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从中国最大县城到长三角增长最快的万亿城市
安徽省省会合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三国故地、包公故里”之称,具有“淮河右领咽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正式成立。这座城市在历史的变迁中一步步向前迈进。
这里曾被誉为“中国第一大县城”;在当地人的记忆里,这里的全部资产曾只有四个“5”:5平方公里、5万人、5家路、5家企业……但近十年来,它已成为长三角增长最快的万亿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01
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和动荡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时期,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一五”时期,合肥进入了城市规划建设的第一个春天。到“一五”末期的1957年,合肥市人口已达22.3万,城市面积20.7平方公里。也是在1957年,合肥启动了历史上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此后十年动荡不安,合肥城市建设发展缓慢,几乎停滞,合肥市区人口和规模没有太大变化。1965年,全市人口36万,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1975年,全市人口43万,建成区面积几乎没有增加。
改革开放二十年:
1978年底,国家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城市投资建设项目激增,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1985年底,合肥市区人口已达62.5万人,超过了第78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1985年人口控制在60万人的规模。1994年,市区人口达到112万人,步入百万人口大市行列。2000年,合肥市区人口已达134万人。
合肥的黄金20年:
2002年应该是合肥黄金20年的开始,这一年合肥开始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这一年合肥开始大规模拆除违章建筑,这一年是合肥城市快速扩张的开始。
合肥近20年来人口增长迅速,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合肥市人口为937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合肥市人口为570万人。10年间总常住人口增加367万人(含2011年因行政区划调整从巢湖市原居巢区、庐江县调入的180万人)。其中,合肥市区人口:2010年,主城区人口236万人;2015年,主城区人口385万人;到2022年末,合肥主城区人口达到642万人,合肥已步入特大城市行列。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合肥去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7个,新增高技能人才5.5万人,新增高校招生30余万人。
02
合肥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近年来,合肥持续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产业对人口的带动作用明显。
据安徽省发布的2024年重点项目清单显示,合肥市上榜项目共计141个,年度计划投资979亿元,其中省级调度项目38个,年度计划投资677.5亿元。
从产业看,合肥布局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工业投资增速和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数创十年新高。
重点项目涵盖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超100亿元项目15个,投资超50亿元项目30个。其中,在建项目105个,包括合肥集成电路制造基地第二厂房、比亚迪合肥汽车零部件(二期、三期)、合肥第六代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生产线等。
从就业情况看,合肥市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合肥市新增参保职工47.4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5.2万人,同比增长16.7%,创历史新高;近3年来,累计新增大学生就业参保近100万人。
高层次人才聚集是合肥发展的又一亮点。2012年以来,合肥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44个,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近1300家,聚集海内外研发人员5000余名。
合肥人口的增长反映了这座城市近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作为科技和教育中心,合肥吸引了大量人才和学生。高校毕业生留校率的提高,加上合肥在先进制造业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这些因素促进了合肥人口的增长。
2023年,合肥高磁场实验装置产生452200高斯稳态磁场,星地时频实现百公里高精度传输,创下世界纪录。多项成果入选年度十大科技新闻。目前,合肥主要创新指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列全球科研城市第16位,全球“科技集群”第55位。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合肥形成了“芯屏车一体化”、“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等主导产业。押注京东方、抄底蔚来、入股长鑫存储,通过一次次成功的“创投”,合肥得以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做强本地产业链,从而创造更大的市场增量。
03
2023年中国大陆26个万亿城市人口数据显示,其中24个常住人口增加,上海、成都、杭州、郑州、合肥、深圳新增人口均超过10万。GYBrand通过七大硬核指标研究了2024年“中国百强城市榜单”。这是合肥继2023年之后,第二次进入全国20强榜单。合肥人口吸引力惊人,增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
去年常住人口增量最多的前十个城市依次为合肥(21.9万)、郑州(18万)、杭州(14.6万)、成都(13.5万)、深圳(12.83万)、上海(11.56万)、广州(9.29万)、长沙(9.25万)、西安(8.23万)、宁波(7.9万)。合肥以21.9万人口增量领跑万亿城市,增量高于上年。数据显示,合肥去年21.9万人口增量中,净增迁入人口20.1万人,占比91.8%,比上年增加6.6万人。 目前,合肥常住人口总量已升至985.3万人,超过温州,规模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苏州、杭州。而且这种增量还在持续推进,相信未来几年,合肥有望成为人口增量最多的城市,同时超越西安、佛山,挤进百强城市前15名。
04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合肥生动践行了“抓创新就抓发展,谋创新就谋未来”的重要命题。2016年4月,***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充分肯定了安徽和合肥的自主创新,满意地称赞合肥是“育人之地”,培养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之地。
创新指标持续增长。主要创新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高增长,始终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2018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110家,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91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2831件和5597件。在英国《自然》杂志“2018自然指数”增刊中,合肥位列全球科研城市50强第27位。
各类人才加速集聚。合肥拥有各类高校60所,在校生64万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95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34人,两院院士123人。合肥连续两年跻身外国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三名。
原创成果层出不穷。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原创成果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中国科大18个量子比特纠缠创下世界新纪录。首次实现全光量子中继器原理国际验证实验,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合肥诞生全球首台多语言实时翻译机、首台效率超过99%的商用逆变器,研制出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和太赫兹人体安检仪。
产业创新成效显著,合肥新型显示、机器人列入国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太阳能光伏、公共安全等产业技术保持国内前列,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京东方10.5代液晶生产线成功量产,集成电路产业复合增速居全国第一,全国推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保有量突破20万辆。
来源 | 安徽省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编辑:胡庆 | 院长办公室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及设计图,所有转载法人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均属于权利人所有,我们对相关图片内容不拥有任何权利,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上一页
业务咨询、合作洽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合肥前三季度GDP达8603.54亿元同比增长3.3%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8.9%
11 月 11 日下午,市统计局进行了发布。发布的是前三季度全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全市的生产总值为 8603.54 亿元。这个生产总值是按不变价格计算得出的...
-
桐城路合肥:承载城市记忆的百年老街与文化风景线
城市的记忆会通过不同的事物呈现出来, 一栋建筑,一份美食,一个巷子亦或是 一条熟悉的道路…… 图 | 桐城路现状 [id_301303697] 合肥 “ 桐城路 [...
-
合肥市启动巢湖流域防汛应急1级响应 安徽多地遭遇暴雨灾害已致27人死亡
合肥市在今天下午 17 点 10 分召开了抗洪抢险工作会议。市长张庆军宣布,将在今天 18 时启动合肥市巢湖流域防汛应急 1 级别的响应。 合肥的雨还一直在下 而且...
-
合肥市民福利:69元购马鞍山旅游年卡 10天免费游8大景区含5A采石矶
合肥在线记者韦韬在 4 月 16 日于肥召开的 2021 马鞍山(合肥)文化旅游推介会上获悉,为推动合肥与马鞍山的文化旅游合作,马鞍山市当下面向合肥游客推出了可在线...
-
土拍网房企观察:解析保利扎根合肥市场,布局中部与长三角战略意义
合肥刚刚迈入“二线”城市。在众多房企的眼中,它早已成为长三角土地市场的主力战场。对于这些房企,近期在合肥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土拍网的土拍房企观察系列将为您逐一梳理,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