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社建设:以小切口撬动服务民生大场景
数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建设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数字化赋能是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答题和必修课。今年以来,盘龙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为契机,按照全面加强数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制度完善、流程再造、数字化融合、智慧赋能,打造“盘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智慧客服中心”平台,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咨询服务全天候智能化。 以数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建设为小切口,加快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和共享交换,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协同,撬动服务民生大场景。
1. 互动平台
多层次服务民生
以数字化推动业务咨询智能化,实现人力资源社保政策智能化问答。
盘龙人社智慧客服中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交叉融合,为群众提供政策解答、电话咨询、业务办理等服务,重新定义“面对面”服务方式。依托人社业务知识库,搭建覆盖全网人社政策的智能咨询平台。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相互配合,对常规问题实行“智能解答”,对专业性、复杂性问题实行“人工解答”,24小时不间断提供政策查询、政策解读、智能答疑等服务,确保群众提问即问即答。
以数字化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运营改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主动办理。
“语音+文字”双渠道主动推送服务事项、政策调整、信息采集、问卷调查等重要信息,保障参保群众社保权益。服务范围覆盖辖区内6万余家企业、5万余名失业登记人员、各类参保人员89.21万人(其中,失业保险参保人员22.7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4.1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0.0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员22.23万人)、领取各类补助人员10.6万人、土地被征收人员4.5万人、高校毕业生1400余人。 可为2.6万人提供就业保障、24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各类参保人员提供通知投递服务,让群众在享受移动服务便捷的同时,感受到贴心服务的温暖。
2. 扩展应用
多渠道稳定就业
以数字化促进政策精准落地,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智能化匹配。
实行“一个电话”工作办法,辖区内居民和企业只需随时随地拨打专用号码,便可完成失业人员信息采集、企业招工计划信息收集、供需双向匹配、就业创业政策和培训信息获取、就业创业培训效果跟踪、服务满意度跟踪、信息咨询和服务接待等就业服务,有效提升了办事便利度。
利用数字化实现就业供需智能匹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智能办理。
利用“盘龙人社”专用号,批量精准呼唤失业人员、招工企业。设定关键词自动抓取信息,形成“人物画像”,构建失业人员、企业招工信息库。通过数据比对,精准匹配岗位与人员;通过短信、微信等渠道互通信息,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实时掌握呼唤结果、匹配情况、就业情况及创业贷情况,更新失业人员信息,闭环追踪从失业到就业全过程。
3. 赋能转型
多维度智慧服务
以数字化促进管理精准、服务高效,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事务管理精细化。
通过人物画像、通话记录等大数据应用,统计就业情况、社保、人事人才、和谐劳动、作风建设等五大业务模块,供需总量、产业分组需求、行业需求排行等八大大数据主题,形成“智慧大脑”,在智慧大屏上实时展现;通过数据报表,开展就业失业监测、产业人才分析等应用,赋能决策分析,支撑人社工作发展,实现人社工作全景展示、全程监测。并通过通话结果、接通率、满意度等“好评差评”数据报表,清晰了解平台运行情况,推动平台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后期通过装载视频接待机器人,利用语音、文字、视频等综合手段,提供一对一陪伴式服务,解决办在哪里、怎么做等痛点瓶颈。
人民的希望就是政府的方向,下一步,盘龙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抓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数字化赋能机遇,围绕个人全生命周期、单位用工全过程,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升级,着力推动公共就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和劳动关系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有机融合,转型升级经办服务、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推动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盘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