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2023 年常住人口增量居全国第一,产业集聚吸引人才
作者:倪金杰财经撰稿人
来源:正合道(ID:zhenghedao)
2024年,农历新年刚过,合肥市公布了2023年常住人口数据,比2022年增加21.9万人,比2020年增加48.3万人,比2013年增加181.3万人。
其中,2023年新增常住人口增量居全国首位,2022年、2023年合肥将分别新增高校毕业生30万、35万左右。常住人口净增、新增毕业生创历史新高,是合肥近年来产业集聚的必然结果,对人才的吸引力正在大规模提升。
在2024年开学刚后的一项调查中,一位市属机关主管在分析合肥发展历程中的“专业人才”因素时,谈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身边一些朋友的子女,以前都在一线城市或者海外工作,但这两三年,越来越多的他们回到合肥工作。
无论是严谨的统计数据,还是真实的亲身感受,都体现出合肥的吸引力不再局限于“省会”“二线城市”等刻板印象,而更多地被贴上了“新一线”“产业投资之城”“创新高地”等新标签。
人才不断回流,得益于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大幅提升,这与合肥近年来大力发展工业、打造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按照官方的说法,就是打造“三地一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绿色转型区。
近年来,随着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传奇故事的传出,合肥这座曾经低调内敛的“小城”突然走进全国视野。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平均每个月都有近50个代表团来合肥考察,其中不乏北京党政代表团等一线城市的代表团,似乎大家都想看看合肥做对了什么,投票给下一个合肥该怎么选?
笔者认为,这些传奇故事无法复制,但合肥二十年发展的底层逻辑却可以延续。借用胡适先生1919年发表的《多研究问题,少讲主义》一文的题目,“少讲传奇,多研究底层逻辑”是我们能为后人提供合肥这些年发展借鉴的方向。
第一,运行机制逻辑。构建“有效市场+有效政府”的发展模式,通过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在尊重市场规律和行业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国有资本平台试行“政府引导基金+政府产业基金+市场基金”的“资管”改革,撬动社会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
经过几年的行业培育和发展,国有资本平台通过资本市场定向增发、企业回购等方式有序退出,建立了全链条的“进入-退出”闭环模式,随着政府的调控更加积极有效,市场将更加有效。
与一些城市采取“抄底纾困”方式不同,合肥更注重“以招引资”,坚持“不谋控股”原则,项目相对成熟后及时退出,将剩余资金再投入配套产业链。如合肥新一代面板生产线、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建设,目前都是利用成熟项目退出后的剩余资金带动,实现了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良性循环。
2022年,曾经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已攀升至56.2%。展望“十四五”,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核心变量,进一步催化这一核心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也将成为更多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
二是专业人才的逻辑。协同专业机构,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科学。坚持客观性、信息完备性、可行性、可评估性的决策原则,匹配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理性科学决策的前提是拥有一支专业性强、综合性的人才队伍。专业人才建设跟不上产业实践需求,是导致决策盲目的直接原因。
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选聘高校教师到政府职能部门担任副职,吸纳知名龙头企业行业实践经验,合肥十多年来锻造了一支“懂技术、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部门联动分工、外部独立评审、政府集体决策的“人才链”全流程决策体系。
具体做法是,专业团队长期跟踪产业政策、趋势研究,确定方向后,组建由名校、名企专业人才组成的专家团队,聘请外部金融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最后围绕项目内容进行详细谈判,经过专业细致的准备,形成完整的方案,提交决策者。实践证明,始终信任专业人才、坚持科学决策,是“有效治理”的关键。
三是产业集群逻辑,产业集聚加快,人才自然也聚集,产业与人才实现双向正向循环。
应该说,相较于很多城市单纯依靠引进少数外来明星企业的模式,经过近20年的产业招商实践,合肥如今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产业集聚形成“扩张效应”,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从“点、线、面、体”的逻辑关系中,我们可以推论出:所谓“点”是具体的企业,“线”是产业的上游、中游或下游,“面”是整个产业链,“体”是最终的产业集群。如果说“以点成线、以线带面”是形成规模效应,那么“以面成体”就是形成扩张效应。“扩张效应”就是通过打造“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形成向上的循环和积累。
打造产业集群、放大“扩围效应”的努力也得到了全球相关研究机构的积极肯定。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合肥位列第40位,比上年上升15位。
从2020年左右开始,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时,“芯屏全车一体化、应急全智能”这八个字,成为谈及合肥产业的高频词。聚焦产业创新,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合肥已经形成了16条左右的完整产业链(合肥16条重点产业链产值2023年增长10.7%)。应该说,这个完整产业链数量还是比较“聚焦”的,相比之下,有些城市的产业战略规划,就从20到30条开始。
例如在光伏产业集群上,合肥以全链条方式开展产业集聚,在本地“搞定一切”。合肥已聚集新能源储能上下游企业近70家,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近10家。2023年,合肥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一,储能电池产量突破20GW,先进光伏、新能源储能产值达到1500亿元,初步形成“上游原材料—中游储能技术产品—下游应用发电”的完整产业链。
比如放眼外界最为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拥有6大汽车整车厂商、500余家上下游企业(位列全国前5位),以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核心软硬件、科教资源等优势,产能正在加速向这里集聚。
近三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项目签约158个,总投资1411亿元,带动汽车产能迅速扩张,2022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25.5万辆,2023年将达到74万辆(也位列全国前五),汽车产业真正成为合肥的“第一产业”。
从上述两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看,第一步就是建立相关产业基地,打造集上游技术研究、中游生产制造、下游相关运营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为工程化、商业化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场景应用打下坚实基础。总之,主要的逻辑线就是“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集群”的递进培育模式。
第四,产业投资大于创投的逻辑。舆论一直把合肥定义为“创投之城”,但如今,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家以及一些参与产业集群具体运作的专家学者,已经达成共识:这个城市更多的是“产业投资之城”。
换言之,合肥的布局更多是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需求“以链成簇”,最终以政府有形的手、市场无形的手扶持龙头企业,以引导资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引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可以说,合肥在发展模式上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它更加注重“做链做集群”的产业投资,而不是风险投资和赌博式的创业投资。如果没有产业投资大于创业投资的发展战略,合肥就没有今天的发展势头。
正是产业投资的逻辑,让动作不容易变形,而随之而来的正向循环,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愈演愈烈。近几年鲜有投资的曹德旺,今年1月底与福耀玻璃合计投资57.5亿元,在合肥成立三家全资子公司,让这座城市在汽车安全玻璃、汽车零部件玻璃等领域“补强”产业链。
此外,近年来被外界热议的比亚迪合肥超级工厂项目,也向行业展现了打造产业集群的高效率:从谈判到签约仅用了23天,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42天,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0个月,又用了5个月的时间实现产值超100亿元。
第五,营商环境的逻辑。我们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推动贸易投资更加便利、审批服务更加便捷、政务服务更加规范,不断改善提升营商环境。
商业环境直接决定一座城市的品牌吸引力。
软件方面,合肥进一步完善软环境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政务服务地图,重构政务服务流程,实现企业设立“一日办结”、办事“一次到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营商环境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硬件方面,通过建设更高密度的高铁网络和航空网络,缩短城市间距离,持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持续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生态,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科学性、友好性。
正是因为近年来营商环境明显改善,行业龙头及配套企业纷纷将制造基地或核心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合肥。同时,全国每3台冰箱、每4台洗衣机、每5台空调就有1台是“安徽制造”,也得益于以合肥为代表的安徽各地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提升。
总的看,二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合肥在探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和政策环境,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特点、顺应国家发展主基调的科研成果转化新路子。
展望未来,以合肥为代表的区域龙头继续推行“有效市场+有效政府”的融合模式,相信科技成果转化循环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将得到越来越有效的解决。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科技创新含量”不断提升,也成为破解当前中国经济困境的关键举措。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5月26日合肥召开市区巡游出租车运价调整听证会详情梳理
5月26日上午, 合肥市召开市区巡游出租车 运价调整和定价机制改革听证会。 此次拟调整的运价有何变化? 拟调整的定价机制有何亮点? 记者进行了梳理。 变 关键词 运...
-
融创聚焦城市核心,合肥天鹅湖引领国际化都市未来发展走向
城市的规划和建造 决定着它未来的走向 城市未来的可能性 关乎营造的所在 关乎远见的所在 融创是城市建设参与者。长期以来。其在全国及区域布局。都聚焦于核心城市的核心地...
-
New Years Day新年新气象:iPhone7手机、江店香港花园套房、前四后八自卸车等出售与出租信息
New Year's Day 新年新气象 命运或许会很晦暗,人生也或许会有多次颠踬,然而总会有摆渡的船存在,并且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出售 iPhone7...
-
桐城路合肥:承载城市记忆的百年老街与文化风景线
城市的记忆会通过不同的事物呈现出来, 一栋建筑,一份美食,一个巷子亦或是 一条熟悉的道路…… 图 | 桐城路现状 [id_301303697] 合肥 “ 桐城路 [...
-
合肥市启动巢湖流域防汛应急1级响应 安徽多地遭遇暴雨灾害已致27人死亡
合肥市在今天下午 17 点 10 分召开了抗洪抢险工作会议。市长张庆军宣布,将在今天 18 时启动合肥市巢湖流域防汛应急 1 级别的响应。 合肥的雨还一直在下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