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二里街:曾经的繁华与今日的变迁,你了解多少?
创作不易,在阅读本文前,诚挚邀请您点赞“关注”,不仅方便大家讨论分享,还能带给你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支持。
二里街在合肥很有名,可以说老合肥人都知道。二里街位于今长江西路南侧,东起雨花塘(又名雨花塘),西至水湖路。如今看上去,是一条只有百余米的僻静小巷,巷内停满了车辆。过去,二里街还包括水湖路以西的一部分。水湖路内,有二里街(支巷)、胡大井巷、文联巷等,均属于二里街社区。
据《合肥市地名录》记载,水湖路是水家湖(镇)的简称。从霍山路往北走,就是长丰路。这两条路都是解放后修建的。为什么中间会有霍山路呢?因为今天的长江西路,以前叫佛子岭路。很多人都知道,合肥的路名都是按地域来命名的,佛子岭属于霍山,水家湖镇属于长丰。
提到佛子岭和梅山,有的朋友可能会想起建国初期的两大水利工程——大别山地区的佛子岭水库和梅山水库。佛子岭水库位于安徽省霍山县西南17公里处,淮河支流淮河东源上游,是我国建国初期自行设计的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拱坝水库。佛子岭水电站是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于1952年1月开工,1954年11月竣工,历时2年10个月。梅山水库位于素有“红军故里、将军摇篮”之称的金寨县南端,地处浉河上游。 坝址在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大小梅山之间,1954年3月开工,1956年1月拱坝主体工程基本完工,1958年开始蓄水,其钢筋混凝土拱坝据说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至今依然巍然屹立。
二里街以东、以南,有著名的稻香楼宾馆和梅山宾馆。稻香楼宾馆建于1956年,为安徽省国宾馆;梅山宾馆建于1975年,原为“合肥市人民政府迎宾馆”。两宾馆林木葱茏,风光秀丽,四季皆有不同景致,曾成功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元首、政要、重要外宾和国家重要会议。
二里街过去其实是一条人们出入西平门的街道,距老合肥县衙有两里路,故名二里街。老合肥县衙就在省公安厅、省博物馆一带。如今这里是金寨路的起点。合肥著名的以远近命名的一里井、二里街、三里寺、五里寺、七里堂等名胜古迹的由来,都位于这里。
据《合肥县志》记载,在近200年前的清道光年间,已有关于“二里街”的文字记载。其实,根据后文胡大井的故事,我认为街市形成于此的时间更加久远。看过我之前的文章《合肥遗迹(二)——西平门前长流水》,我们已经知道西平门是合肥的重要地点,“陇州城铁壁厚,西平门雄关重镇”。在战争年代,离城门这么近的地方,一定饱经战火洗礼,一片废墟;在和平时期,离城门这么近的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经济发展的高地。 在被誉为“江南唇齿、淮河右领咽喉;江南首府、中原咽喉”的合肥,在2000多年的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明显经历了荒凉废墟、喧闹街巷的不断变迁。
当时,二里街作为旧时合肥西郊的大街,生意十分繁华,牛猪羊禽蛋店铺林立,酒馆茶馆林立。其中,以棉花最为著名。合肥的棉花种植可追溯到公元10世纪,当时产量虽然不高,但棉花主要用于床上用品和棉袄,也算硬通货。当时有句谚语:“二里街,无毛长,除宾馆的棉房外。”无毛长是合肥方言,意思就是不要太长。
据《合肥城志》记载,民国初年,不少外商来合肥参与棉麻购销,生产出“洋纱”、“洋布”、“洋袜”、“洋巾”等,对棉花的需求较大。坝上街、崇德街、二里街等大型棉花专业市场都生意兴隆,大西门(西平门)外的二里街尤为兴隆。老合肥人形容做事不顺心或做事不顺心,有这样一句歇后语:两两棉花——不说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棉花在老合肥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1938年5月,日寇占领合肥后,合肥西南地区人民进城愈加不便,便聚集于此,从事各种物产贸易。抗战胜利后,二里街附近设有汽车站、邮票售卖处等机构。解放前,二里街沙石路两旁只有七八间茅草房,周围山丘起伏,坟墓杂草丛生,十分荒凉,但依然有茶摊、米店、牛铺、棉絮铺等,供过往行人休息、喝茶。20世纪50年代,因修建公路和稻香楼宾馆,二里街缩短,繁华的商业区逐渐迁往别处……
水浒路与二里街、胡大井、文联巷等相得益彰。
过去老一辈知道胡大井远至周边的三石岗、磨店、上排等郊区城镇。胡大井位于胡大井巷口十余米处,是一条被高楼大厦包围的僻静小巷。从外表看,胡大井如同一口普通的水井,却记载着一桩美德。据说这口古井早在北宋真宗年间便已存在。当时,黟县一位三品官员退休返乡时路过合肥,因天色已晚,西平门关闭,只好在二里街附近的一家小旅店里投宿。他见当地百姓打水要走很远,便给了当地护卫一些银子,让他找人来挖井。因这位三品官员姓胡,所以这口井就被命名为胡大井。俗话说“饮水莫忘掘井人”。 胡大井千百年来养育了这里的人民,只可惜这位官员的名字没有留下,只留下了姓氏。
据当地居民介绍,胡大井曾遭遇过两次险情。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要把古井填平,以便建楼房,当地居民奋力保护,古井才得以保留下来。还有一次,某单位建宿舍楼,要把古井围成墙,当地居民两次推倒墙体,终于保住了古井。
近年来,专家检测,胡大井井深18米,水质达标,处理后可饮用。但周边居民认为,这口古井早已被附近下水道污染,周围确实有数个“脏”井盖,井水仅用于洗衣服、洗菜。
二里街为街市,胡大井为井,体现了古泸州不绝于耳的“市井情”。街市是古代的商业区,指店铺集中、充满烟火气息的地方。市集含有“街市、集市”和“庸俗、卑鄙”之意,如“市侩”一词。市井文化是古代自然形成的生活文化,发源于大街小巷,具有商业倾向,通俗朴素,充满变幻与混沌,充满着人间种种喜怒哀乐。
这里曾经充满着浓厚的文艺气息。胡大井巷南面是“文联巷”,上世纪80年代,省文联(安徽省文联)宿舍迁入这里。宿舍大门一侧,至今还保留着一块石刻“文园”,是原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当代著名书画大师赖少奇题写的。安徽省多位文艺大师都曾在此居住过。走进文园大院,一股清静自然的清香扑面而来,大院里古老的建筑,让人不禁回想起那些年的旧时光。
这里曾经充满着浓厚的工业气息,是分工业的工业基地,曾生产过著名的“黄山牌”收音机。20世纪50年代,合肥的电子工业从“零”起步,1957年,合肥模范厂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收音机研制工作,7月研制出安徽省第一批三台电子管收音机样机。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胜同志接到喜讯,十分高兴,亲自将其命名为“黄山牌”收音机。1958年,合肥无线电一厂搬迁到今天水湖路南端碧玉花园所在地。水湖路北段西侧的几栋楼房,是工厂的宿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肥无线电一厂是全省电子工业的领头羊,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创造了一代人的听觉记忆。进这个厂甚至成为了一种炫耀身份的象征。从1957年成立,到2012年停产,合肥无线电一厂55年的兴衰史,就是一部为合肥电子工业发展而创业奋斗的历史。
关于二里街的故事有很多,它记载着昔日的繁华与喧闹,历经风雨,如今这里是城市中一片静谧的居住区,平淡而古朴,像一曲音调低沉却充满内涵的时光之歌,悠长而绵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桐城路合肥:承载城市记忆的百年老街与文化风景线
城市的记忆会通过不同的事物呈现出来, 一栋建筑,一份美食,一个巷子亦或是 一条熟悉的道路…… 图 | 桐城路现状 [id_301303697] 合肥 “ 桐城路 [...
-
合肥市启动巢湖流域防汛应急1级响应 安徽多地遭遇暴雨灾害已致27人死亡
合肥市在今天下午 17 点 10 分召开了抗洪抢险工作会议。市长张庆军宣布,将在今天 18 时启动合肥市巢湖流域防汛应急 1 级别的响应。 合肥的雨还一直在下 而且...
-
合肥市民福利:69元购马鞍山旅游年卡 10天免费游8大景区含5A采石矶
合肥在线记者韦韬在 4 月 16 日于肥召开的 2021 马鞍山(合肥)文化旅游推介会上获悉,为推动合肥与马鞍山的文化旅游合作,马鞍山市当下面向合肥游客推出了可在线...
-
土拍网房企观察:解析保利扎根合肥市场,布局中部与长三角战略意义
合肥刚刚迈入“二线”城市。在众多房企的眼中,它早已成为长三角土地市场的主力战场。对于这些房企,近期在合肥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土拍网的土拍房企观察系列将为您逐一梳理,仅...
-
4月起合肥最值得去的9个地方,中隐于市不可错过
这么好的假期,这么好的天气, 还不赶紧出门浪起?! 还在去逍遥津大蜀山植物园?腻不腻?! 还要多请假去皖南看油菜花,累不累?! 约着朋友天天逛商场看电影,烦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