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开封有个包青天
用无私的面孔来区分忠诚和叛徒
包拯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
包正(999年—1062年7月3日),字袭人,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
包拯以廉洁着称。 他不畏强权,执法严格。 千百年来,人们尊称包拯为“包青天”。 后人尊他为神。 元剧、明清剧本、小说等,通过艺术典型塑造,包拯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诚信之神。
包公庙位于开封市西南部的包公湖畔。 占地面积约1公顷,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
开封包公庙始建于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曾多次修葺。 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因黄河泛滥,屡毁又重建。 1984年,开封市在包公湖上重建了包公庙。 2003年,包公庙被正式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之一。
主要建筑及景观现
正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正殿连廊、东西展厅、假山瀑布、石雕白龙亭及喷泉、小桥、流水、怪石嶙峋。
正殿内供奉着高3米多、重2.5吨的包公铜像。 雕像两侧陈列着反映包公真实生活和诚实品格的历史文物和典籍。
第二厅陈列包公志向为官的诗文、开封府名碑、包公家训、包公的书法手迹、墓志铭等。
鲍先生留下的家训是:“子孙官贪污,不准还家,死后不葬大坟,不随我志者,不是我的后代。”
下面的铭文还写着:杨公发表石碑,立于殿东壁,以训后人。
包拯这句家训的含义是:
我的子孙做官的,如果贪污受贿被彻底查处,就不允许他们回到家乡,进我家。 人死后,不能安葬在祖坟里。 如果你不遵循我的愿望,你就不是我的子孙。
他在签署家训时写道:希望儿子包公将上述文字刻在石碑上,立于正殿东壁,以教化后世。
二殿正中立有“开封府碑记”石碑,为北宋遗物。 上面刻有北宋183位开封府刺史的姓名和任职日期。 由于人们对包公的尊敬和喜爱,观看时指着碑文,包公的名字下面出现了深深的指纹。
东西配殿以图文形式展示了《包公丢砚》、《郴州放粮》、《怒打栾甲》、《智杀》等有关包公的轶事、历史故事和传说。赵王”等
东配殿内有青铜铡刀三座,还有“包公斩赵王”群像。
包公之所以历经千年仍为后人所敬仰,就在于包拯践行了清正廉洁、无私无私、勤政为民的官道。
风景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删除。
【来找我吧】作者是20年自驾游爱好者。 他愿意和你分享他走过的风景,和他互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包拯:北宋名臣包青天的廉洁公正与英明决断,理财能手与忠君爱国典范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袭人,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中进士。包拯于嘉佑七年(1062年)去世,享年六十...
-
合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科教基地
合肥,安徽省省会,享有“三国故里、包拯故里、淮军摇篮、科教基地、湖滨新城”的美誉。因东淝河、南淝河发源于此,故称“合肥”。因明清时期为泸州府所在地,故又称“泸州”。...