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 2024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及基本情况介绍
合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学校始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3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1个。 学校现有硕士、博士生导师1500余人,在读硕士、博士生15000余人。
一、基本情况
1.招生规模:2024年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专业型学位硕士生约3500人(含推荐免试生),非全日制专业型学位硕士生约750人,最终招生计划以教育部下达数为准。
2.招生专业领域:2024年我校有100个以上(含独立设置)学科、专业(领域)招收硕士生,其中21个专业学位类别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生。
3.录取方式:2024年硕士生采取“推荐免试”和“报名考试”两种方式录取。
二、申请条件
1.申请人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申请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院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候选人的学术水平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①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生(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成人高等学校本科生和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和自学考试、网络教育毕业的本科生。考生入学当年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外国学历学位认证》,否则入学资格无效。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的人员。
③取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证书2年(自毕业至入学当年入学日期,下同)及以上人员,以及国家承认的本科专业毕业生,符合我校相关学院具体学业要求,可按照同等学力本科毕业生身份报考。
④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申请前须经其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人员,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申请条件第一条的全部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不是法学专业。
(三)报考法律学(法学)硕士研究生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申请条件第一条的全部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已取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者可报考)。
(四)报考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代码125601]、项目管理[代码125602]的申请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申请条件第一条1、2、3项要求。
2.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符合相关院校具体学历要求,具有与学士学位同等学历,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或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
(五)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申请条件第一条1、2、3项要求。
2.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后,连续工作四年以上,业务成绩优异,发表过科研论文(技术报告)或已成为业务骨干,经所在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可回原单位定向就业;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工作两年以上,业务成绩优异,经所在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可回原单位定向就业。
3.报考单独考试的考生须参加我校管理学院组织的报名资格审核后方可进行网上报名,具体要求请参见管理学院相关通知。通过资格审核后方可进行网上报名。
(六)我校全日制各专业及领域均免试接受推荐生。推荐生的资格审核确认、申请、录取、备案及公布均须通过教育部“推荐服务系统”进行。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可通过教育部“推荐服务系统”查阅我校推荐生规定及专业目录,填写申请表,领取并确认复试及录取通知书。最终确定推荐生名单及新生报到注册以“推荐服务系统”备案信息为准。
以上未提及的其他申请情况及申请条件请以教育部相关文件为准。申请条件如有变化,请以教育部相关文件为准。
三、学制
全日制硕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硕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四、考试时间
网上报名、网上确认及考试时间以教育部和各省规定的时间为准。
五、学费及奖学金政策
1.学费:研究生学费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执行,具体请参见合肥工业大学信息公开网《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公布表》()。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学费一般为8000元/生/学年,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生学费一般为11000元/生/学年。部分专业学费单独列出,如建筑学专业12000元/生/学年,工业设计工程专业12000元/生/学年,风景园林专业12000元/生/学年,设计专业18000元/生/学年,金融专业108000元/生/学年。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学费一般为12000元/生/学年。 部分专业学费单独列出,其中建筑学25000元/生/学年、工业设计工程25000元/生/学年、设计学25000元/生/学年、英语翻译18000元/生/学年、会计50000元/生/学年、金融学108000元/生、网络与信息安全60000元/生、应用统计51000元/生、新闻传播学90000元/生、集成电路工程75000元/生、软件工程66000元/生、光电信息工程60000元/生、工商管理专业每生1万元、公共管理专业每生10万元、工程管理专业(分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三个领域)每生12万元。
学费标准如有调整,按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最新标准执行。
2.奖学金政策:在规定学制内、人事档案按规定在校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生,享受国家奖学金7200元/年;学业奖学金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学业奖学金评定办法》及各学院评定细则执行,具体请咨询相关学院;国家奖学金及其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政策及其他校内研究生奖学金政策可在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网站(学工在线)查询或咨询相关学院。管理学院MBAMPA中心奖学金政策详见2024年MBAMPA中心硕士生招生简章,非全日制硕士生奖学金政策详见《合肥工业大学2024年非全日制硕士生招生简章》。
奖学金政策如有调整,以最新政策为准。
6. 特别说明
1. 考生报名时需留意所报考专业的学习模式,学习模式分为全日制(全日制学习)和非全日制(兼职学习),学习模式一旦确定不可更改。
2.招生目录公布的招生计划数包含免试推荐研究生人数,最终报名考试招生计划数将根据教育部正式下发的招生计划数、实际录取的免试推荐研究生人数等因素变化。
3.我校攻读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应选择定向就业作为报考类别,并明确定向就业单位。
4、报考我校自主考试的考生须报考全日制学习,自主考试招生专业为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计划14人)、120200工商管理专业(招生计划6人),其他专业不再招收自主考试考生。
5、报考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项目、退役大学生专项计划的考生,须报考全日制。我校招生目录公布全日制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项目、退役大学生专项计划考生。学术专业不接受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项目、退役大学生专项计划考生。退役大学生专项计划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由我校自主确定。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项目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参照国家基本要求确定。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项目、退役大学生专项计划按照进入复试的全体合格考生总成绩和学校专项计划总排名录取。
6.2024年我校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智能院)、光电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院)、工业与装备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业院)、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汽车院)、交叉学科研究院(以下简称交叉院)招生计划分配至相关学院统一招生,相关学院根据考生意愿、总成绩等情况自主确定考生招生计划所属单位。
7.《合肥工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初试科目要求)、初试科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复试科目要求、复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已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关于发布合肥工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通知》)。目录中专业代码以“▲”标注,表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名称以“★”标注,表示为自办二级学科或专业。
8. 本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也不提供历年试卷或复习资料。
9.其他录取政策按《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规定》执行,全国录取政策如有调整,我校将及时在学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合肥招聘】招49人!合肥市肥东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和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皖人社发...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介绍及报考条件,全国联网可查含金量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介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是指获得了职业技能证书的人员。他们从事着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工作,从事着招聘与配置方面的工作,从事着培训与开发方面的工作,从...
-
人力资源师证报考条件全解析:学历要求及考试门槛详解
嘿,朋友,您经常听到您的朋友和同事在讨论获得人力资源老师证书吗?您是否也发痒,想参加考试以提高您在工作场所的竞争力吗?不用担心,我会向您详细介绍人力资源教师证书的申...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行业需求旺职业发展广的热门职业
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经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必不可少的作用。在这个时代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它将成为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并将为您的职业生涯开辟新的篇章。 行...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及适合人群详解:从初级到高级全解析
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简介 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是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劳动关系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