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中国大使馆参赞盛赞中国人勤劳勇敢,安徽文化企业积极走出去造船出海
如今在东盟,无论是扎根当地的第三代华侨华人,还是来此谋生的第一代企业家,还是远离家乡艰苦创业的华人,你总能听到中国使馆参赞这样说:华人是这里最勤劳勇敢的民族,华侨华人是这里最富有的阶层之一,华侨华人社团是这里最有影响力的社团。
在具有天然文化交流优势的东盟,安徽文化企业积极走出去,沿着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丝绸之路寻根、传扬文化创新。
借船出海?不,我们造船出海
从老牌中文书店到前沿电商书店,安徽文化企业在新加坡快速成长
安徽商报合肥网无线合肥新闻:唐人街的广场舞、中国书架前的老人、收银台的支付宝、国际机场的中国瓷器。如果不是满街飘扬的新加坡国旗和左舵车,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在国外。程伟是安徽黄山人,他带我们走进了仓库和书店。
他和妻子马晓敏上世纪90年代初来到新加坡,在这个国际“平台”国家,他们一个负责华文书店,一个负责与安徽文化企业合资经营的运营。20多年来,他们一路打拼,不仅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更是为了发掘华语世界的宝藏,传播中华文化,辐射东南亚乃至全世界。
一家名店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记忆
新加坡的北桥路,距离标志性的滨海湾不远,是一间传统的中文书城,与街对面的莱佛士相比,这里安静、传统,甚至有些古老。
典型的80年代建筑,内部镂空,有回廊,墙面为淡黄色。程伟介绍:“这就是传说中的百胜大厦。”记者环顾四周,看到大众书局、青年书局、现代书局、盛友书局等,里面售卖各类中文书和文化用品。
据说取名“百胜楼”,也是为了避“书”与“输”谐音,希望以书取胜,寄托保财、福气转旺的美好愿望。
拾级而上,在三楼拐角处,便会看到一个鲜红的“福”字,以及“知音如望月,读妙书胜似赏花”的对联。友联书店的门头装潢很有中国风,里面所有的东西都用汉字标注:社科人文、人物传记、大陆文学、政治时事……书架上的书被分成不同的类别。
先后有四位读者来到书店,他们的年龄结构都比较老,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传统文化。71岁的林爷爷蹲在游记书架前挑选了好久,“想去澳洲或者日本旅游一趟,先做做功课吧。”相比于网络游记的发达和丰富,林爷爷更喜欢手捧书本的感觉。郑女士是来找菜谱的,她是潮州人,知道这道名汤,“我在家里的阳台上研究草药、种花草,这个地方离我家很近,能找到很多我想要的书。”还有一位孙先生,爱好书法和考古,平均一个月来书店两三次。
马晓敏是友联书店现任店长,2005年接手已有63年历史的友联书店,在前10年里,她从一名货品柜台员成长为一名高级销售经理,随后10年里,她将书店的业务拓展到多元化,不仅从内地、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采购图书,还将中文图书卖给图书馆和高校。
这家1952年开业的书店,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华人读者的共同记忆。如今,它有了新的发展思路:进军文创产品市场。“无论内容、形式如何,提供精神食粮、传播文化价值的使命是不会变的。”
一家新电商公司记录中国人的阅读大数据
就在马晓敏筹划书店新方向的时候,丈夫程伟正在公司忙碌。
这是周日的上午,新加坡街头最热闹的,莫过于沿街建筑上悬挂的国旗。除此之外,这座花园式城市格外安静。实龙岗北五道,一个类似轻工业园区的地方,是新龙图(新加坡)商贸公司的所在地。“这些都是货架,分政治军事、理财、东方哲学、西方宗教、励志心理学等。”穿过仓库区,是一间六七十平米的办公室,里面挤着几张办公桌和一张会议桌。“整个面积只有300多平米,除了书架,办公用品都是二手的。”程伟说,由于新加坡的房租贵,他们尽量缩小面积;快递费贵,他和员工就自己当快递员。“前几天,我开车去给8所学校一一送书。”
公司股权结构中,友联书店持股20%,安徽省新龙图商贸进出口有限公司持股80%,后者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记者在门口的招牌上看到“来买网”的标识,这是该公司2014年2月在新加坡打造的海外文化电商平台和中文图书批发物流中心。
打开“来买网”页面,新华书店、安徽新媒体的标识占据了栏目上方。这里不仅有各类简体中文图书,还有文房四宝、中国瓷器、竹制品等文化用品,十分受欢迎。“这也是安徽首家海外文化电商平台,也是东南亚最大的中国文化电商平台。”安徽出版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刘建伟说,目前上线图书数量已达200多万册。
程维透露,网站上线一年多来,已经积累了3900多名注册会员,这在快递、网购等行业并不发达的新加坡是极为罕见的,也因此产生了一些大数据。
谁会购买和阅读中文书籍?“情况有点两极分化。他们要么是40或50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他们从内地移民或从小接受中文教育;要么是16岁以下,现在需要学习中文。”
新加坡人喜欢读什么华文书?“社科、历史、保健、艺术等,订单和发货量最大的是少儿类图书,比如‘华文童书女王’杨红樱的作品总是卖光。”
新的传播方式:利用贸易扩大文化输出
在百盛大厦友联书店,设有两个专门的柜台,一个是安徽出版集团旗下来买网的图书展示,一个是安徽出版集团“一带一路”的柜台,更加说明了它与中国文化、安徽文化的紧密联系。
在位于合肥北二环的新华发行集团繁忙的仓库里,有一条专门的传送线,将分拣员分拣好的图书送到指定位置。在一旁的办公室里,负责线下销售的李梅正在一本一本地核对书单。“今天一共有376本书,多是文学、计算机和少儿类图书。”
李梅正在谈论程伟公司的订单,这些订单需要三天的空运或一周的海运才能到达新加坡。她说,与三年前相比,现在的订单中教科书和教辅书少了,文学类书籍多了。
2012年起,出版集团开始“走出去”,联系上了马晓梅的友联书店。“8月份就下了第一笔订单,2.6万元,但对货品的品种、到货时限都有要求。”新龙图公司总经理助理、新加坡新龙图公司董事魏文强回忆说,“现在有些书还可以在网上买到;我当时发着高烧,冒着外面40多度的高温,和两个留学生一起在广场上清点货品。”
从接到第一笔订单、分享商品给别人开始,魏文强就期盼着有一天能装满一卡车、一个集装箱;到后来,他接客户订单,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如今,他实现了产品直销、文化传播。
巧妙的设计让中国闻名
如今,联合书局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华文书局分销商和供应商,也是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26个分馆最大的华文书局供应商,占据7个城市图书馆分销份额。据估计,仅勿拉士峇沙门店每月的销售额就有5万至6万新元,简体中文图书就占销售额的四分之一;此外,更多的华文书局则通过学校、教育部门、政府机构等进行销售和传播。
在阅读日益受到挤压的今天,马晓敏依然在坚持、在创新。她说:“我女儿的语文老师会主动向家长公开自己的所有联系方式,随时关心学生的动态和学习情况。这或许就是接受语文教育的人骨子里的爱心和师德。”她要探索和展现语言之外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宝藏。
与此同时,安徽文化企业也期待借助文化贸易,拓宽文化走出去的渠道。“来迈网已经落地新加坡、台湾,后续还将在美国、欧洲等地建立海外文化基地,实现辐射全球的目标。”刘建伟透露,集团还将升级中国制造,将互联网与印刷业嫁接,打造“来印网”,承接更多国际化印刷服务,“设计、嫁接中国元素,用个性化定制打出‘中国创造’这张牌。”
(记者张培文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安徽建立三级联动机制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累计授信超4000亿元
新华社于 3 月 24 日在合肥发布消息。记者吴慧珺称,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其中包括建立省市县三级协调机制以及创新数据化服务模式等。安徽省...
-
2023世界电信日大会在合肥召开 聚焦信息通信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5 月 17 日,中新网记者刘育英和吴兰报道,当天在安徽合肥召开了以“时代新征程历史新起点行业新使命”为主题的 2023 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
6月22日多地有高温天气,安徽已连续7日橙色预警
局地可达 40℃以上。 安徽省气象台在 2022 年 06 月 22 日 08 时 40 分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在 24 小时内,沿淮淮北地区的最高气温能够达...
-
菲洛嘉医学运营咨询会议多地召开,安徽成立品质联盟
运营咨询大会是一个平台,医美机构的优质咨询师、重量级品牌培训顾问,还有杰出的运营管理人和业界精英会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学习、交流、探讨菲洛嘉医美项目的运维创新及实战技巧...
-
安徽7市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黄山、蚌埠、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这 7 个城市正式被吸纳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自此,安徽实现了全面“入长”。同时,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也达成了对长三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