策,旅游业能否迎来复苏?
- 高考成绩即将公布,安徽多所高校招生计划引关注,合工大今年计划招生 8200 人
- 提高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 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管辖的全国重点大学,入选多项重点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 长丰县第一中学招聘公告!
- 春节三亚旅游贵,返京机票价格高歌猛进,春运高峰机票持续火爆
- 合肥人才购房政策正式执行!滨湖、庐阳受理点可办理,四县社保等同合肥社保
- 2017 年高考四大变化:二本三本合并,合肥首届西藏班 74 名考生赴考
- 合肥工业大学:国家双一流、211、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 疫情下合肥高考的特殊印记:必胜口罩、送花赶考、旗袍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